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文臣队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伐成败,半系于后勤。程昱。”

“臣在!”

户部尚书程昱应声出列。

“朕命你总筹北伐一应后勤粮秣、军械转运、民夫调度,各州郡官吏,见你如见朕,若有延误推诿,你可先斩后奏!”

刘复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告诉朕,可能办到?”

程昱深吸一口气,花白的胡须微颤,眼中却是一片坚毅之色。

他知道这是何等沉重的担子,但更知此战关乎国运。

他重重躬身:

“陛下放心!北伐初期后勤中心暂定邺城,

臣即日便移驻邺城,督运粮草。

臣在,粮道必通!

臣纵肝脑涂地,亦不使我前线将士有一日断炊!”

“好!”

刘复赞了一声,

“所需钱粮几何?”

程昱显然早有腹案,立刻答道:

“首批需调集粮草八十万石,豆料三十万石,草料无数。

征调民夫二十万,大车三万乘,骡马五万头。

后续根据战况,仍需持续补充。国库充盈,足以支撑!

然需立刻下令,命江南、淮南、河南诸道粮船即刻北调,河北诸郡即刻征发民夫!”

“准!”

刘复大手一挥,

“所需一切,尽数拨付!朕只要结果!”

战略方略与后勤总筹已定,接下来便是更为具体的人事任命与各方协调。

兵部尚书出列,详细禀报各路大军兵力配置、武器装备调配情况,重点强调了新式马具、环首刀、改进弩机、以及为骑兵配备的轻型手弩的优先供给。

工部尚书则奏报军工生产情况,保证箭矢、甲胄、攻城器械的持续供应,并承诺随军工匠营的规模和技术支持。

御史大夫则强调军纪,请求派遣监军御史随各行营,记录功过,严惩违纪,尤其是对待归顺部落与俘虏的政策,需明确诏告全军,不得滥杀,以利分化招抚。

朝堂之上,效率极高。

一项项决策被迅速做出,一道道命令被拟成诏书,用印下发。

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刘复的意志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每一位被点到的将领都慨然领命,每一位被委以重任的大臣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与荣耀。

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决定未来数百年北疆格局、乃至大宋国运的豪赌。

退朝的钟声响起时,已近午时。

文武百官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退出大殿,但每个人的步伐都显得匆忙而坚定。

他们需要立刻回到自己的衙署,将皇帝的意志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刘复独坐于御座之上,看着瞬间空旷下来的大殿,微微舒了一口气。

定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征途,才是真正的考验。

内侍王谨悄步上前:

“陛下,吕中郎将殿外求见。”

吕中郎将自然是吕绮玲,上次回归后升任了老吕曾经任过的职位。

刘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宣。”

吕绮玲去而复返,快步走入殿中,脸上的兴奋之色尚未褪去,却多了几分郑重。

她来到御阶下,再次行礼。

“可是对独领一军,心有疑虑?”

刘复主动开口。

吕绮玲抬头,目光灼灼:

“陛下,末将并无疑虑!

唯有决死之心!只是……深入漠北,情报为先,时机为重,末将恳请陛下,允我临机专断之权,不必事事禀报行军总管。”

刘复看着她,这个继承了吕布勇武却远比其父更有纪律性的女子,已然是大宋军中一把锋利的尖刀。

他沉吟片刻,道:

“朕予你独领一军之权,便是信你能随机应变。

准你所奏!

但切记,你的任务是扰乱、牵制、奇袭,非到万不得已,不可与敌主力硬拼。

保全自身,方能持续杀敌。”

“末将明白!”

吕绮玲眼中闪过感激与振奋,

“必以战功,报陛下信重之恩!”

接下来的数日,整个开封,乃至整个大宋北方,都陷入一种紧张的忙碌之中。

程昱果然雷厉风行,当日便持节离京,赶赴邺城,设立北伐都督粮草转运司。

一道道加盖了皇帝玉玺和户部大印的公文,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州郡。

内河之上,原本的漕运船只,满载的不再是丝绸瓷器,而是黄澄澄的粟米与小麦;

北上的船只,则满载着箭杆、生铁、皮革等军需物资。

官府下令,一切商船让道,优先保障军粮北运。

水运之利远超陆路,虽然此时刚建国,但各地并不缺水运河流,加上过去秦汉时期以及刘复占领后修建的运河,水运依旧发达。

官道之上,景象更为壮观。

无数被征发的民夫,在地方官吏的带领下,组成庞大的运输队,赶着大车,推着独轮车,甚至肩挑背扛,

将来自各地仓库的粮草辎重,汇聚成一道道洪流,向着幽州、并州的前进基地输送。

“快!快!军情紧急,不得延误!”

“小心些!那是给前线将士的箭矢!”

“乡勇们加把劲!陛下在北边等着咱们的粮草呢!”

吆喝声、车轮声、马蹄声,响彻道路。

虽然辛苦,但民夫们脸上并无太多怨怼。

新朝轻徭薄赋,让他们过了几年好日子,如今边关告急,天子亲征,他们出些力气,也是应当。

甚至有不少热血青年,一边推车一边议论,恨不得自己也拿起刀枪,跟着皇帝陛下去打鲜卑狗。

沿途驿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信使往来穿梭,传递着最新的指令和情报;

兽医和工匠驻留关键驿站,随时检修车辆、救治牲口。

邺城,成了巨大的物流中心。

程昱坐镇于此,日夜不休,处理着雪片般飞来的文书,协调着各方资源, 以及层出不穷的难题:

哪里道路冲毁了,需要立刻抢修;哪里民夫不足,需要邻近郡县支援;

哪批粮草受潮了,需要紧急调换……

他的脸色日益憔悴,眼神却越发锐利,如同拧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地维持着这条帝国生命线的畅通。

紫宸殿内,刘复看着各地报来的筹备进度奏报,微微点头。

程昱、曹操、张合等人,皆是干才,事情推进得比预想中还要顺利。

他起身,再次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幽州、并州那一隅之地,而是投向了那片广袤无垠、标注着无数部落名称的草原深处。

他的指尖划过舆图,最终重重地点在漠北某处。

“轲比能……步度根……还有素利、弥加……”

他低声自语,声音冰冷,

“这一次,朕不会再给你们任何机会。”

“你们的草原,你们的部落,你们的牛羊……乃至你们的命运,都将由朕来主宰。”

“此战之后,漠南漠北,当尽入大宋版图。

这里将不再是滋生祸乱的温床,而是朕的牧场,朕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