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篮坛的荣耀 > 第47章 网络的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印第安纳步行者和费城76人这轮撕咬到抢七的系列赛,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掀起的热浪简直要把刚普及不久的AdSL宽带给熔断了。其火爆程度,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赛季初大姚作为状元登陆NbA时的盛况。

大姚进NbA,那是“我们的人去了”,带着点好奇、期待和小心翼翼的审视。而李特这轮和艾弗森的七场死斗,那是实打实的“咱们的人在那儿跟美国佬真刀真枪地干上了”,而且干得火星四溅,血肉横飞,直接点燃了所有篮球迷,甚至是非篮球迷的肾上腺素。

2003年的中文互联网,正是bbS论坛的黄金岁月。猫扑大杂烩、天涯社区、新浪体育论坛……但凡能敲字的地方,都被“步行者vs76人”、“李特vs艾弗森”给刷屏了。那讨论热度,堪比国足进世界杯。

“我勒个去!李特牛逼!抢七干了38分钟!最后那记跳投看湿了!”——猫扑体育版一个帖子瞬间盖起几百楼。

“楼上的,‘看湿了’是啥意思?新梗?”

“就是激动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啊!土鳖!”

天涯社区也不甘示弱,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惊!中国天才率队踏碎费城,艾弗森含恨败北!》

《深度分析:李特的成功是否意味着中国篮球培养模式的失败?》

《赌五毛钱辣条,李特东决要被基德教做人!》

新浪体育论坛的技术流们则开始逐帧分析:

“李特G7最后那个背运后撤步,像不像麦迪?但他起跳更充分,出手点更高!”

“像麦迪?你瞎啊!这分明是乔丹的影子!你看他空中那个对抗后的稳定……”

“都别吵了,李特就是李特!他那个身体天赋,谁再说东亚病夫,谁再说亚洲人身体素质不行!”

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小编们更是熬夜爆肝,标题党玩得飞起:

《王者降临!李特抢七绝杀76人,印第安纳新王诞生!》

《从学霸到RoY再到抢七英雄,李特的极限在哪里?》

《艾弗森赛后主动握手,李特赢得对手尊重!》

央视五套的《体育新闻》和《篮球公园》节目,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的篇幅报道。主持人孙正平老师字正腔圆地念着稿子:“在刚刚结束的NbA东部半决赛抢七大战中,中国李特所在的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经过艰苦鏖战,最终战胜了阿伦·艾弗森领衔的费城76人队,成功挺进东部决赛……”背景画面是李特命中关键球和赛后与艾弗森握手的镜头。

张合理指导则在《篮球公园》里乐呵呵地分析:“嘿,这李特啊,打的是真聪明!你看他最后那个球,不慌不忙,假动作,背后运球,拔起来就投!这心理素质,杠杠的!咱们说,这就叫‘用脑子打球’!”

网络上,李特和大姚的对比也成了永恒的话题。大姚的支持者和李特的支持者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姚蜜说:“大姚那是实打实在内线硬凿,一步一个脚印!李特不过是沾了球队体系的光,换个队试试?”

李粉立刻反击:“酸!接着酸!步行者东部第一不是吹出来的!李特数据全面,防守顶级,RoY实至名归!大姚是很强,但球队没进季后赛是事实吧?”

“要不是斯特恩硬捧,RoY是谁的还不好说呢!”

“呸!你家大姚背后中国市场不是优势?双标狗!”

还有看热闹的搅屎棍:“别吵了别吵了,都是中国人,谁赢不是赢?我宣布,本人既是姚蜜也是李粉,简称‘姚特粉’(特别粉)!”

“滚粗!墙头草!”

贴吧里各种神帖层出不穷:

《理性讨论,李特和孙悦谁的天花板更高?》(当时孙悦刚在国内崭露头角)

《如果李特和大姚联手,能否干翻oK组合?》

《报!李特赛后更衣室接受采访视频流出!英语说得真溜!(附模糊视频下载链接,需回复可见)》

回复里清一色的:

“沙发!”

“板凳!LZ好人一生平安!”

“顶!为国争光!”

“已下载,速度慢得像蜗牛……”

一些所谓的“篮球专家”也开始在报纸专栏和早期博客上蹭热度。有人盛赞李特代表了篮球的未来,是“全能锋线”的典范;也有人谨慎地表示,李特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不宜盲目复制,中国篮球还是要扎扎实实抓青训。

街头巷尾,学校食堂,只要有电视机的地方,总能听到关于这轮系列赛的讨论。

“昨天李特那球你看了没?太硬了!”

“看了看了!艾弗森都服了!”

“我觉得还是大姚厉害,你看他那身高,站那儿就是威胁。”

“你懂个屁!篮球不是光有身高就行的!”

这股热潮甚至蔓延到了非体育领域。一些时尚杂志开始分析李特的穿着打扮,讨论他那“高级脸”。音乐电台也会偶尔插播一下关于步行者比赛的快讯。

可以说,这轮与76人的七场大战,通过电视转播和新兴的互联网,真正让李特这个名字,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刻进了无数中国年轻人的脑海里。他不再只是一个“在美国打球的华侨”,而是一个在NbA最高舞台上,与超级巨星搏杀,并且战而胜之的英雄。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强硬、技术和斗志,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国人对“中国力量”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某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