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和亲?王爷他有点难缠 > 第384章 即便待罪之身,也轮不到你们如此作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4章 即便待罪之身,也轮不到你们如此作践!

安湄看着榻上那个形销骨立、伤口溃烂、气息奄奄的兄长,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却又被她强行逼回。她猛地转身,目光如利剑般扫向闻声赶来、脸色大变的守卫和那位刚刚离去的太医。

“这就是太后娘娘所谓的‘静思己过’?‘留个体面’?!”安湄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属于晟国镇北王妃的威仪,“我兄长是渊国丞相,即便待罪,也轮不到你们如此作践!是谁给他的伤口下毒?是谁断了他的医药饮食?!”

守卫们面面相觑,不敢答话。那太医更是脸色煞白,嗫嚅着不敢言语。

“滚出去!”安湄厉声喝道,“立刻去请太医院院正!再去回禀太后和皇上,就说我安湄在此,倒要看看,是谁要让我安家绝后!”

她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不顾一切的决绝。守卫们被她气势所慑,又忌惮她晟国王妃的身份,只得狼狈退了出去,匆忙派人去向宫中报信。

安湄立刻扑到榻边,小心翼翼地检查安若欢的伤势。当看到那触目惊心的溃烂和闻到他身上散发的腐臭气息时,她的心如同被刀绞一般。她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陆其琛给她防身的极品金疮药和解毒丸,小心翼翼地喂他服下,又用清水和干净布条,一点一点地清理他那惨不忍睹的伤口。

接到消息的太后,凤眸中闪过一丝惊怒,随即化为冰冷的算计。她没想到安湄竟然不顾禁令,强行闯府,更没想到安若欢的状况比她预想的还要糟糕。

“好个安湄,仗着晟国王妃的身份,竟敢在哀家面前放肆!”太后冷哼一声,对心腹嬷嬷道,“去,请皇帝过来。另外,传哀家口谕,王妃忧兄心切,情有可原,然擅闯禁地,于礼不合。着太医院院正即刻前往丞相府诊治,一应用药,皆需经院正之手。再派一队宫廷女官‘伺候’在王妃左右,务必确保王妃……不会因过度悲伤而行为失当。”

她既要维持表面上的“仁慈”与“规矩”,又要将安湄置于监视之下,防止她再做更多出格之事,更要牢牢控制住安若欢的治疗,确保他……活不了多久。

萧景宏很快赶到太后宫中。

年轻皇帝的脸色十分难看,他显然也已经收到了消息,眼中充满了焦虑、愤怒与一丝对母后所作所为的心寒。

“母后!安相他……”

“皇帝!”太后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安若欢罪证确凿,哀家不过是依法办事。如今他伤重,哀家已派院正前去诊治,已是仁至义尽。安湄擅闯禁地,念其救兄心切,哀家不予追究,但皇家规矩不可废,已派人前去‘规劝’。此事,皇帝就不必过问了。”

萧景宏看着母亲冰冷的脸,心中一片悲凉。他知道,此刻与母后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反而可能将安若欢推向更危险的境地。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道:“安相乃儿臣股肱之臣,纵有过错,亦不该受此私刑折磨!儿臣要求三司会审立刻公开进行,查明真相!若安相真有罪,儿臣绝不袒护;若是有人构陷害……”他没有说下去,但目光直直地看向太后。

太后眼神微眯,与儿子对视片刻,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较量。最终,她缓缓道:“三司会审,自会继续。皇帝既然关心,便亲自督促吧。只是,在结果出来之前,安若欢,必须待在原地!” 她做出了让步,同意加快审理,但也坚持将安若欢控制在手中。

太医院院正在宫廷女官和守卫的“陪同”下到来。他仔细检查了安若欢的伤势,眉头紧锁,开了方子,所用的药材果然都是上乘,但煎药、喂药的过程,全程都在女官的严密监视之下。

安湄心知这是太后的阳谋,用最好的药吊着兄长的命,维持表面文章,实则控制着一切。她无法信任这些太医和女官,但此刻她孤身一人,无法强行带走兄长,只能寸步不离地守在一旁,亲自试药,亲自喂水,用冰冷的目光逼视着每一个靠近的人。

安若欢在极品药物的作用下,暂时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意识恢复了些许清明。他看到守在榻边、憔悴而坚毅的妹妹,心中一酸,想说什么,却被安湄用眼神制止。

“哥,别说话,保存体力。”安湄握着他冰凉的手,低声道,“只要我在这里,没人能再动你。” 她的话带着一丝哽咽,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安湄深知自己晟国王妃的身份是把双刃剑。太后不敢明着动她,但她也无法强行带走兄长。她索性以“忧兄过度,需亲自照料”为由,在丞相府住了下来,日夜不离安若欢左右。她利用王妃的身份,强硬地要求改善饮食和用药,亲自试毒,亲自喂药,将太后的监视挡在咫尺之外。

明面上,她是一个因兄长重伤而方寸大乱、只顾亲情的妹妹。暗地里,她带来的、伪装成仆役的几名花月楼精锐,正利用她吸引所有注意力的机会,悄无声息地探查丞相府的防卫漏洞、太医的底细,并尝试与萧景宏宫中可能存在的、未被太后完全掌控的力量取得联系。她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将兄长秘密转移出去的时机,或者等待外部局势产生足以压垮太后的变化。

萧景宏抓住了安湄闯入带来的契机。他一方面“顺从”太后,亲自督促三司会审,表现出秉公执法的姿态,实则暗中授意主审官员,将审查重点引向“吕骁谋逆案”本身,以及那张“北境标记图”的真伪鉴定上,试图将安若欢“通敌”的嫌疑剥离。另一方面,他利用安湄王妃身份带来的外交压力,不断在朝堂上强调“若安相死于非命,恐引发晟国震怒,边关再起烽烟”,以此敲打太后一党,为自己争取时间和舆论空间。

他甚至秘密接见了安湄通过特殊渠道递来的消息,了解了安若欢真实的惨状和太后下毒的实证。年轻皇帝的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对母后毫不掩饰的愤怒与决绝。他开始暗中调动忠于自己的禁军力量,部署在皇都关键位置,以防太后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