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和亲?王爷他有点难缠 > 第321章 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1章 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是继续紧握权柄,直至与成长起来的皇帝正面冲突?还是尽早筹谋,激流勇退?

安湄轻轻放下棋子,看向窗外纷飞的雪花:“王爷,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待到四海升平,陛下足以担当大任之时……”

陆其琛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一片苍茫:“记得。只是这‘足以担当’四字,尺度如何拿捏?需多少年岁?又需要……扫清多少障碍?”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凛冽。

安湄知道,他指的障碍,不仅仅是旧贵族,可能也包括那些在渊国支持下,试图过早将李余然推向前台、甚至挑拨离间的人。

“步步为营,水到渠成。”安湄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棋盘,落下一子,竟隐隐破了陆其琛刚才看似攻势凌厉的布局,“王爷,治国如弈棋,有时退一步,并非认输,而是为了更好的‘势’。关键在于,何时退,如何退,退多少。”

陆其琛凝视着棋盘上的新局势,良久,缓缓道:“看来,本王还需与王妃,多对弈几局。”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庭院的青石板,也暂时掩盖了皇城之下的所有暗流。

冬雪消融,春寒料峭。晟国皇城在一种表面的平静下,暗涌着比严冬更刺骨的寒意。陆其琛采纳安湄“以退为进”之策,并未直接对抗渊国对李余然的潜移默化,反而做了一件让朝野颇感意外的事。

晟国,大朝会。

陆其琛于众臣奏事完毕后,出列躬身,面向御座上的李余然,声音沉静而清晰:

“陛下,臣蒙先帝托付,摄政数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幸赖陛下天威,百官用命,内乱渐平,边患稍息,新政初显成效。然,陛下年岁渐长,天资聪颖,勤学不辍,于帝王之道日有所得。臣以为,为社稷长远计,当使陛下早日熟悉政务,亲历决断。”

他顿了顿,在满朝文武惊疑不定的目光中,继续道:“故,臣恳请,自即日起,凡六部日常政务、地方寻常奏报,皆先呈送陛下御览,由陛下朱批拟定初步意见后,再交臣与内阁复核商议。重大军国要务,臣亦当先与陛下析说明白,再行决断。如此,既可历练圣心,亦不负先帝嘱托。”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这无异于主动将部分核心决策权,提前交到了年仅九岁的小皇帝手中!虽然仍需陆其琛最终“复核”,但“朱批拟定意见”这一步,已极大提升了皇帝的参与感和象征性权威。

珠帘后沉默片刻,传来了目前位份最高的德隆太妃温和的声音:“摄政王公忠体国,深谋远虑,实乃陛下之福,社稷之幸。便依摄政王所奏。”

龙椅上的李余然,小手紧紧抓着龙袍,心跳如鼓。他看向下方那个高大挺拔、神色平静的摄政王,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微弱的、被认可的激动。太傅教导的“权臣之患”与眼前陆其琛主动放权的行为,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渊国,丞相府。

安若欢接到密报时,正在修剪一盆兰草。他动作未停,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好一个以退为进,釜底抽薪。其琛啊其琛,你这一手,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他放下剪刀,对身旁的萧景宏道,“他这是看穿了我们要在小皇帝身上做文章,索性自己来主导这个过程。既堵了天下悠悠之口,示弱以消除部分敌意,又能将陛下置于他的‘指导’之下,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强了对皇帝的影响和控制。妙,却也……险。”

萧景宏蹙眉:“安相,如此一来,我们之前对李余然的布置,岂非效用大减?”

“未必。”安若欢摇头,“种子已经种下。陆其琛越是如此,李余然内心关于权力归属的困惑与渴望只会越深。当一个人开始亲手触碰权力,哪怕只是冰山一角,他便很难再安于纯粹的象征地位。我们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并通过理事馆和其他渠道,继续向李余然传递一个信息——他才是晟国名正言顺的君主,而渊国,愿意支持他真正亲政。”

他看向窗外泛绿的枝桠:“博弈,才刚刚开始。陆其琛想用时间和潜移默化来化解危机,我们便看看,是陛下的成长速度快,还是他陆其琛能始终稳住这微妙的平衡。”

晟国皇宫,上书房。

李余然开始真正接触奏章。起初只是些请安折子、地方雨雪粮价汇报,陆其琛会在一旁,耐心引导他如何批阅,如何从字里行间看出问题。李余然学得很认真,偶尔提出稚嫩却切中要害的疑问,陆其琛也会认真解答。

这日,批阅到一份关于南方春耕的奏报,李余然看到“励耘阁”推广的新式犁具在某些州县受阻,原因是当地乡绅认为“不合祖制,耗费钱财”。他抬起头,看向一旁处理其他文书的陆其琛:

“摄政王,这新式犁具,真的更好吗?”

陆其琛放下笔,走到他身边,指着奏报上的数据:“陛下请看,此处提到,试用新犁的农户,耕田效率提升近三成,且更省畜力。数据不会骗人。”

“那为何乡绅要反对?”

“因为变革会触动他们固有的利益和认知。他们害怕改变,害怕失去现有的优势。”陆其琛语气平静,“所以,推行新政,不仅需要利国利民,更需要策略与耐心,有时甚至需要……强力。”

李余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小太监拟好的“着当地官府妥善劝导,择优推广”的批语后,用朱笔认真地写下一个“可”字。他感觉手中的笔比以往沉重了许多,却也似乎……更有力量了。他偷偷看了一眼身旁的陆其琛,发现他并未看着自己,而是望着窗外,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什么。这一刻,李余然心中对“权臣”的恐惧,似乎淡化了一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掺杂着依赖、敬畏与好奇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