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102章 社区义诊记与草木温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社区义诊记与草木温情

周六的晨光把自行车筐里的药材袋染成浅金色,林辰蹬着车往晨光社区赶,车把上还挂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张教授给的《本草图经》复印件 —— 昨天特意嘱咐,怕认药材时有人问起老记载,好拿出来对照。

“等等我!林辰你骑太快了!” 身后传来胖子的呼喊,他驮着个大布包,里面是折叠桌和穴位图海报,车座两边还挂着两个保温桶,装着刘阿姨提前煮好的生姜紫苏水,“这桶水晃得我手都麻了,早知道该让赵天宇驮一个!”

林辰放慢车速,回头看 —— 胖子的自行车歪歪扭扭,布包边角还蹭着地面,活像只背着壳的蜗牛。正想笑,就见赵天宇骑着车从旁边超过,车筐里的笔记本摊开着,还在低头补记昨晚漏的义诊注意事项:“胖子你别喊了,昨天让你少装两包薄荷苗,你非说‘多带点给老人泡水’,现在累了吧?”

“那能一样吗?” 胖子喘着气,“薄荷泡水多好啊,夏天喝着清凉,比喝碳酸饮料健康 —— 再说了,苏晓冉还说要教老人怎么种,带少了不够分。”

说话间就到了社区门口,晨光社区的活动室门口早围了不少老人,张教授正跟社区主任打招呼,手里还拎着个小布袋,装着晒干的艾叶和桂枝。“人来齐了就好,” 张教授看到他们,笑着招手,“里面已经摆好桌子了,咱们赶紧把药材和海报支起来,王奶奶他们早等着了,说要让你帮着看看腿。”

几人手脚麻利地布置:林辰和赵天宇搭桌子,苏晓冉把穴位图海报贴在墙上,胖子则把保温桶打开,生姜紫苏水的香味一飘出来,老人们就围了过来。“这水闻着就暖和,” 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凑过来,手里还攥着个布包,“我是王桂兰,上次听社区说有中医义诊,特意来的 —— 我这右腿啊,一到阴雨天就跟灌了铅似的,走两步就疼。”

林辰赶紧让王奶奶坐下,蹲下来轻轻卷起她的裤腿 —— 膝盖外侧有点肿,按到阳陵泉穴时,王奶奶 “嘶” 了一声。“奶奶您这是寒湿裹着筋脉了,” 林辰抬头说,“咱们先用桂枝艾叶水敷敷膝盖,再按按穴位,一会儿就能松快些。”

苏晓冉递过来蘸了药汁的毛巾,还特意拧得半干:“奶奶您先试试温度,别烫着 —— 这桂枝是中药园新采的,比外面买的新鲜,药效更足。”

赵天宇掏出笔记本,在 “王奶奶” 下面记:“右腿风湿痛,阴雨天加重,拟用桂枝艾叶热敷 + 阳陵泉、血海穴按摩,后续建议艾叶泡脚。” 写完还特意问王奶奶:“您平时晚上泡脚吗?要是泡的话,加两勺桂枝,泡十五分钟就行,泡完别着凉。”

王奶奶点头,眼睛亮了:“我天天泡,但没加过桂枝,下次试试 —— 你们这孩子真细心,比我家孙子还会照顾人。”

正调理着,就见一位爷爷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拿着张揉皱的纸,上面记着 “酸枣仁枕头” 四个字。“小伙子,你是林辰吧?” 爷爷坐下,声音有点哑,“上次听社区说你会做安神枕头,我这失眠快十年了,吃安眠药都不管用,想问问怎么弄。”

林辰接过纸,上面的字歪歪扭扭,还沾着点墨迹,一看就是反复记了好几遍。“爷爷您别着急,” 他从竹篮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酸枣仁,“这是中药园收的,您回去找个棉布袋子,装进去缝成小枕头,枕在脖子下面,比直接泡水安神效果好 —— 对了,您平时别喝浓茶,晚上睡前一小时别看电视,更容易睡着。”

