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32章 戈壁焕新 渔岛织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二章 戈壁焕新 渔岛织梦

春末的戈壁滩还带着凉意,团队就接到了甘肃金昌矿区的求助。这里曾是重要的镍矿开采地,多年采矿留下了大片废弃矿坑,风沙一吹,矿渣粉尘漫天飞,附近村民连窗户都不敢开;更难的是,矿区转型后,不少矿工没了生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人留守。“戈壁生态修复与民生赋能系统”的到来,要让废弃矿坑长出“新绿”,也让留守老人握住“新希望”。

工程师老周踩着矿渣路勘察,鞋子里灌满了碎石:“得先给矿坑做‘土壤体检’,知道哪些地方能种植物,哪些地方要加固。”系统的“矿坑修复模块”很快给出方案:用无人机播撒耐盐碱的沙蒿种子,在矿坑边缘安装“粉尘监测仪”,一旦浓度超标,就自动启动喷淋设备降尘;同时,开发“矿区记忆数字馆”,把矿工们的采矿工具、老照片、口述历史都录进系统,让后人知道这片土地的过往。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银发增收”功能。68岁的老矿工张大爷,以前靠每月微薄的补助生活,现在通过系统的“手工订单平台”,把自己编的竹筐、做的木工活卖给城里的客户。系统会自动匹配订单,还教张大爷拍产品照片:“你看,把竹筐放在矿坑新种的沙蒿旁拍,买家更喜欢,说有‘戈壁的味道’。”第一个月,张大爷就赚了两千多,他用这笔钱给远在外地的孙子买了新文具,视频里,孙子举着文具说:“爷爷,你编的竹筐真厉害,我也要学!”

同一时间,东南沿海的“渔岛智慧民生系统”在浙江舟山的东极岛落地。这个靠海吃海的小岛,以前渔民出海捕鱼,家人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遇到风浪;岛上的老人看病也难,要坐两小时船去县城,遇上台风天根本出不了岛。现在,系统的“出海安全预警”模块成了渔民的“护身符”——提前推送海浪、风力信息,渔船一旦偏离安全航线,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远程问诊”模块更让老人安心,对着手机就能连线县城医生,医生通过视频看舌苔、问症状,开药后由海岛卫生院的工作人员送上门。

岛民陈阿婆有高血压,以前每月要让儿子陪她去县城拿药,现在通过系统问诊,药直接送到家。“以前最怕台风天血压高,现在有医生在线看着,心里踏实多了!”陈阿婆说着,给系统里的医生发了张自己种的三角梅照片,附言:“谢谢你们,这花是给你们的。”

盛夏时,戈壁和渔岛的系统意外“牵上了线”。东极岛的渔民通过系统得知戈壁缺水,自发组织捐款,帮矿区打了两口深井;矿区的村民则把自己种的沙棘果干寄给渔岛的老人,说能补充维生素。张大爷在给陈阿婆的留言里写:“我们这里有戈壁的风,你们那里有海边的浪,虽然远,但系统让我们像邻居一样亲。”

林舟站在研发中心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落日,手里翻着两地传来的照片:戈壁矿坑边的沙蒿冒出了新芽,渔岛的老人拿着远程问诊的手机笑,照片里的人虽然肤色、衣着不同,眼里的光却一样亮。他在系统的首页写下:“无论是戈壁的碎石,还是海边的浪花,技术都能把它们变成希望的模样——让每片土地都能重焕生机,让每个人都能活得有底气。”

那棵爬山虎已经爬满了研发中心的外墙,新叶在风中轻轻摇晃。林舟知道,技术的脚步不会停,下一站或许是高原的哨所,或许是江南的水乡,只要有人需要,连接的温暖就会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