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写人物小传能让你更深入理解角色,让自己融入进去,甚至成为那个人。”
“那这个怎么写?你能帮我写吗?”
孙祺摇头说:
“不行,必须你自己来,自己去创作、去体会。”
“可……我不知道怎么写呀。”
刘一非还是满脸困惑。
孙祺想了想,说道:
“这样吧,回酒店后,我会把剧本里这个人物的故事背景整理出来,只是个框架。
你要在这个框架里,想象并代入自己,写出她完整的一生,包括性格、成长经历等所有细节。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角色。”
刘一非似乎明白了,轻轻咬着嘴唇,点了点头:
“我试试。”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今提到汉朝,总会想起这句载入史册、昭告天下的豪言。
从高祖刘邦秦末斩白蛇起义,到建立政权,定都长安,国号为“汉”,回望历史,这句话代表了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刻。
整个汉代,无论是北击匈奴、开拓西域,还是南征“三越”,大汉都以强大的军力赢得辉煌胜利。
然而这辉煌背后,是汉初一代代边民和戍边将士用鲜血筑起的长城。
那时汉朝刚立,刚刚结束秦末诸侯混战,天下疲惫,民生凋敝。
而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正值强盛时期,每逢草原年景不好,便会南下侵犯边境,抢夺人口和牲畜。
故事就发生在汉初这个时候。
刘家与孙家皆为中原世家,世代书香,宅院相邻,情谊深厚。
两家子弟自幼同窗,刘家习文,孙家练武,未及弱冠便立志报国。
年过二十,二人辞别双亲,奔赴边疆驻守。
一人任郡丞,一人当校尉,同年成婚,并约定若子女性别相合便结为亲家。
刘家女与孙家子自小一起长大,十六年后两家联姻。
然新婚当年,边关战事突起,匈奴入侵。
孙父年老,孙家子代父从军,临行前与刘家女约定一年后归来。
刘家女独守空闺一年,约期至时,只见使者捧着衣冠归来,良人却再无音讯。
这是孙祺为刘一非设计的剧本背景。
因原素材零散,他费心补全故事,交付时特意叮嘱刘一非留在酒店静心揣摩角色——片场已无需她出演,剩余戏份由孙祺**完成。
刘一非果然闭门研读。
起初难以理解,便带着助理跑遍书店,购得《古文观止》《女诫》等女子训诫书籍,回酒店认真研读。
初日略通皮毛,次日渐入佳境,第五日通读全书后,再看那段故事,竟生悲戚。
仿佛穿越千年,亲历夫君远征时的无助,夜夜焚香祈盼的煎熬。
于是提笔写下人物自述:
“小女刘氏,名非,年方二八。
性温婉活泼,喜书画,精女红。
适逢青梅竹马孙郎提亲,结为连理。
怎奈未满周岁,边关告急,夫君代父从军。
临别约定归期,妾身日夜盼君归。”
“我常梦中惊醒,终日以泪洗面,日夜焚香祷告,只求夫君平安归来。
今日夫君归期已至,为你点绛唇,为你裁红裳。
我知刀剑无情,亦备素衣一丈。”
写下这段半文半白的自述后,刘一非仿佛进入一种奇妙状态,整个人似乎真的成了故事中的刘家女子。
此刻她心中满是对孙祺的思念。
第六天,片场。
短片早在第四天便已完成,如今全剧组都在等待刘一非的最后一场戏。
接到通知时,正是秦王宫外晨雾未散,与这场戏的意境极为契合。
刘一非到场后,刻意避开孙祺,仍把自己关在休息室等待开机。
她专注维持状态,不敢见孙祺,生怕数日酝酿的情绪消散。
许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都明白,这是演员入戏的状态。
刘一非已完全融入角色,情绪也调整到位。
所有人,包括孙祺,都不敢打扰她。
表演并非高深技艺,更多在于敬业与天赋,因此看似门槛低。
但如今很多年轻演员采用模式化表演,为求速成而忽略演技,更谈不上情感投入。
专业演员进入角色是一种技巧:阅读剧本、理解人物、营造氛围。
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置身情境、回忆共鸣、自我暗示等。
此刻的刘一非正通过人物自述的方式,深深沉浸在自己设定的情境中。
“各部门准备。”
“灯光到位。”
“摄影正常。”
“收音oK。”
在众人注视下,刘一非从休息室走出,慢慢走到一年前送别丈夫的城门口,静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演员就位。”
“第8场第10镜。”
刘一非缓缓抬头看向远方。
天色渐亮,雾气逐渐散去。
一匹老马从远处走来,马背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件染血的战袍,讲述着它的主人的命运。
刘一非眼睛微睁,瞳孔收缩,肩膀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
眼圈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努力不让眼泪落下。
片刻后,一滴泪水悄然滑落。
“好,非常完美,过了。”
孙祺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高兴。
刘一非的表现远远超出预期,甚至让他内心也深受触动,鼻尖微微发酸。
见刘一非仍然站在原地,孙祺担心她状态不对,赶紧快步上前。
可刚走一半,刘一非抬头看见他,立刻跑过来,不顾一切地扑进他怀里。