“真的吗?” 爷爷攥着布包,手都有点抖,“我儿子之前给我买过保健枕,几百块钱都没用,要是这个管用,我可得好好谢谢你。”

“肯定管用!” 胖子凑过来,递过一杯薄荷水,“爷爷您先喝这个,凉丝丝的,能顺顺气 —— 我奶奶用酸枣仁枕头,才睡了半个月,就能睡五个小时了,之前都只能睡两小时。”

爷爷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笑着说:“这水真好喝,比我家孙子买的薄荷糖还清凉。”

正热闹着,苏晓冉突然喊林辰:“林辰你过来看看!张奶奶说她胃不舒服,吃不下饭,还总反酸。”

林辰走过去,张奶奶正捂着上腹部,脸色有点白。“奶奶您平时是不是爱吃凉的?” 林辰搭了搭她的脉搏,偏细弱,“您这是脾胃虚寒,得温着养 —— 咱们用山药茯苓煮水喝,再按按中脘穴,平时多吃点小米粥,别吃冰西瓜、凉菜这些。”

赵天宇赶紧翻笔记本:“山药茯苓方我记了!脾胃虚寒的话,煮的时候加两颗红枣,更温和 —— 张奶奶,我这就给您写用量,一次各五克,煮二十分钟就行。”

张教授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片紫苏叶,给老人们演示:“大家看,这紫苏叶不仅能煮水,还能包包子、拌凉菜,夏天吃着能祛暑气 —— 咱们本草社下次来,教大家种紫苏,种在阳台花盆里就行,好活,想吃的时候摘两片,方便得很。”

“那太好了!” 老人们都高兴起来,“种在阳台能活吗?我家阳台光照少。”“会不会招虫子啊?”

苏晓冉笑着解答:“紫苏不怕阴,只要别浇太多水就行,还能驱蚊子呢 —— 下次我带点小苗来,教大家怎么种,保证都能活。”

义诊一直忙到中午,保温桶里的生姜紫苏水喝光了,薄荷苗也分出去大半,笔记本上记满了老人的名字和调理建议。收拾东西时,王奶奶特意送来一袋子刚蒸的红薯,说:“孩子们辛苦了,吃点红薯垫垫,甜着呢。”

林辰接过红薯,咬了一口,暖意在嘴里散开。胖子一边吃一边说:“今天太有成就感了!张奶奶说喝了山药茯苓水,胃不反酸了,王爷爷还说要跟我学种薄荷,下次一定带小苗来。”

赵天宇把笔记本收进包里,上面还沾着点薄荷汁:“我把今天的病例都整理好了,晚上再加到校园中医手册里,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就能照着参考 —— 对了,张教授,下次咱们能不能教老人做艾叶香囊?我看他们挺喜欢这些小玩意儿的。”

“当然可以,” 张教授笑着点头,“下次来带点彩布和棉线,咱们一起做 —— 中医不只是调理身体,更要把这些草木温情融进日常,这样才更有意义。”

骑车回去的路上,风里飘着社区小花园的月季香,林辰摸了摸脖子上的太极玉佩,还带着点上午调理时的暖意。车筐里的《本草图经》复印件被风吹得轻轻晃,上面的药材图好像活了一样 —— 薄荷的锯齿叶、紫苏的卵圆形、藿香的方茎,都跟今天见过的老人笑脸叠在一起。

“下次咱们还来啊!” 胖子在后面喊,声音飘在风里,“我妈说要教我做艾叶香囊,下次带过来给老人们当礼物!”

林辰回头笑:“好啊!下次再带点薄荷苗,教老人种在阳台,夏天就能喝上新鲜的薄荷水了。”

阳光洒在自行车上,把几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串连在一起的脚印。林辰知道,这趟社区义诊不是结束,是本草社把中医温暖送出去的第一步 —— 就像那些薄荷苗,种在土里能发芽,种在心里,就能长出更多的草木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