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和亲?王爷他有点难缠 > 第318章 你不是一个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安湄,她看得比他更清楚。她理解他的挣扎,甚至比他更坚信他心中未曾泯灭的那点光。

“四海升平……”陆其琛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仿佛第一次真正理解它的重量。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安湄,声音沙哑,“这条路……太难了,安湄。或许穷尽一生,也走不到尽头。”

“我知道难。”安湄迎着他的目光,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至少,我们正在路上。王爷,你不是一个人。”

不是一个人。

这简单的五个字,像是一道暖流,瞬间击溃了陆其琛心中最后一道防线。他看着她,看着这个与他纠缠了半生,从仇敌到盟友,再到如今……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亮与支撑。

他缓缓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她面前。他没有像昨夜那般带着压迫感,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眼中翻涌着滔天的巨浪,最终却归于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

“好。”他开口,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斤,“本王答应你。”

他伸出手,这一次,没有去握她的手,而是轻轻拂过她额前一丝被汗水濡湿的碎发,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本王会竭尽全力,让这四海……早日升平。”他看着她,一字一句,如同立下誓言,“待到那一日,你我再……携手同游。”

安湄看着他眼中那重新燃起的、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光芒,那是一种沉淀了疯狂、融入了责任与承诺的坚定。她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一个极轻、却极其清晰的点头。

“我等着。”

没有更多的言语,所有的理解、承诺与未竟的情愫,都融入了这短暂的对视与简短的对话之中。

从这一刻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次完成了蜕变。不再是单纯的利用与防备,不再是压抑的渴望与逃避,而是真正成为了拥有共同目标、愿意为那个遥不可及的“天下太平”而并肩奋斗的……同行者。

前路依旧艰难,甚至可能更加血腥残酷。但至少,他们明确了方向,也坚定了彼此的位置。

陆其琛收回手,转身走回书案后,重新拿起朱笔。他的背影依旧挺拔,却少了几分孤寂,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力量。

安湄看着他的背影,轻轻舒了一口气,端起那盅已经微凉的冰糖雪梨,悄然退出了书房。

陆其琛与安湄之间那场开诚布公的对话,如同在密不透风的权力高墙上凿开了一扇窗,让压抑的情感与共同的理想得以找到宣泄与连接的通道。然而,这并未让外部的风雨有丝毫停歇。

渊国,皇宫。

安若欢收到了关于晟国近期“清洗”的详细报告,以及……安湄通过花月楼秘密送来的一封家书。报告中详细描述了陆其琛为保护安湄所展现出的近乎疯狂的铁腕,而家书中,安湄则用隐晦而克制的笔触,陈述了她与陆其琛达成的“共识”与对未来的“期许”。

萧景宏看着他的丞相,年轻的帝王眼中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稳:“安相,看来陆其琛比我们想象的,更在意您的妹妹。” 这话听不出喜怒。

安若欢放下信纸,神色平静无波:“在意是好事,陛下。重情之人,方有软肋,亦更有驱动力。陆其琛越是在意湄儿,他便越会竭力维持晟国的稳定,越不敢轻易与我渊国翻脸。这于我渊国之‘天下’大计,利大于弊。”

“只是,他这般杀戮,晟国内部怨气积蓄,恐非长久之相。” 萧景宏微微蹙眉。

“所以,我们下一步,不是施压,而是‘安抚’。” 安若欢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派遣使臣,以慰问王妃、商讨理事馆具体事宜为名,再送一批粮食与药材过去。要让陆其琛和晟国上下看到,与我渊国交好,是有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也要让湄儿知道,娘家永远是她后盾。”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在理事馆的人选上,需得是精明强干、善于收集情报且能不动声色施加影响之人。”

萧景宏点头:“就依安相。只是,景宏有时在想,我们如此步步为营,算计陆其琛与安湄,他日若他们知晓……”

安若欢沉默片刻,轻声道:“陛下,在其位,谋其政。臣与陆其琛,各为其国,亦各为其志。通往‘天下’的路,注定布满尘埃与不得已。待到四海升平那日,若我等尚在,再论对错与情谊吧。”

晟国,皇宫,御书房。

小皇帝李余然正在太傅指导下练习书法,写的正是“制衡”二字。他写得认真,小手稳健,笔画间竟隐隐有了几分风骨。

太傅捻须,语重心长:“陛下,为君者,当知制衡之术。朝堂如舟,臣子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摄政王……确是栋梁,然权柄过重,非社稷之福。陛下当勤学政务,亲近贤臣,待他日亲政,方能收放自如,稳掌乾坤。”

李余然抬起头,那双酷似其父李瑾则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深沉:“太傅,朕知道了。摄政王……他很辛苦。王妃……对朕也很好。”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可是,朕有时会梦见父皇……朕是皇帝,对吗?”

太傅心中一震,看着年幼的皇帝,终究只是深深一揖,未再多言。有些种子,一旦种下,便只能静待其生长。

陆其琛采纳了安湄“刚柔并济”的建议。在持续以高压手段清除明显反对派的同时,他开始有选择地提拔一些在盐铁改革和“励耘阁”事务中表现出才干、且背景相对简单的官员,并拿出部分从边贸和改革中获得的收益,用于京畿地区的民生工程,稍稍平息民怨。

他与安湄的相处模式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不再将所有压力一肩扛下,会在夜深人静时,与她商讨某些棘手政事的处理方案,听取她的分析。安湄则成了他最犀利的谋士与最冷静的旁观者,她的建议往往能切中要害,弥补他因身处局中而可能出现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