泪水如断线珍珠般落下,她双手紧紧抱住他的脖子,仿佛要把自己完全融入他的怀抱,口中呢喃着梦呓般的诗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横店影视城秦王宫片场。
刚才还沉浸在杀青喜悦中的剧组成员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停下动作,目光投向场地——准确地说,是被穿着古装的刘一非突然抱住的穿着现代服装的孙祺。
两人身上的装扮跨越时空,仿佛命运安排的相遇。
孙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双臂悬在刘一非身后,整个人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僵立不动。
如果靠近细听,能听见他胸腔中激烈跳动的心声。
少女温暖的身体带来从未有过的温度,耳边的低语化作最动人的情话,一句句敲击着他的心扉。
一滴温热的泪水顺着脖颈滑落,渗入胸口。
孙祺脑海中理智与情感激烈斗争:这不过是演员沉浸在角色中的情绪释放。
体验派演员全身心投入角色时,往往会与角色融为一体,她的所有行为都来自角色本身。
感性的一面却提醒他,即使刘一非是在演戏,也不可能如此投入;也许她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角色,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理性与情感尚未分出胜负,身体却已经行动——从指尖到手腕,再到整条手臂,他一点点收回动作,最终轻轻抚上她的脊背,渐渐收紧,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感受到孙祺的回应,怀里的身体微微一颤,随即放松下来。
两人紧紧相拥许久,直到孙祺觉得有些不合适,才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该松开了,周围都是人。”
刘一非正依恋地埋在他的肩头,听到这话猛地惊醒,意识到现在还在片场,脸颊瞬间泛红,这才不情愿地抬起头。
刚才她满心都是孙祺——不只是因为角色代入,更是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新婚的妻子,仿佛今天正是丈夫凯旋归来的时候。
正因为情绪最激动时不敢看他一眼,怕多看一眼就会控制不住扑向他。
好在戏终于拍完了。
她抬起头,目光躲闪但又不愿离开他的怀抱,双手依旧环着他的脖子,仿佛怎么看都不够。
孙祺看着她如蝶翼般的睫毛,含情的双眼,娇嫩欲滴的嘴唇,淡粉色的肌肤,以及被泪水晕开的妆容——反而更添几分难以言说的柔美。
怀里的女孩,他是否心动?
他温柔地看着她,正要开口,却被摄影指导刘军的声音打断:“滑轨还没拆呢!小王过来帮忙。”
这并不是刻意打扰,而是善意的提醒——戏已经拍完,如果继续这样,难免引起议论。
孙祺作为导演还好,但对刘一非来说可能会带来麻烦。
刘军的话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倒下。
他开始收拾摄像机,其他人也纷纷动起来。
“灯光组,收线,撤灯。”
“刚子,把车开进来装设备。”
“服装集中整理,快点。”
片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这时刘一非也不好意思再待在孙祺怀里,起身说:“我去换戏服卸妆。”便匆匆离开了。
孙祺顿时感觉像打在棉花上,满肚子话都堵在心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转身帮剧组收拾器材,将拍摄素材打包好。
还没到中午,全组就回到酒店。
临近除夕,大家归心似箭。
考虑到除了刘一非和助理张欣外,其他人都属于星空映像公司,孙祺决定取消杀青宴,中午简单吃了点饭,就带着大家直接去了机场。
幸运的是当天还有飞往帝都的票。
虽然只剩商务舱,孙祺没有犹豫——大家除夕前还在奔波,能早点回家,花这点钱值得。
最终所有人都升了舱,直飞帝都。
只有刘一非例外。
她要回武汉和家人团聚。
之前刘晓丽已经先到了,嘱咐女儿拍完后自己去武汉。
订票时,刘一非特意为帝都籍的张欣买了返京的机票:“欣欣直接回家过年吧,家人都等着你呢。”
“可是一非姐,我得把你送到武汉再回去……”
“我都这么大了,没问题的。”刘一非说着,把助理推到了京港航班的候机区。
“放心,我送你一非姐。”孙祺拿出两张飞往武汉的机票。
张欣眼睛一亮,笑着说道:“那就麻烦祺哥了!”
等助理离开后,两人在机场大厅站了一会儿。
情绪渐渐平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
“航班快到了,我们过去吧。”
孙祺看了下时间,指着武汉方向的候机厅说。
刘一非轻轻点头,转身走向候机厅。
回身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
从杭州萧山机场到武汉天河机场,飞行时间不长,大约两小时,而且航班频繁,平均每小时就有一班。
孙祺和刘一非这次同样选择了商务舱。
并不是因为经济舱没有票,而是孙祺有两点考虑:一是刘一非现在很火,商务舱乘客少,还有专用候机区,更私密;二是他现在不差这点钱,自然想选个更舒服的方式。
下午一点,两人一同登机。
正值冬天,他们都戴着帽子和口罩,没人认出他们,省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