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 > 第145章 流放生变,权臣末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流放生变,权臣末路

初冬的寒风卷着枯叶,在官道上打着旋儿。一支肃穆的队伍正缓缓前行,队伍中央的几辆马车格外显眼,车帘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寒意,也藏着长孙无忌一家的命运。自长安出发已有三日,前往黔州的路漫长而枯燥,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远离曾经权倾朝野的辉煌,走向未知的深渊。

长孙无忌坐在最前面的一辆马车里,身上裹着厚厚的锦袍,却依旧挡不住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寒意。他靠在车厢壁上,双眼微眯,脸上的皱纹比往日更深了几分,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垮了下来,整个人老迈了许多。车窗外,左监门卫的士兵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地跟在队伍两侧,没有丝毫懈怠,却也没有刻意刁难 —— 李治虽判了他流放,却也特许他乘坐马车,算是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父亲,您说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坐在对面的长孙冲打破了车厢内的沉寂,他面色凝重,眼中满是困惑,“这些年陛下虽一直在削弱我们长孙家的势力,可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把柄置我们于死地。这次仅凭几副私藏的铠甲和一封不知真假的书信,就定了我们谋逆的罪名,这未免太蹊跷了。”

长孙无忌缓缓睁开眼睛,目光落在车厢内晃动的烛火上,声音沙哑:“陛下年轻,却心思深沉,早就想摆脱我们这些老臣的束缚,独掌朝政了。长孙家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早已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这次王承宗的谋士找上门来,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借口,既能除掉我,又能震慑其他世家,一举两得。”

“可王承宗与陛下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为何要帮陛下对付我们?” 长孙冲追问,“王承宗的目标是推翻陛下,复兴王氏。我们长孙家虽然失势,却也是大唐的忠臣,若是陛下真的被王承宗推翻,对他也没有好处。他不该这么傻,帮陛下清除障碍才对。”

长孙无忌沉默了。这正是他连日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王承宗阴险狡诈,绝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主动让谋士接触自己,又留下所谓的 “证据”,让李治抓住把柄,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可这个阴谋究竟是什么?他想了很久,却始终没有头绪。

车厢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车轮碾压路面的 “咕噜” 声和寒风呼啸的声音。长孙冲皱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长孙无忌被抓、府中搜出铠甲、百骑司的突然到访、陛下毫不犹豫地判了流放…… 这一切都太过顺利,像是有人精心设计好的剧本。

突然,长孙冲灵光一闪,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猛地抬起头,对着长孙无忌颤抖着说出三个字:“武媚娘!”

长孙无忌的身体猛地一僵,双眼瞬间睁开,原本浑浊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你说什么?武媚娘?”

“对,就是武媚娘!” 长孙冲激动地说道,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父亲,您想想,武媚娘一直想要掌控朝政,这些年一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我们长孙家是她掌权最大的障碍,她早就想除掉我们了。王承宗与武媚娘之间说不定有勾结!王承宗帮武媚娘除掉我们,武媚娘则在朝中为他提供便利,两人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长孙无忌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看着长孙冲,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武媚娘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从感业寺回宫后,一步步获得李治的宠爱,暗中拉拢大臣,打压异己,甚至连褚遂良的流放,背后都有她的影子。若是王承宗真的与武媚娘勾结,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 王承宗帮武媚娘清除障碍,武媚娘则帮王承宗牵制李治,为他在草原的行动创造机会。

“好一个武媚娘!好一个王承宗!” 长孙无忌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满是愤怒与悔恨,“我竟然没有想到这一层,真是老糊涂了!他们这是要联手架空陛下,颠覆大唐啊!”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车窗外喊道:“停车!快停车!给我拿笔墨纸砚来,我要给陛下上书,揭穿武媚娘和王承宗的阴谋!”

马车缓缓停下,左监门卫的带队将军听到声音,快步走到马车旁,躬身问道:“长孙大人,您有何吩咐?”

