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大学生她不按套路走 > 第238章 古代生子文女主 2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早朝。

礼部和御史台依旧同时上奏,对于齐年年去崇文馆读书坚持不懈的劝说,不能去。

这是他们的第三次上奏,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比起第一次的语言激烈,第二次的愤慨,第三次则有气无力的像是敷衍一下,走一个过场。

姒徽音挥手:“此事不必再议,朕已有决断。”

礼部和御史台的人从容的退下来。

齐承乾读书的事情算是揭过去,皇帝执意要做的事情,大臣们拦不住很正常。

只是后面的官瞅着前面的几尊大佛,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显然被皇帝提前知会过。

他们不吭声,他们的人也不吭声。

再加上皇帝的人浑水摸鱼,一件违背礼法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瞧瞧,礼部尚书居然还在笑。

后面的摇着头,撇着嘴,不屑与他们同朝为官。

哼哼!

接着再议的边疆的军费问题,兵部尚书想要增加物资,户部尚书死活不同意。

你有理,我同样的理由不差。

只是争执之间.......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前排的身穿紫衣的大人们终于动了一下面色。

目光一致的看向高台上的皇帝。

姒徽音面色微沉,端正严肃道:“传。”

登闻鼓,敲之,皇帝必查。

这是齐国开国太祖曾经立下的规定,也是百姓为自己求取公道的最后一条路。

位于最前方的丞相于临眼看着太监已经去传人,他叹长气,闭上双眸。

身后挨着的礼部尚书听见,杵了一下于临的胳膊,眼神示意:你知道,他的眼睛看一看大门的方向。

于临睁开眼睛,皱着眉头,想要不搭理人,只一下,又想到此人是礼部尚书。

他宽大的袖子露出手,写下一个卓字。

礼部尚书从脑中搜寻卓字的人和事情。

于临却低声恳求道:“还请时之手下留情。”

虞时之双眼瞪大,这还是于老贼第一次对他低声下气,他相互握着的双手撒开,一只手放在嘴边,故意装装样子咳嗽一声:“看情况。”

什么都不知道,没人敢应承的。

身边人的衣服在动,虞时之也跟着他们看去。

被带上朝堂的是一年轻女人。

她面色发白,大腿处有血迹,想来是二十板子打的。

只是不知道是何事敲鼓?

他又看一眼前方的于老贼,忍不住猜测两者的关系,和今日发生的事情,因为这牵扯到他。

礼部。

礼?

上首姒徽音率先开口:“你是何人?所为何事敲响登闻鼓?”

李琼身上多了许多道打量的目光,可她不惧。

“民女李琼.......”

其父李卓,生前官位做到知州,然天不假年,因为州县洪灾,他不曾离去,一直救助百姓。

洪水退去,他病亡而死,留下独女和妻子。

律法规定,无后之人财产归于宗族。

后,为子,而非女。

李琼据理力争,父亲在世的时候,曾打算为她招赘,父亲去世,她继承遗志。

财产应该分三成。

律法也有规定。

原本商议好,李琼和其母共占三成,其余李家人占据七成。

可她没想到人的胃口是无穷大。

带人控制住她和母亲,逼着母亲另嫁他乡,逼着她嫁给一个混混。

这样,李家的财产他们便能全部收入囊中。

在母亲的帮助下,李琼逃离,到县衙,告李家族人。

可她和母亲的婚书却被李家族人展示给众人看,说是她们心甘情愿嫁人,只不过李家族人阻拦住她们,想要她们母女两个为去世的族亲守孝三年。

她和母亲被污蔑成鲜廉寡耻之人。

母亲不堪受辱,当场撞柱而死。

李家族人则把她带走,因为她的户籍落在他们手里。

好在县令是一个好人,派人将她救了出来。

如此,才能来到上京,告御状。

李琼字字泣血道:“求陛下为我做主,为我母亲做主,让杀人凶手一命赔一命。”

她一脸的泪水鼻涕在一起。

头磕在地板之上,咚咚作响。

于临首先出列:“陛下,为国而亡之人,其后代朝廷应重之赏之,以彰显朝廷大义,臣恳请陛下,为其做主。”

李卓的同年和同地域的臣子也两三个的站出来:“臣附议。”

姒徽音衣袖一甩:“众卿家皆有道理,刑部,此事为真,如何判?”

刑部尚书不解,但上前来:“若为真,李家三成财产归还李姑娘,七成归于国库,至于李家族人,主谋者徒三年,杖三十。”

他目光略过一眼李琼继续道:“其余者,皆杖三十。”

“至于李琼,陛下可嘉赏。”

其父有功。

李琼在他发言后,眼泪止住,她忍着愤怒道:“我娘丢了命。”

刑部尚书:“非人杀。”

不构成杀人之罪。

律法如此。

甚至如果李家族人愿意出钱赎罪,也是可以的。

于临在心中唉声叹气,他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上前一步,想要为李琼求情,让她有单独的户籍,不必回到原乡。

李琼再次头磕地:“陛下,求陛下做主,我娘虽不是李氏族人亲手杀,却是他们用流言蜚语逼死,倘若因此认为我娘非他们所杀,民女不服。”

“刑部大人,流言蜚语便是一把刀,刀的背后有人,便是人杀。”

“倘若您不认为是人杀,便请诛灭世间凶手流言蜚语,莫让女子为其忧,为其丢命。”

刑部尚书:“大齐律法如此,李姑娘。”

“那改。”李琼的双眼红肿,掷地有声。

大殿之上,只剩下一个个的呼吸声,大臣们皆一致的看向中间跪着的瘦弱女子。

忒敢说话了。

礼部尚书瞥一眼于老贼,发现他也处于震惊当中,觉得事情更有趣。

刑部尚书面色严肃:“放肆。”

律法岂能随意因为一个人而改。

姒徽音制止两人的争吵,直接下令刑部和御史台出动,前往李琼家乡地,查明真相。

至于李琼,暂时安置。

下朝后。

朝野之中,议论纷纷。

姒徽音让丰朗,把消息传到百姓当中,让议论声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