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 第52章 泡腾初试制,漕帮再传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泡腾初试制,漕帮再传讯

送走徐光启和李总旗,后院槐树下短暂的闲适气氛荡然无存。阳光依旧和煦,陈启明的心却已沉静下来,重新被紧迫感和危机感填满。

他并未立刻返回工坊,而是踱步走向制造局内那间小小的药房。这里存放着一些常用的药材和工匠们偶尔会用到的矿物原料。

“泡腾散”这个临时起意的念头,此刻却显得格外有吸引力。这不仅是一个可能带来些许收益和点数的“小发明”,更是一个能让他暂时从沉重的阴谋与压力中抽离片刻的“玩具”,一个能让他找回一点现代人创造乐趣的途径。

药房内光线昏暗,弥漫着各种草药和矿物的混合气味。陈启明在几个粗陶罐和木格间翻找着。

“酒石…硇砂…绿矾…嗯?这是…”他的手指在一个标着“酸浆水”的小罐前停下。揭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酸味飘出。他蘸了一点尝了尝,是稀释的醋酸溶液。

“醋酸…酸性够了,但液体不好处理。”他继续寻找。

另一个小布袋里装着一些微带黄色的半透明晶体,标签模糊写着“石胆?”。

陈启明捻起一点,仔细观察,又小心地用舌尖触碰了一下,一股强烈的酸味立刻在舌尖炸开,让他忍不住咧了咧嘴。

“柠檬酸?!或者是类似的天然果酸结晶?”他心中一动。这时代当然没有纯化的柠檬酸,但某些富含果酸的植物果实(如酸橙、青梅)经风化或粗提炼,确实可能得到类似的酸性结晶。

他又在另一个罐子里找到了一些白色粉末,标签写着“碱霜(慎用)”。他小心地嗅了嗅,略带刺激性,尝之有涩感。

“大概是粗制的碳酸钾或碳酸钠…”他思忖着,“碱性物质也有了。”

原料粗陋,但原理相通。他取了一小撮“石胆”结晶,又取了一小撮“碱霜”,分别用两张油纸包好。

回到一间僻静的小工坊,他找来两个小瓷碗,一碗放入“石胆”粉末,加入少量温水溶解,得到一杯清澈的酸性溶液。另一碗放入“碱霜”,同样加水溶解,得到碱性溶液。

他深吸一口气,将碱性溶液缓缓倒入酸性溶液中。

“嗤——”

一阵细微但清晰的气泡声立刻响起!碗中液体迅速翻腾起细密的泡沫,如同微型的沸腾!

“成了!”陈启明眼中闪过孩童般的兴奋光芒。虽然反应远不如现代泡腾片剧烈,但这无疑证明了化学反应的存在!

他待反应平息,小心地尝了尝碗中剩余的液体,味道咸涩,略带酸味,显然是生成了某种盐类和水,并释放了二氧化碳。

“效果有,但口感太差,而且原料不纯,剂量不好控制…”他摸着下巴,“得想办法提纯一下酸粉和碱粉,最好能做成固体粉末混合,方便取用。”

【成功验证简易酸碱发泡反应原理,完成一次小型技术复现与改良实践,文明点数+3。当前点数:64。】

点数微薄,但带来的成就感却远超预期。这种纯粹的、小规模的创造乐趣,暂时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

接下来的两日,陈启明一边处理制造局的日常事务,督促伤兵营的消毒法推广(点数缓慢而稳定地+1、+2地回升着,当前点数:67),一边抽空捣鼓他的“泡腾散”改良。

他尝试用重结晶法提纯“石胆”和“碱霜”,虽然效果有限,但得到的产品纯度有所提升。他又尝试将两种提纯后的粉末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糖粉和极细的茶叶粉改善风味,然后用蜂蜜作为粘合剂,试图将其搓成小丸晒干。

试验过程磕磕绊绊,好几次混合不当提前反应,弄得满手泡沫,或者做出的丸子硬如石子,但他乐此不疲。这简单的化学实验,成了他高压下的减压阀。

这日午后,他正对着又一锅失败的“泡腾丸”苦笑,赵小旗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工坊门口,神色谨慎。

“大人。”

陈启明立刻收敛了笑容,示意他进来,关上房门。

“何事?”

“镇江刘香主那边,有回音了。”赵小旗低声道,“不是通过常规渠道,是今早一个漕帮小厮扮作卖柴火的,混进局子,趁人不备塞给属下的。”

他递上一枚小小的、卷紧的芦管。

陈启明接过,捏碎芦管封蜡,从中取出一卷极薄的棉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他迅速浏览,脸色逐渐凝重。

信中的信息杂乱而隐晦,但拼凑起来,却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方向:

* 近半年,确实有数批大宗硫磺,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经运河秘密北上。押运者非官非商,戒备森严,且沿途有不明身份的“影子”随行护卫,手段狠辣,曾处置过试图窥探的运河纤夫。

* 这些硫磺的最终目的地,并非北直隶的某处仓库,而是…继续向北,出了边关!

* 刘香主的一个心腹曾冒险远远尾随最后一段水路,发现接收方似乎是…关外的蒙古部落!但又不是寻常的蒙古部落,因其营地中隐约可见一些形制古怪、非蒙非汉的器物和帐篷。

* 信末,刘香主强烈警告,此事水深至极,牵扯到边关安危和朝廷大忌,绝非寻常走私,恳请切勿再深究,以免招致灭顶之灾。此次传递信息已是冒了天大风险,此后绝不能再联系。

“出关…蒙古部落…非蒙非汉的器物…”

陈启明放下棉纸,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硫磺的最终流向,竟然指向了关外?!

“影海众”…或者说,与“影海众”勾结的势力,竟然在向关外的蒙古人大规模输送制造火药的战略物资?!

他们想干什么?资助蒙古人南下寇边?搅乱大明北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谋逆或贪腐,而是…通敌叛国!

那个在《海疆勘舆图》上标注出未来倭寇秘营的人,其背后的组织,竟然同时还在策划着如此惊天阴谋?!

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水浇头,让他瞬间从“泡腾散”的轻松中彻底清醒过来。

“赵小旗。”

“属下在!”

“此事,到此为止。所有知情者,封口。断绝与刘香主的一切联系,抹去所有痕迹。”陈启明的声音冰冷而决绝,“这份情报,列入最高密级,除我与你之外,不得对任何人提起,包括李总旗。明白吗?”

“是!属下明白!”赵小旗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凛然应命。

“另外,加强制造局的夜间巡逻和戒备等级,尤其是火药库和工坊重地。发现任何可疑迹象,格杀勿论!”

“是!”

赵小旗退下后,陈启明独自坐在寂静的工坊内,手中捏着那卷轻飘飘的棉纸,却觉得重如千钧。

泡腾散的试验器皿还散落在桌上,冒着些许失败的酸气。

但他此刻的心思,已完全飞向了北方那广袤而危险的边关。

风暴,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巨大和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