“快,给我拿笔墨纸砚来!我要给陛下写信!” 长孙无忌急切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知道,现在还来得及,只要能将武媚娘和王承宗的阴谋告诉李治,就算自己被流放,也能保住大唐的江山。

带队将军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却还是点了点头:“是,长孙大人,末将这就去拿。” 说完,转身快步离去。

长孙冲看着长孙无忌,眼中满是担忧:“父亲,陛下现在对武媚娘言听计从,就算您写了信,陛下也未必会相信。”

“不管信不信,我都要写!” 长孙无忌坚定地说道,“我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保住先帝打下的江山!”

很快,带队将军便拿来了笔墨纸砚,放在马车中的小桌上。长孙无忌迫不及待地坐下,拿起笔,蘸了蘸墨水,正要在纸上书写,突然听到道路两侧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无数黑衣人身着劲装,手持利刃,从道路两侧的树林中冲了出来,瞬间将整个车队包围。

“有埋伏!” 左监门卫的士兵们立刻举起长枪,摆出防御阵型,厉声喝道。

长孙无忌心中一惊,连忙放下笔,掀开马车的窗帘,探出头去。只见道路两侧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黑衣人,人数大约有五百人,个个眼神凶狠,手中的利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而他们这一行人的随行护卫,是五百名左监门卫士兵,且都是满甲配置,战斗力不弱。

长孙无忌稍稍放下心来,他定了定神,对着黑衣人的方向高声呵斥:“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拦截朝廷的流放队伍,难道不怕杀头吗?”

黑衣人队伍中,一个身材高大的首领排众而出,他脸上戴着黑色的面罩,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他看着长孙无忌,声音沙哑而冷酷:“长孙无忌,我们奉命前来,要灭你长孙家满门!”

“灭我满门?”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就凭你们五百人?我身边有五百名左监门卫士兵,都是大唐的精锐,你们根本不是对手!识相的,就赶紧退去,否则,等朝廷的援军到来,你们一个也跑不了!”

黑衣人首领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左监门卫的带队将军使了个眼色。长孙无忌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看到带队将军脸色一变,随即对着身边的左监门卫士兵们高声喊道:“所有人听令,放下武器,撤退!”

“将军,您说什么?” 士兵们愣住了,脸上满是难以置信,“这些黑衣人要杀长孙大人一家,我们怎么能撤退?”

“这是命令!” 带队将军厉声说道,“立刻放下武器,撤退!违令者,军法处置!”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心中不解,却还是不敢违抗命令,纷纷放下手中的长枪,转身朝着后方退去。短短片刻,原本保护车队的左监门卫士兵便退得一干二净,只留下长孙无忌一家和几辆马车,孤零零地被黑衣人包围在原地。

这一幕让长孙无忌如遭雷击,他呆呆地站在马车旁,浑身冰冷,仿佛坠入了万丈深渊。他终于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劫杀,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 李治、武媚娘、王承宗,他们都想要他死!左监门卫的士兵撤退,不过是早就安排好的戏码。

“为什么…… 为什么……” 长孙无忌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绝望。他抬起头,望着天空,眼中流下两行浑浊的泪水。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年少时跟随李渊起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贞观年间,辅佐李世民治理天下,成为大唐的开国功臣;李世民临终前,将李治托付给他,让他担任辅政大臣,辅佐新帝。他一生忠心耿耿,为大唐鞠躬尽瘁,可到头来,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他想起了李世民临终前的嘱托:“无忌,朕将太子托付给你,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守住大唐的江山。” 当时他跪在李世民面前,发誓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李治成为一代明君。可现在,李治却要杀他,还要灭他满门。是他做错了吗?是他不该执着于权力,不该与武媚娘作对吗?

“父亲!” 长孙冲冲到长孙无忌身边,扶着他的胳膊,声音哽咽,“我们怎么办?他们要杀我们!”

