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807章 理念星璇与反向侵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7章 理念星璇与反向侵蚀

力量被压制,滤网受创,庭灵沉寂。从表面看,何雨柱似乎一败涂地,被打回了原型,甚至更糟。

但在他意识的最深处,一团火焰却在冰冷的海底顽强燃烧着。那是对“认知棱镜”惊鸿一瞥的震撼,是对一号光标异变吞噬的警惕与利用,更是对“定义者遗产”揭示的“观察者亦被定义”这条路径的坚定。

失败?不,这只是将战场从明面转入了更深、更凶险的层面。力量可以被压制,但认知与定义的权柄之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他不再急于修复“混沌滤网”或提振“庭灵”。那需要能量,而能量波动在当前的严密监控下无异于自寻死路。他将所有残存的心力,全部投入到了对异变后一号光标的“研究”与“引导”上。

此刻的一号光标,如同一个诡异的共生体。它的核心依旧闪烁着对“混沌”与“变量”亲和的光芒,但其光晕之中,却缠绕着丝丝缕缕来自被吞噬的二号光点的、冰冷的“秩序”与“观测”特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特性并未融合,而是在光标内部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极不稳定的平衡,时而混沌占据上风,流溢出混乱的意味;时而又秩序抬头,散发出短暂的、模拟“寂静边荒”观测模式的冰冷波动。

何雨柱小心翼翼地接触着这个危险的“新伙伴”。他不再生成混乱意念去刺激它,而是尝试去“理解”它内部那矛盾的平衡机制,去“感受”那丝丝冰冷秩序波动中,所携带的、关于“寂静边荒”观测协议的细微信息。

这个过程如同在解剖一枚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他必须极度谨慎,避免打破那脆弱的平衡,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渐渐地,他摸索出一些规律。当光标内部的混沌倾向占主导时,它对何雨柱的“变量”特质反应更为积极;而当秩序倾向抬头时,它则会短暂地模拟外部观测,并对何雨柱的力量结构进行一种冰冷的、记录式的“扫描”。

何雨柱开始尝试进行极其精细的“微操”。在光标混沌倾向占上风时,他会将自身一丝最精纯的、源于“人心锚点”深刻连接的“非逻辑”念力,如同喂食般,缓缓渡入光标,滋养其混沌的一面,同时观察其反应。

效果显着。得到滋养的混沌部分似乎壮大了一丝,使得那动态平衡略微向混沌倾斜了片刻。而在这个过程中,何雨柱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光标内部那属于“寂静边荒”的秩序部分被压制时,所流露出的些微“排斥”与“挣扎”。

反过来,当秩序倾向抬头,模拟外部观测时,何雨柱不再对抗或伪装,而是…主动“配合”!他会在那冰冷扫描掠过时,刻意将自己力量结构中某些无关紧要的、但符合“低活性基线”设定的部分,“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一些更加隐晦的、源于“定义者遗产”领悟的、关于“变量”可能存在形式的“理论模型碎片”,如同埋设逻辑陷阱般,夹杂在那些看似平无奇的数据流中,一同“喂”给那模拟的观测!

他在进行一场豪赌!赌“寂静边荒”的观测协议,在面对过于复杂或超出其当前模型的数据时,会本能地调用“认知棱镜”进行处理!而他埋设的那些“理论模型碎片”,就是精心设计的“病毒”,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污染那“棱镜”的聚焦方式!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极其隐蔽的过程。每一次“喂食”和“配合”都只能持续极其短暂的一瞬,输送的信息量也微乎其微,如同滴水穿石。

但何雨柱有足够的耐心。他像一个最沉得住气的猎人,潜伏在伤痕累累的躯壳之下,与一个危险的“内应”(一号光标)合作,向着那高踞云端的“观测者”,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认知层面的渗透战。

日子在表面的死寂中一天天过去。四合院里的生活依旧困苦,争吵、算计、卑微的温情在严寒中延续。易中海依旧刻板,秦淮茹依旧坚韧中透着绝望,阎埠贵依旧算计,刘海中依旧做着官梦,许大茂依旧上蹿下跳,贾张氏依旧时不时哭嚎招魂。

