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可以呀,你想来就来呀,不用问我的。”陈屿转过头,对上苏晚晚带着点期待的眼神,语气轻松地回应道。

“好。”苏晚晚嘴角弯了弯,转身快步走回房间,拿出一个早就收拾好的浅色帆布小包背上,又顺手从桌上拿起了那台轻便的手持相机,动作利落地跟到陈屿身边。

两人一起出了门。周末上午的阳光正好,不烈,暖融融地铺在小区石板路上。

关于《见人间》系列的第三集拍什么,陈屿心里还没个准谱。

他不太想拍那些司空见惯的热闹场景,更偏爱从寻常日子里打捞出独特的瞬间,用他自己的视角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温度。

于是,他决定先去附近的公园转转。

公园里,周末的清晨自有其节奏。有跑步的年轻人,也有遛弯的老人。

陈屿的镜头先是对准了凉亭里一对正在棋盘上“厮杀”的大爷。

楚河汉界,硝烟无声,两位老人眉头紧锁,盯着棋局,胜负悬于一线,周围还围着两三个观棋不语的,气氛拿捏得十足。陈屿调整焦距,咔嚓几声,记录下这专注的瞬间。

绕过一片小树林,就看到一对熟悉的身影。顾爷爷和韩奶奶正慢悠悠地散着步,顾爷爷手里牵着憨态可掬的大金毛毛毛,韩奶奶怀里则抱着那只优雅慵懒的狸花猫花花。

顾爷爷今年七十有六,韩奶奶也七十了,精神头都很好,是住在隔壁楼的邻居。

说起来,苏晚晚上初中那会儿,有次放学稍晚,被几个喝了酒的小混混不怀好意地尾随,就是顾爷爷和韩奶奶碰巧遇见,厉声喝止,毛毛更是威风凛凛地冲上去几声低吼,把那几人吓退了。

虽然后来苏晚晚私下跟陈屿说,她那时候跆拳道已经练得不错,都定段黑带了,真动起手来也不怕,但这份情谊,她和陈屿一直记着。

毛毛眼尖,老远就看到了苏晚晚,立刻欢快地摇着尾巴挣脱了顾爷爷的手,冲了过来,围着苏晚晚直打转。

“哎呀,慢点毛毛,你这孩子!”韩奶奶在后面笑着嗔怪。

苏晚晚蹲下身,熟练地摸摸毛毛的脑袋,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根独立包装的火腿肠,剥开喂给它。

“顾爷爷,韩奶奶,你们来晨练了啊。”陈屿笑着打招呼。

“是啊,小屿,今天没去上学呀?”韩奶奶慈祥地问。

顾爷爷哈哈一笑,拍拍老伴的手:“老婆子,你又糊涂了,今天是周末,孩子们放假啦!”

“哎呦,瞧我这记性,”韩奶奶自己也笑了

“刚还念叨今天是星期六呢,转头就忘了。”

“奶奶您身体好着呢,一点不糊涂。”苏晚晚站起身,挽住韩奶奶的胳膊,语气亲昵。

韩奶奶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苏晚晚和挺拔俊朗的陈屿,眼里满是喜爱:“这俩孩子,真是越长越俊了,站一块儿多般配呀,从小一起长大,连模样都瞧着有几分连相,好看。”

苏晚晚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耳根微微泛红,悄悄瞟了陈屿一眼。

陈屿倒是坦然,笑着接话:“爷爷奶奶,那我们再去前面转转,你们慢慢逛。”

“好,好,下次有空来家里玩啊,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韩奶奶热情邀请。

“好嘞,一定去。”陈屿应着,和苏晚晚一起跟爷爷奶奶道了别。

“哥哥,刚刚奶奶说我们般配...”苏晚晚小心的试探

“我觉得奶奶说的很对呀,晚晚这么好看,谁娶到晚晚都是夫福气呀~”陈屿打趣到

两人走到湖边,找了条干净的长石凳坐下。湖面波光粼粼,远处山色如黛。陈屿低头查看刚才拍摄的照片,手指在相机屏幕上滑动,筛选着满意的画面。

苏晚晚则从包里拿出速写本和铅笔,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男孩举着相机的侧影轮廓,专注的神情捕捉得很是传神。

陈屿又举起相机,对着湖心悠然划过的游船,对着远处层叠的山林,对着船上摇橹的老人家,按下快门。

很多照片或许不会发布,但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对时间的珍藏。微风拂过,带来湖水的湿润气息和草木的清香,一人沉浸于光影定格,一人沉醉于线条勾勒,安静而惬意。

不知不觉,日头升高了些,陈屿看了眼时间,快十点四十了。他收起相机,侧头问旁边还在认真画画的苏晚晚:“中午想吃什么?”

苏晚晚停下笔,想了想,摇摇头:“不知道呀。”

“那我们就边走边看,看到什么想吃的就去,怎么样?”陈屿提议。

“好。”苏晚晚合上速写本,把铅笔塞回包里。

两人便沿着公园外的小路随意走着,陈屿偶尔举起相机抓拍街景,苏晚晚则不时拿出本子画上几笔。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余山脚下。

余山是常安市内唯一一座有点高度的山丘,虽然严格来说不算雄伟,但绿树成荫,是市民周末登山休闲的好去处。山腰三分之一处,有座香火不错的灵安寺,据说祈求平安幸福很是灵验。

而在通往寺庙的小路岔口附近,隐藏着一家小面馆——“山中小面记”。

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姓秦,是陈屿父母年轻时结交的老友,手艺扎实,尤其是一碗家常面,汤头醇厚,面条筋道,味道一绝。

只是店面位置有些偏僻,宣传也少,知道的多是老主顾,生意算不上红火。

“走了这么久,饿了吧?我们去吃‘面记’怎么样?”陈屿指着上山的小路提议道。

“好呀,”苏晚晚眼睛一亮

“我们确实好久没去了,有点想念秦叔做的臊子面了。”

意见一致,两人便踏上上山的石阶。

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光斑,山间空气清新,带着泥土和植物的味道。

走了约莫十几分钟,拐过一道弯,就看到那间熟悉的、挂着“山中小面记”木质招牌的小屋安静地坐落在路旁,几套简单的木质桌椅摆放在店外的空地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