长孙无忌缓缓回过神,看着身边惊慌失措的家人,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悲痛。他知道,今天他们长孙家,是逃不过这一劫了。他轻轻拍了拍长孙冲的手,语气平静得可怕:“没用的,我们都逃不掉了。这是陛下、武媚娘和王承宗的意思,他们要我们死,我们就必须死。”

他转身,慢慢走回马车,坐在之前的位置上。车厢外,黑衣人已经开始动手,凄厉的惨叫声、求饶声、刀剑碰撞声此起彼伏,那是他的家人正在遭到屠杀。每一声惨叫,都像一把尖刀,刺在他的心上。

他闭上双眼,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自己的一生:想起了与李世民一同征战的岁月,想起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想起了自己在朝堂上运筹帷幄的日子,也想起了自己与武媚娘斗智斗勇的点点滴滴。他这一生,有过辉煌,有过荣耀,也有过遗憾和过错。他后悔自己太过执着于权力,没有及时放权,让李治产生了猜忌;他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识破武媚娘的野心,让她一步步掌控了朝政;他更后悔自己没有看清王承宗的阴谋,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先帝,臣对不起您!臣没能守住大唐的江山,没能保护好您的儿子,更没能保住自己的家人……” 长孙无忌在心中默默说道,泪水从眼角滑落,滴在衣襟上。

车厢外的惨叫声渐渐平息,只剩下黑衣人的脚步声和收拾战场的声音。长孙无忌知道,他的家人都已经死了,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他没有害怕,也没有愤怒,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悲凉和悔恨。他这一生,辅佐了两代帝王,为大唐付出了毕生心血,可最终的结局,却是如此凄惨。

“长孙无忌,该轮到你了。” 黑衣人首领走到马车旁,掀开窗帘,冰冷的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缓缓睁开眼睛,看着黑衣人首领,语气平静地说道:“动手吧。我只求你,能给我留一具全尸,让我能有颜面去见先帝和我的家人。”

黑衣人首领没有说话,只是举起手中的刀,朝着长孙无忌砍去。鲜血溅在车厢内的烛火上,烛火晃动了几下,最终熄灭。车厢内陷入一片黑暗,只留下无尽的悲凉和绝望。

道路旁的树林中,一只乌鸦发出 “呱呱” 的叫声,仿佛在为这位权臣的末路哀悼。寒风依旧在呼啸,卷起地上的血迹和枯叶,将这场血腥的屠杀掩盖在苍茫的天地之间。

而此时的长安城内,武媚娘正坐在皇后寝宫内,听着心腹汇报长孙无忌一家被灭门的消息。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长孙无忌已死,朝中再也没有人能阻止她掌权了。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逐步架空李治,最终实现自己的野心。

皇宫的御书房内,李治看着手中的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长孙无忌的死,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知道,武媚娘和王承宗都想要长孙无忌死,而他也需要借他们的手,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现在,长孙无忌已死,世家势力大减,他的皇权更加稳固了。至于武媚娘和王承宗,他们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等他彻底掌控了朝政,再慢慢收拾他们也不迟。

草原上,王承宗接到了黑衣人成功灭门的消息,他满意地笑了。长孙无忌已死,武媚娘在朝中的势力更加巩固,李治的威望受到打击,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在草原上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一举推翻李治,复兴王氏。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这场围绕着权力和阴谋的屠杀,不过是大唐命运转折的开始。长孙无忌的死,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大唐的朝堂和草原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各方势力的博弈愈发激烈,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官道上,黑衣人已经撤离,只留下几辆孤零零的马车和满地的血迹。寒风卷着枯叶,覆盖了地上的血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只有那些逝去的生命知道,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一位权臣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悲惨的句号。

大唐的天空,依旧是那么蓝,可在这片天空下,权力的游戏还在继续,阴谋与算计从未停止。而那些被卷入这场游戏中的人,他们的命运,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