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仔细听完,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此法甚善,易于推行。” 他心中对土豆的价值评估又提升了几分。

太后在一旁听着,看着当袅袅对答如流、从容不迫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与赞许。

皇帝的目光重新落回当袅袅身上,带着审视:“老七媳妇,这些……你从何得知?”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仿佛要看透她。

当袅袅心头一凛,冷汗瞬间沁湿了内衫。

她稳住心神,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茫然与虔诚:“回父皇,说来惭愧。儿臣……儿臣是曾在梦中得一位白须老神仙指点,告知此物名曰‘土豆’,生于土中,可做口粮,并传授了若干烹制之法。儿臣醒来只当是奇梦一场,后在丰盛斋得了些稀罕种子,便抱着试试的心思种下,没曾想……竟真与梦中所述一般无二,还在丰盛斋试做成了几道菜。儿臣也是惶恐不已,不敢居功。”

皇帝锐利的目光在她脸上逡巡片刻,似乎想找出破绽。空气仿佛凝滞了。

良久,他才呼出一口浊气,意味不明地哼了一声:“呵,不愿说便罢了。不过,此物于国于民,确是大善。当赏。”

当袅袅连忙离席,深深福礼:“儿臣不敢求赏!此事能成,全赖太子殿下鼎力支持,信任儿臣这‘无稽之谈’;更离不开温泉别苑一众管事、庄户、宫人齐心协力,日夜看顾,方有今日丰收。若非他们辛勤劳作,儿臣纵有百般想法,亦是徒劳。恳请父皇恩典,赏赐这些真正出力之人!”

皇帝深深地看着她,眼神复杂,带着一丝探究和不易察觉的欣赏:“你当真……不要赏赐?”

当袅袅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为父皇分忧,解百姓疾苦,本是身为皇家儿媳的本分。儿臣不过是侥幸得了仙人梦中提点,又蒙七殿下不弃、太子殿下信任,才得以一试。若论功行赏,太子殿下调度有方,别苑众人劳苦功高,他们才是真正该赏之人。至于七殿下……” 她顿了顿,语气恳切,“他亦是为替父皇分忧,为日后辅佐太子殿下尽一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

皇帝沉默片刻,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殿内落针可闻。终于,他朗声一笑,打破了沉寂:“好!好一个‘本分’!传朕旨意:温泉别苑所有参与土豆种植、看护、收获之管事、庄户、宫人,一应重赏!老七……” 他看了当袅袅一眼,“虽说是本分,但此事他居中联络,亦有辛劳,一并赏赐,不可厚此薄彼。”

当袅袅心知再推拒便是矫情,更显得刻意,连忙叩首谢恩:“儿臣代别苑众人及七殿下,叩谢父皇隆恩!”

“好啦好啦!” 太后适时地笑着打圆场,慈爱地招呼道,“吃顿饭,搞得跟朝堂奏对似的凝重作甚!袅袅快起来,坐回哀家身边来。皇帝也动筷,这土豆凉了可就失了风味了!都吃饭,吃饭!”

暖意重新回到殿内。当袅袅依言起身,悄悄抹去手心的冷汗,坐回太后身边。一场关于土豆的“大考”,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午膳过后,皇帝陪着太后略坐了一会儿,说了些闲话,便起身回御书房处理政务。殿内只剩下祖孙二人,气氛更显亲昵。

当袅袅看着殿外西斜的日头,估算着时辰,也起身向太后辞行:“皇祖母,日头不早了,孙媳还得赶去城外粥棚,教太子殿下的人烹制土豆,不敢再耽搁了。”

太后脸上的笑意顿时淡了几分,染上浓浓的不舍。

她拉着当袅袅的手不肯放,语气里带着真切的埋怨:“你这孩子,自打大婚后,哀家见你一面比见皇帝还难!也不见你常进宫来走动走动……” 她轻轻拍着当袅袅的手背,殷殷叮嘱,“得空多去看看你容嫔,她好歹是老七的母妃,也多来这永寿宫陪陪哀家,说说话也好。哀家这宫里,少了你这小猢狲闹腾,冷清得很。”

当袅袅心中温暖又愧疚,反握住太后微凉的手,笑容明媚地保证:“皇祖母放心!等城外灾民的事情告一段落,孙媳一定常常进宫来烦您!给您讲宫外的趣事,带宫外新出的点心果子,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保准让您开怀!”

太后原本还丧眉耷眼,像朵被霜打蔫了的牡丹,一听这话,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注入了光彩:“当真?你可不许哄哀家!”

“千真万确!孙媳哪敢哄骗皇祖母?”当袅袅笑得眉眼弯弯,带着几分俏皮,“到时候您可别嫌我聒噪,把您这永寿宫的屋顶都掀了!”

“掀了才好!哀家就爱听你聒噪!”太后被逗得笑出了声,终于松开了手,但还是由容嬷嬷搀扶着,执意要送她到殿门口。

当袅袅再次福身行礼,这才转身离去。

走了几步,她忽然回头,对着倚在门框边的太后扬声道:“皇祖母,您可记住啦!等忙完这阵儿,孙媳给您带——好——吃——的!”

那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少女般的活力,在寂静的宫苑中传开。

太后扶着门框,探出半个身子,努力朝外张望,却只来得及捕捉到当袅袅一片翩飞的衣角,消失在重重宫门和廊柱的转角处。

“这小猢狲……” 太后望着空荡荡的回廊,嘴里嗔怪着,眼底却漾满了慈爱和不舍的笑意,久久未散。

容嬷嬷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笑道:“老奴瞧着,也就咱们郡主来了,才能让太后娘娘您这般开怀。您今儿午膳,可比平日都多吃了些呢!”

太后闻言,收回目光,笑着轻轻摇头,由容嬷嬷小心搀扶着,慢慢转身踱回温暖的正殿内。

殿内似乎还残留着刚才的欢声笑语和那孩子身上特有的、令人安心的气息。她心中那份空落落的不舍,被当袅袅临行前那明媚的承诺和活力满满的声音填满了,只余下温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