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桃源,第一次呈现出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景象。
不再是仅仅依靠古井灵脉自然散发的莹润白光,以及零星散布的“荧光草”盆栽提供的柔和照明。在聚居区的中心广场、主要道路两侧,以及几处重要的公共设施外墙上,悄然竖立起了一盏盏造型古朴而奇特的“路灯”。
这些路灯的基座由蕴含灵气的青石垒砌,灯杆则是李思哲团队用新研发的“导灵合金”铸造,其上蜿蜒盘旋着细密的、泛着淡金色泽的复合符文。而灯罩,并非玻璃,而是由苏半夏成功嫁接培育的“晨曦荧光草”的变异叶片,经过特殊处理后压制而成,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更关键的是,叶片能自主吸收灵脉潮汐的散逸灵气,无需额外供能,天黑自动发光,天亮自动黯淡 —— 真正实现了“零消耗照明”。
此刻,这些路灯正稳定地散发着如同晨曦般温暖而明亮的光辉,将广场和道路照得亮如白昼,却又丝毫不刺眼。光线中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驱散了深秋夜间的寒凉。孩童们在灯下追逐嬉戏,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脸上洋溢着安详与满足。光明,在这末世之中,不仅仅是照亮黑暗,更是驱散恐惧、凝聚人心的力量。
这仅仅是桃源“能源革命”最初级、最直观的一个缩影。
几天前,当苏半夏将那株成功融合了“太阳花”光热转化特性的“晨曦荧光草”带到李思哲的实验室时,引发的是一场席卷整个技术团队的思维风暴。
“自主产光!还附带热能!”李思哲拿着探测器,围着那盆植株转了好几圈,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滚圆,“虽然微弱,但这能量转化效率……远超普通光合作用!这证明了生命体本身,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可持续的‘生物能量转换器’!”
他立刻联想到了莫里斯留下的、关于魔法文明“元素潮汐发电”法阵的笔记。那是一种利用地脉中不同元素能量周期性涨落(类似潮汐)来驱动法阵,产生稳定电能或魔力输出的技术。
“我们的灵气,虽然性质不同,但其在灵脉中的流动,同样具有‘潮汐’特性!古井灵脉的吞吐,日夜交替的灵气浓度变化……这都是能量涨落!”李思哲兴奋地拍着桌子,“如果我们能设计一种符文阵列,模仿‘元素潮汐法阵’的原理,但不是发电,而是直接聚集、调控、放大这种灵气潮汐,将其转化为更易于利用的光、热,甚至……动力!”
这个想法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实验室的所有资源都被调动起来,投入到这场前所未有的“灵气—光热”能源自循环系统的研发中。
苏半夏和她的植物团队负责优化和规模化培育“晨曦荧光草”及其他具有能量转化潜力的嫁接魔植,为系统提供最基础的“生物能量源”。
李思哲则带领着符文小组,结合静心师太传授的阵法原理、莫里斯的奥术几何,以及他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开始疯狂地设计、演算、刻画各种复杂的复合符文阵列。他们需要在灵脉的关键节点上,构筑起能够敏锐感知灵气涨落、并高效引导和转化能量的“灵枢”。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第一次大型试验,在一个选定的次级灵脉节点进行。当李思哲激活那布满数百个符文的青石阵盘时,聚集而来的灵气过于狂暴,超出了符文材料的承受极限,阵盘瞬间过载,炸成一地碎石,激荡的能量乱流差点将整个实验室掀翻。
第二次,他们改进了材料,采用了掺杂了“星光草”粉末和导灵金属的新型符石。能量控制住了,但转化效率极低,产生的光热还不如多点几盆“荧光草”。
“不行,灵气潮汐的峰值与谷值差距太大,阵列无法稳定输出!”李思哲抓着头皮,对着能量曲线图一脸崩溃,“我们缺少一个‘缓冲器’,一个能平滑波动的‘灵压稳定阀’!”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在试验田观察嫁接植株的苏半夏被请了过来。她感知着阵列中狂暴不驯的灵气流,若有所思。次日,她带来了几株新嫁接成功的“月光幽兰”——这种植物能高效吸收并暂存溢散的灵气,并在低谷时缓慢释放。
李思哲团队立刻灵感迸发,将“月光幽兰”的生物组织经过处理,作为核心符文的基底材料。当阵列再次启动,灵气流经过“月光幽兰”基底时,果然被有效平滑,输出曲线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深夜。李思哲在反复研究莫里斯留下的那团封印着法术模型的能量核心时,偶然发现其中“元素护盾”的稳定结构,对于平衡不同属性能量的对冲有着奇效。他立刻将这个结构原理,融入了最新的符文阵列设计中。
当重新刻画的、闪烁着淡金与淡紫交织光芒的复合符文阵盘,再次被放置到灵脉节点上,随着李思哲小心翼翼地将灵力注入核心阵眼——
“嗡……”
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嗡鸣响起,不同于之前的狂暴或微弱,这声音充满了力量感与稳定性。阵盘上所有符文次第亮起,光芒流转,形成一个完美而复杂的能量循环网络。刹那间,以阵盘为中心,温暖而明亮的光芒如同水银泻地般铺洒开来,覆盖了预定的整个广场区域!同时,一股明显的暖流随之扩散,让身处其中的人仿佛从深秋一步跨入了暖春。
成功了!
不仅成功,其光热输出的强度和稳定性,远超所有人预期!
“能量利用率提升百分之四百!输出稳定度百分之九十八!” 一个研究员看着探测器上的数据,声音颤抖地报出结果。整个实验室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李思哲直接瘫坐在地上,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用力揉着发酸的眼睛,嘴角却咧到了耳根,手里还攥着半块被汗水浸湿的演算纸。
能源革命的闸门,由此轰然打开。
接下来几天,类似的“灵光热阵列”被迅速复制,安装在桃源各个关键区域。仓库、工坊、医疗点、学堂……甚至开始向居民住宅区普及。人们告别了昏暗的油灯和昂贵的、需要频繁更换的荧光草盆栽,享受到了稳定、廉价(几乎零成本,依赖灵脉自身循环)、甚至带有增益效果(灵气环境优化)的光明与温暖。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带来了连锁反应。稳定的光热使得一些需要精密环境的手工业得以发展;延长了有效劳作和学习时间;甚至为下一步研发更复杂的、基于灵气驱动的机械设备(例如简易的灵力鼓风机、抽水机等),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站在广场边缘,林越看着这片被柔和而明亮的光辉笼罩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乐土,感受着空气中那活跃而稳定的能量波动,心中波澜涌动。
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
这意味着桃源正在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如燃油、电力,在末世已极为稀缺)的依赖,开始构建一套独属于自身文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根基。这是从“适应末世”向“在末世中重建新秩序”迈出的关键一步。
李思哲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体走到林越身边,看着自己的杰作,雄心勃勃地说道:“庄主,这还只是开始!‘灵光热阵列’证明了原理的可行性。下一步,我计划建造一个更大规模的、能够聚合多条灵脉分支能量的‘聚灵符文反应堆’!如果能成功,我们或许能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甚至为将来可能需要的、更大规模的防御系统或者……其他东西,提供动力!”
他的眼中,燃烧着属于开拓者的火焰。
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言,但目光中的肯定与期待,已说明一切。
光明驱散黑暗,温暖抵御严寒。
而这由知识与智慧点燃的文明之火,必将在这片废墟之上,越烧越旺,直至……照亮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