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句话,在他坚守一生的精神堡垒上,撬开了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

他蜷缩在草铺上,意识在寒热交加中漂浮,眼前仿佛闪过历史中那一篇篇熟悉的篇章:

《项羽本纪》的金戈铁马,《萧相国世家》的算尽机谋,《淮阴侯列传》的兔死狗烹……

太史公的如椽巨笔,勾勒的是帝王将相的恢弘画卷,记录的是庙堂之上的权谋更迭。

那被驱役筑长城的民夫,那被卷入战火、饿殍遍野的苍生,他们的血与泪,他们的悲欢与呐喊,又在何处?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他无意识地喃喃出声,这是曹操的诗句,描述的何尝不是史书背后,被一笔带过的真实人间?

史家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可这“变”中,究竟有多少是那些无名者的尸骨铺就?

那些被颂扬的“盛世”,对于路边的饿殍而言,与“乱世”又有何异?

难道真如他们所说,自己皓首穷经所钻研的,不过是“封妻荫子、拜相封侯”的少数人历史,而真正创造物质世界、承载文明根基的亿万黎民,却成了沉默、被遗忘的背景?

一种更深沉的迷茫攫住了他。

他毕生所守护的,难道真的是一种偏颇、甚至带有原罪的“文明”吗?

如果历史的评判标准不再是庙堂的功业,而是黎民的福祉,那么他熟读的那些经典,其价值又该如何重估?

这种对自身信仰根基的怀疑,比任何肉体的折磨都更加痛苦。

他感到自己正漂浮在无边无际的黑暗虚空之中,上下左右,皆无依托。

旧的坐标已然模糊,新的方向却唯有破坏后的荒芜。

这精神的凌迟,让他连最后一点用以支撑的力气,都快要消散了。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绝望,在这无边的、思想的黑暗里,看不到一丝光亮。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汉东江都基地,林慕雪在临时医务所里接到了一封来自山河省的电报。

电报封套上这简单的几个字,却像带着冰碴,瞬间冻结了她的指尖。

电报是她父亲一位老友冒险发来的,措辞隐晦却字字惊心:“维庸兄病重,旧疾复发,环境不利休养,盼有良医良方。”

“病重…环境不利…” 林慕雪捏着电报的手指瞬间失血般冰凉。

她瞬间明白了背后的含义,父亲已被卷入风暴中心。

她试图联系山河省的熟人,但电话要么不通,要么对方支支吾吾,匆忙挂断。

她想过亲自赶回山河省,但基地纪律严明,她的工作性质特殊,不可能离开。

而且,她一个弱女子,在那个已然疯狂的环境里,又能做什么?

巨大的无力感和恐惧淹没了她。

她想起父亲灯下教导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情景。

那样一个与世无争的老人,怎么会如此遭遇…

几天内,林慕雪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

她强打精神工作,但眼神失去了光彩,时常怔怔出神。

又过了几日,她辗转收到了第二封密信,是父亲一位学生偷偷寄出,详细描述了林教授被批斗、关入“学习班”,因不肯“认罪”而遭辱骂罚站,身体精神急剧下滑的情况。

“……师母终日以泪洗面,我等多方奔走,然人微言轻,无力回天。

闻听慕雪师妹在汉东,不知能否寻得转圜之机?恩师年事已高,恐难久持…”

信纸在林慕雪手中簌簌发抖,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模糊了字迹。

最后的希望,似乎只剩下了一个人,那个在工地上威严果断,却能听进她医疗建议的领导;

那个能说出“严格区分两类矛盾”、“保护建设力量”的陈朝阳陈书记。

但去找他是公私不分,是给他出难题,甚至可能带来政治风险。

父亲的问题是敏感的“典型”。

她与他并无深交,他凭什么冒险?

可是,父亲…是她在世上的至亲。

【注:审,he问题本阶段内容告一段落】

朔风卷过苏北大地,一片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映入眼帘。

时间在推土机的轰鸣、钻井塔的矗立和工人同志们带着希望的笑脸中悄然滑过,转眼已是1953年的初夏。

对于汉东省而言,这一年半,是真正意义上的 “陈朝阳时代”的奠基期。

他以省委第四书记、工业厅长之权限,将其超越时代的视野与铁腕的执行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在“治碱先治水”和“江都石油大会战”两大战役的拉动下,汉东省的工业体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扩张。

江都油田:已从一口“华江一井”,扩张为拥有七口生产井的小型油田。

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日产原油稳定在15吨左右。

依托原油,周慕白领导的炼化团队已能稳定产出柴油、汽油和沥青。

一座代号“红星炼油厂”的小型设施在荒原上秘密建成。

大兴煤矿,经过彻底整顿,生产效率飙升。

年产量从51年的50万吨,猛增至52年的85万吨,预计53年将突破120万吨。

不仅满足了省内急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更通过香港渠道,出口优质无烟煤3万吨,换回了汉东省第一批自主赚取、宝贵的85亿元外汇。

“汉东第一机械厂”,在郑春秋主持下,已能小批量生产改良型钻头、耐腐蚀水泵和适用于盐碱地的“阜宁-52式”重型步犁。

其产品标准,正是陈朝阳强力推行的 “汉标”雏形。

“汉东日用化工厂”正式投产,利用石油副产品,生产肥皂、甘油。

其汉东牌肥皂去污力强,价格实惠,迅速风靡全省,并开始向周边省份辐射。

在这一年半里,汉东省新建、扩建百人以上规模的厂矿27家,涵盖小型钢铁、水泥、砖瓦、农具、食品加工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围绕能源和基础材料的内循环工业骨架。

1951年,汉东省全省工业总产值约为4500亿元。

至1952年底,这一数字跃升 7200亿元,增长率接近60%。

预计到1953年中,在石油、煤炭、机械制造和轻工的共同拉动下,全省工业年产值将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