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1621,不一样的大明 > 第95章 大明文武的一局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熊廷弼和使团爬犁直接入城到校场。

王化贞带着一群属官等候,熊廷弼下车后冷冷瞧了他一眼,甩袖向聚将厅而去。

现在贺逢圣才是使团主持,他带人去聚将厅,卫时觉与祖十三在守军带领下到北城墙下休息。

想去屋里?

没门,这城里非常挤,挤着两万边军,三万百姓。

这时候就显出卫时觉后勤充足的好处了。

祖十三带来的家丁嘻嘻哈哈与护卫一起撑帐篷。

羊皮帐篷够厚,够大,挤一挤放三十人没问题,若非有准备,只能在墙角草堆里过夜。

更绝的是护卫还有三十多口锅。

大概在家丁眼里,这高门公子很可爱,

很快生火,用马粪熬粥。

士气莫名的好,守军都过来借锅,等护卫吃完后熬粥。

斡特砝壳给卫时觉火速收拾帐篷,里面铺着厚厚的干草,石头围圈,架锅熬粥。

马粪烧起来很臭,哪怕从头顶的通气孔跑掉,也有股怪味。

卫时觉平时很干净,今日却老实坐到里边,脖子一缩,闻着臭味和粥味闭目养神。

门帘一开,祖十三进帐,拿起他的陶碗从锅里直接舀粥,吹了两下咕咕喝干,到另一边缩脖子休息。

“嗨,粥糊了。”

卫时觉睁眼,借着火光瞅了她一眼,倒碗里慢慢喝干。

扒拉点马粪继续烧,顿时气味更重了。

旁边有准备的冰块,再次把锅放上去。

刷锅水没有,若是渴了,就这么喝吧。

“你这帐篷太大了,部曲又不会进来休息,弄的小点反而不冷。”

卫时觉往草堆一坐,闭目休息前挤出三个字,“你安排。”

废柴脑子里全是前线的战事,忘记此刻最该出现在帐篷的是小侯爷。

使团大部分人被撵去休息,只有贺逢圣、薛凤翔、乔于龄、姚明恭、姚宗文、邓文明六人进入聚将厅。

恰恰代表武勋、齐楚浙、以及南北东林。

辽西文官集团熊廷弼、王化贞,下来是分守道洪敷教、分巡道佟卜年、督粮道高出、督备使胡嘉栋,再下来才是兵备道,以及各堡的兵备使,都没资格到聚将厅。

熊廷弼是老大,王化贞才是他的副手。

但这个副手是巡抚,超过一般规制的巡按。

越俎代庖,强势的很。

朝廷现在也懒了,既然所有人不想听两人吵,东林党内阁首辅叶向高、新的兵部尚书张鹤鸣直接下令,王化贞主前线战事,熊廷弼主后勤及防御,王象乾在山海关监督。

这是两头削权,所以熊廷弼一路很恼火。

不论王化贞属下有多少总兵、副总兵,此刻都没资格旁听,反而一个小小的中军参将在列,此人正是祖大寿。

出身辽西第一将门的祖大寿魁梧雄壮,箭术刀法出众,此刻正指着前线舆图向新来的文官汇报情况。

“熊经略,诸位大人,镇武、西平、闾阳、镇宁等兵堡作为主要防御,每堡五千兵,配一万百姓,万一遇到战事可以帮忙守城。

除此之外,两万守右屯、两万守广宁,两万分散在其余兵堡。

王抚台的计划是主动攻击河东,吸引建奴来攻,若建奴攻击兵堡,跨出一步,无论文武官员,一律斩杀。建奴进攻广宁而兵堡不出兵夹攻、或者建奴骚扰右屯粮道,而兵堡不救,也同样处理。

如此一来,就会把建奴黏在辽河两岸四百里区域,进不的退不得,只能选择一处进攻,奴酋一向谨慎,攻击位置必定是广宁。

而察哈尔一万骑军就在医巫闾山北面,距离广宁二百里,大明与建奴作战一次,或者双方对峙半个月,察哈尔必定南下,届时前线兵堡退入松锦,令双方争夺。”

卫时觉若在场,保证皱眉,这不是老子的猜测嘛,有什么区别。

但聚将厅却没人询问如此潦草的计划,根本不关心成败。

贺逢圣开口问道,“王抚台,大军越过辽河,东边什么情况?”

祖大寿拱手代为回答,“建奴冬季无法出门,海州有两千游骑,根本不守,只要看到大军,立刻就跑,大军回撤,他们再次驻守,辽阳也不过几千兵马,建奴主力在辽南、赫图阿拉、沈阳,暂时没有大规模集结,年前也不可能。”

乔于龄指一指广宁方向,纳闷问道,“广宁重镇,是大明为了防御鞑靼人,宁远伯李成梁时期,辽东的主战场在西边,如今战场在东边,为何要在广宁囤积重兵?似乎远离前线,也远离松锦,不伦不类。”

“呵呵呵~”王化贞笑了,“于龄啊,你有所不知,鞑靼人在辽沈之战的时候,被殉国的袁应泰坑了一把,现在他们很谨慎,老夫必须在广宁囤积兵马和粮草,那里有五万人,老夫也要去广宁过年,否则察哈尔不可能入场,得让他们感到安全,看到劫掠建奴的机会。”

姚明恭轻咳一声,顺着话茬问道,“王抚台肯定有自己的计划,下官不懂兵事,但前线看起来太乱了,为何撒豆子似的用兵?”

祖大寿来回答这个问题,拱手道,“姚大人说的在理,但前线特殊,撒豆子用兵正是为了集合战兵,辽西前线号称十五万,实则八万在第二道防线,六万营兵之中,精锐不过万余,得合理利用这万余人,让他们随时有去处。”

姚明恭疑惑道,“所以这些兵堡是为了给这一万人打窝?”

“姚大人理解的不错,这样做有个好处,可以遮蔽建奴斥候,前线百姓之中,建奴探子实在太多了,防不胜防。”

薛凤翔接着问道,“建奴探子太多是何意?真虏混居其中?”

这个问题让辽西文武齐齐黯然,祖大寿摇摇头道,“薛大人,辽西大多是汉人,鞑靼人很少,但辽东是汉人、朝鲜人、鞑靼人、女真人世代混居,很难有一家祖辈是纯粹的汉民。

蛮夷女人经常嫁给边军,二百年来早已让辽民拥有多族血统,宁远伯李成梁就有朝鲜血统,边军中大多如此,辽民不愿离开辽东,害怕入关后被欺辱清算,对建奴恨意不大,难免飘忽摇摆。”

薛凤翔大概了解情况,想不到如此严重,顿时问道,“大明接济养活前线二十万百姓,他们之中有多少人?”

王化贞冷冽说道,“辽西六十万人可信,这之后逃出来的二十万百姓,恐怕早已忘了祖宗,朝廷每日管饭,依旧吃里扒外,若不管饭,立刻就是反贼,用不着考虑他们。”

“荒唐!”熊廷弼突然大骂,“二十万生灵,说的轻巧,再有两个月,老夫会安排他们,你急着挑起大战,把他们困在前线,良心不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