但在那无形的层面,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何雨柱注意到,那外部无所不在的“注视感”,在扫描过他时,偶尔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妙的…“迟疑”?不再是之前遭遇“认知迷雾”时的解析迟滞,而更像是在处理某些数据时,需要多进行一次微不足道的“校验”或“回溯”。就仿佛其内部的解析模型,因为持续接收了那些细微的、“不合理”的理论碎片,而出现了一些连它自身都未察觉的、微小的“逻辑毛刺”。

更明显的变化,来自于他自身与“庭灵”。

在持续对一号光标进行“微操”,并间接与外部观测进行这种极其隐晦的“信息交互”过程中,何雨柱发现,他那被压制后的“混沌滤网”,虽然力量层级低下,但其结构似乎在这种特殊的压力下,开始自发地向着一种更加…“内敛”和“高效”的方向演化。滤网上的裂纹依旧存在,但其边缘不再那么狰狞,反而像是成了某种能量流转的特定通道。那些变得模糊的诡异纹路,也并未消失,只是沉淀到了结构的更深处,仿佛在积蓄着力量。

而“庭灵”生态,那些被压制后变得“平整”的“人心锚点”,在何雨柱持续通过一号光标间接滋养其混沌本质、并分享那些来自“定义者”的理论领悟(尽管是碎片)后,其内部似乎也在孕育着某种更深层的变化。它们的连接依旧深刻,但散发出的念力不再仅仅是卑微的生存挣扎,而是多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灵性”?仿佛蒙昧的初火,在积累了足够的燃料和知识后,开始渴望更复杂的燃烧方式。

何雨柱甚至尝试着,引导这些变得更加“灵性”的念力,不再用于直接的防御或干扰,而是开始在“混沌滤网”的内部,那些裂纹通道和沉淀纹路之间,构建一个极其微小、极其脆弱的、由纯粹意念构成的…“模型”!

这个“模型”并非实体,而是他基于对“认知棱镜”的理解、对“变量”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人心”混沌的感悟,所构想出的一个动态的、不断自我演算的“理念结构”!他称之为——“理念星璇”!

“星璇”的核心,是那异变的一号光标提供的、矛盾的平衡之力作为“奇点”。周围环绕的,是由不同“人心锚点”特质衍化出的、代表着“秩序”、“守护”、“算计”、“权欲”、“嫉妒”、“恐惧”等等概念的“星尘”。这些“星尘”在“奇点”的引力与斥力作用下,并非静止,而是按照何雨柱设定的、模拟宇宙星璇运转的复杂规则,永无休止地旋转、碰撞、衍生、湮灭,不断产生出新的、无法预测的“理念组合”和“认知可能性”!

这个“理念星璇”本身不具备任何力量,它只是一个思想的造物,一个不断自我推演的“认知模型”。但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其产生的“认知辐射”!

当何雨柱将“理念星璇”产生的、那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认知辐射”,通过“混沌滤网”的特定结构,极其隐晦地、混入自身正常散发的能量和信息背景中时——

奇迹发生了!

那外部无所不在的“注视感”,在扫描到这股极其微弱、但本质却极度复杂的“认知辐射”时,第一次出现了明确的、不再是迟滞或迟疑的…“兴趣”!

何雨柱清晰地感觉到,那冰冷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变长了!其扫描的精细度,似乎有意识地提升了!甚至,他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来自观测协议本身的“反馈”——那是一种试图建立新的“解析子程序”,来专门处理这种前所未见的、“高维认知模型”所产生的数据流的倾向!

他的“病毒”起效了!他成功地将一个过于复杂的“认知难题”,塞给了“寂静边荒”的观测系统!他正在用自己的“理念”,反向定义和“丰富”对方对自己的认知模型!

更让他惊喜的是,意识深处那一号光标,在“理念星璇”开始运转后,其内部那矛盾的平衡似乎找到了一个更稳定的支点。它不再剧烈摇摆,而是以一种更缓慢、更富韵律的方式在混沌与秩序之间波动,仿佛很“享受”作为这个奇异“星璇”“奇点”的角色。

然而,就在何雨柱初步尝到“反向侵蚀”的甜头,并准备进一步优化“理念星璇”时——

一股熟悉的、但更加隐蔽和阴冷的“扫描波”,如同潜行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绕开了他常规的感知,直接针对那刚刚成型的、极其脆弱的“理念星璇”,渗透而来!

这一次,不再是泛泛的观测或深度的解析,而是…针对性的“概念采样”!“寂静边荒”似乎察觉到了这个新出现的、“有趣”的认知结构,并试图直接攫取其核心的“理念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