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和亲?王爷他有点难缠 > 第330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0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安湄终于放下笔,抬起头,坦然直视他:“王爷是摄政王,是陛下的臣子,这是名分。王爷大权在握,这也是事实。陛下学习如何与位高权重的臣子相处,是帝王必修之课,无关个人好恶。至于王爷是忠是奸,”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时间自会证明,而非臣妾或陛下此时的猜度所能定论。”

她巧妙地将个人立场上升到帝王术的层面,既回应了陆其琛的质疑,也回避了直接表态。陆其琛深深地看着她,似乎想从她眼中找出丝毫的闪烁或隐瞒,但最终只看到一片沉静的深邃。

“好一个时间证明。”他最终哼了一声,转身走开,“但愿他学到的是帝王心术的‘正道’,而非旁门左道。”

李余然确实在努力学习。他不再仅仅依赖太傅的讲授,而是开始主动翻阅《实录》、《通鉴》,甚至找来一些前朝名臣的奏疏文集,试图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他发现自己开始能理解陆其琛某些看似酷烈手段背后的无奈,也更能看清朝堂上那些看似忠贞言辞之下可能隐藏的私心。

这种认知上的成长,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孤独和压力。他无法与太傅深入探讨这些“阴暗”的领悟,更不能与陆其琛交流。他偶尔还是会召见安湄,问询的不再是具体的政事,而更多是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前朝典故、人物评述。他在通过这种方式,验证自己的判断,也在安湄温和而富有智慧的解读中,寻求一丝精神上的慰藉与指引。

安湄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这种变化。她不再给他具体的建议,而是引导他思考,帮助他建立更完善的分析框架。她知道,自己能做的,是帮助他形成独立而健全的判断力,至于他未来会用这判断力做出何种选择,已非她所能控制。

渊国,通商理事馆。

新任理事官杜明远,年纪比周晏更轻,气质儒雅,更像一位学者。他并未急于恢复周晏时期的激进渗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文化交流”与“民生合作”上。他频繁拜访晟国“励耘阁”,与其中的学者探讨技艺;组织渊国商队,带来更多晟国急需的医药、书籍和优质作物种苗;甚至出面调解了几起晟国与周边小部落的边境摩擦,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这种温和无害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晟国朝野的警惕。连陆其琛接到报告时,也暂时未发现其有明显越轨行为,只吩咐加强监控。

然而,杜明远却通过这种“友好”接触,更广泛地接触到了晟国各个阶层,尤其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或对渊国制度抱有好奇心的士子和低级官吏。他不动声色地收集着信息,尤其是关于小皇帝李余然性情、喜好、以及其与摄政王关系细节的信息。

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南方三州夏季遭遇数十年不遇的洪涝,灾情严重,流民数十万,疫情也开始冒头。消息传至京城,朝野震动。

这是李余然登基以来,面临的第一次大规模自然灾害。陆其琛立刻召集内阁与相关各部商议对策。

朝堂上,关于如何赈灾、由谁主导,产生了分歧。旧派官员主张沿用旧例,由户部统筹,地方官府执行,意在掌控钱粮,从中牟利,并可能借此拖延,给陆其琛和新政抹黑。而陆其琛则力主启用“励耘阁”中精通水利和工事的能吏,联合户部中有能力的官员,组成专门的赈灾督办司,携带部分新筹集的款项和物资,直接赶赴灾区,高效救灾。

双方争论不休。陆其琛虽权势滔天,但面对天灾和复杂的官僚体系,也无法完全乾纲独断,尤其是一些程序上的问题,需要皇帝的首肯。

压力给到了李余然。

御书房内,李余然看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方案,眉头紧锁。一方是遵循祖制、看似稳妥却可能效率低下且弊端丛生的旧方案;另一方是打破常规、追求高效却可能触动更多利益、引发非议的新方案。

他知道,这是陆其琛对他的又一次考验,也是他展现自己决断力的机会。

他召来了安湄,但没有询问她该选哪个,而是问:“王妃,若依摄政王之策,朝中反对声浪必然不小,若救灾过程中再有差池,摄政王与朕,皆会备受指责。若依旧例,或许平稳,但灾民之苦,恐怕……”他没有说下去。

安湄看着他,明白他已然看清了利弊,只是在权衡风险。她轻声道:“陛下,为君者,当以社稷民生为重。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稳妥固然重要,但数十万灾民的生死,耽搁不起。陛下若坚信摄政王之策更利于救灾,便当力排众议。至于非议……承担骂名,本就是帝王责任的一部分。”

她的话,坚定了李余然的决心。

次日朝会,当双方再次争执不下时,李余然第一次在重大国事上,做出了明确而强势的表态。他驳回了沿用旧例的提议,力挺陆其琛的方案,任命“励耘阁”官员与户部干员组成督办司,并从自己的内帑中拨出一部分,以示支持。他甚至当庭引用了一句圣人之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少年皇帝清晰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让许多官员为之侧目。陆其琛看着龙椅上那个目光坚定的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光芒——有惊讶,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欣慰?

救灾方案得以迅速推行。效果是显着的,新组建的督办司效率极高,有效遏制了灾情和疫情的蔓延。

然而,正如预料,非议随之而来。旧派官员暗中散布流言,指责陆其琛借机安插私人,皇帝年幼受其蒙蔽。甚至有人将小皇帝内帑出资的行为,曲解为陆其琛架空皇帝、侵吞皇室财产的又一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