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 第564章 羡慕嫉妒的张飞,幕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4章 羡慕嫉妒的张飞,幕后

而一旁的张飞,看着被众人簇拥、风光无限的颜良,再想想自己兄弟几人还需在此地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一股强烈的名为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和不服直冲脑门。

他那张黑脸涨得发紫,环眼嫉妒的泛红,死死盯着颜良,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拳头紧握,若非关羽在一旁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他几乎要控制不住冲出去大呼“不公平”了。

他心中狂吼:

“凭什么!这颜良当初不过一武夫,和我等兄弟一块儿搬砖的,如今却……却如此威风!

俺大哥仁德,二哥威武,俺老张也能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却要在此受这窝囊气!”……

当晚,由几位中原大商号和那位玉官副手牵头,在于阗城最豪华的“昆仑驿”举办了盛大的接风宴席,为颜良洗尘。

受到邀请的,多是已在西域有所成就或背景深厚的商人。

刘备等人本不在其列,但颜良或许是为了显示气度,或许是基于同为大宋商人的考量,派人给刘备、袁绍、公孙瓒等都送去了请柬。

宴席极尽奢华,驼峰、烤全羊、葡萄美酒、各色西域珍馐流水般呈上。

厅堂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颜良自然是全场的绝对焦点,不断有人上前敬酒,说着奉承话。

于阗的官员们也对他颇为客气,言语间透露着对颜氏商行实力以及与西域都护府良好关系的看重。

刘备带着关羽、刘璋、张朱坐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关羽依旧沉默,只是偶尔抬眼扫视全场。

刘璋和张朱有些拘谨,小口品尝着美食。

而张飞,则化悲愤嫉妒为食量。

他看着颜良风光,心中憋闷,又见满桌美食,便不管不顾,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风卷残云般大吃起来。

烤羊腿,他直接上手撕扯;

葡萄酒,他嫌杯子小,直接拿起酒壶对口豪饮;

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点心,他一口一个……

吃相之豪迈,引得邻近几桌的客人都侧目不已,窃窃私语。

这厮此时的心理,大抵就和那些在家里一事无成,却看到同村其它人出去赚了大钱的人的心理一样——都是烂泥坑里挣扎的玩意儿,你凭啥跳出泥坑风光自在……

所以有人说,富贵还乡,其实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谁仅仅因为羡慕嫉妒恨就想刀了你……

刘备看得眉头直皱,在桌下轻轻踢了张飞一脚,低声道:

“三弟,注意些体统!”

张飞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不清地嘟囔:

“大哥,俺心里不痛快!何况不吃白不吃!”

说完,又抓起一大块蜜汁火腿塞进嘴里。

刘备无奈,只得由他。

他知道,三弟这是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颜良那耀眼成功的复杂心绪。

但张飞三兄弟并不知道。

颜良在西域乃至中原能有如今这般如日中天的名声,除了他自身确实有能力、敢冒险、抓住了机遇之外,

更离不开一双隐藏在幕后的无形巨手的推动——这正是大宋皇帝刘复和他的智囊戏志才。

刘复深谙舆论与榜样力量的重要性。

他立志经营西域,打通丝路,光靠朝廷的武力征服和行政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激发民间活力,吸引成千上万的商人、工匠、农夫自发地向西流动。

而一个鲜活的、成功的财富榜样,无疑是最佳的诱饵。

颜良,这个最早一批敢于深入西域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前武将,恰好成为了这个“样板工程”的最佳人选。

朝廷通过西域都护府,在颜良的商队通关、纳税、寻求庇护时,给予了诸多或明或暗的便利和优待,使得他的贸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利润自然远超寻常商队。

他带回中原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其中至少有五到八成,是得益于这种隐性的扶持。

目的,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丝路遍地黄金,只要敢闯就能发财”的神话。

至于效果如何,看看刘备,袁绍,公孙瓒等人都跑来丝路闯荡,就知道效果非常棒了。

而将这一神话效应放大到极致的,则是开封城里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媒体——报纸。

由朝廷主导、民间书局发行的各类报纸,如今已成为开封乃至大宋主要城市市民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

其中,《开封晚报》很早就开始连载一部长篇故事——《丝路传说》。

这《丝路传说》文笔生动,情节曲折,讲述了一个破落的中原少年,如何在家道中落后,毅然踏上西行之路。

凭借勇气、智慧和一点点运气,在西域历经种种奇遇——遭遇马贼、智斗奸商、邂逅胡姬、发现宝藏等等,最终成为富甲一方、名动丝路的大商贾的故事。

故事里充满了读者喜闻乐见的装逼打脸桥段:

主角如何用中原带来的小玩意儿,换得胡商手中的无价宝玉;

如何在被当地恶霸刁难时,巧妙借助都护府的势力反败为胜;

如何在赌玉大会上,凭借“主角光环”开出绝世美玉,惊呆众人……

每一个高潮都经过精心设计,极富感染力。

很少有人知道,这《丝路传说》的故事大纲、核心爽点、甚至关键情节,都出自深宫中的皇帝刘复之手。

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将后世网络文学中成熟的套路融入其中,再由手下御用的笔杆子润色完善。

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力渲染西域的富庶、机遇与冒险的浪漫,潜移默化地煽动民众的西行热情。

《丝路传说》第一部大获成功,在开封引发了持续的“西域热”。

如今,报社更是放出消息,已正式买下了颜良颜东家真实经历的“故事改编授权”,

即将推出的《丝路传说》第二部,将以主角“颜小良”的成长为主线,艺术化地演绎颜良从军中勇将到丝路巨贾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