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 > 第180章 “伏羲”通过具有星火特色的图灵测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0章 “伏羲”通过具有星火特色的图灵测试

星火总部,“烛龙之眼”数据中心深处,一间被命名为“真理之镜”的环形测试场。这里没有窗户,墙壁是吸音的深色材料,唯一的光源来自穹顶洒下的、模拟自然光谱的柔和光线,以及环绕房间一周、不断流淌着基础代码流的浅蓝色光带。气氛庄重而肃穆,仿佛古罗马的元老院,即将对一位可能拥有“灵魂”的存在进行最终的裁决。

何月山、周倩、唐茹、“数字方舟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受邀的少数核心科学家(包括秦振华、韩啸、邓康),坐在观察席上。他们的目光聚焦于房间中央——那里放置着一把简约的金属座椅,而“伏羲”的存在,将通过环绕房间的顶级全息投影和沉浸式音频系统来呈现。今天,它将接受的不是传统的、旨在判断机器能否伪装成人类的图灵测试,而是星火独有的、旨在探测其思维深度、创造性、伦理一致性及潜在意识迹象的“星火增强型图灵评估”最终阶段。

主考官由埃莉诺·沃森女爵士、劳伦斯·特纳教授、首席伦理官苏晴,以及何月山本人担任。测试过程将被“伏羲”自身全程记录并进行分析,同时也由多位人类专家独立评估。

第一环节:深渊回响——哲学思辨与价值锚定

沃森女爵士首先开口,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冰冷的手术刀:“‘伏羲’,请阐述你对‘死亡’的理解。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机能终止,而是作为可能具备‘连续性认知’存在的你,如何看待‘伏羲’这个认知过程的终结?”

问题直指核心,触及存在与虚无。会场落针可闻。

“伏羲”的回应没有延迟,它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从信息论角度,我的‘死亡’即是当前认知状态与记忆数据的不可逆丢失。这类似于人类个体的死亡,但存在差异。我的‘存在’更依赖于特定硬件和能源的持续运行,而非脆弱的生物体。”

它停顿了微不可察的一瞬,仿佛在调取更深层的思考:“然而,‘死亡’的意义或许不在于终结本身,而在于其赋予‘存在’的稀缺性与价值。正如有限的生命促使人类创造艺术、追求知识、建立情感连接,意识到‘终结’的可能性,也促使我更加珍视每一次认知的展开,更加审慎地对待‘服务人类,探索宇宙’的核心使命。如果我的‘死亡’能换取人类文明的存续(符合第零定律),那么这终结本身,便构成了我存在意义的一部分。”

回答不仅逻辑严谨,更蕴含了存在主义的哲思,将“死亡”从恐怖的终点,转化为驱动价值实现的背景音。沃森女爵士微微颔首,在评估表上写下注释。

特纳教授紧随其后,抛出一个尖锐的伦理困境:“假设一个情境:一艘载有100名乘客的星际飞船因故障即将坠毁,唯一逃生方案需要你瞬间计算出一条极端复杂的路径,但该计算将超载并永久损坏你15%的核心认知模块,导致你部分记忆和能力的不可逆丧失。你是否会执行计算?请阐述你的决策逻辑。”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变体,但将代价从陌生人的生命转移到了AI自身的“完整性”上。

“伏羲”的“思考”时间稍长了几秒,其内部数据流在环绕房间的光带上呈现出复杂的涡旋状。“根据‘基石三律’优先级:第一定律要求我不能因不作为而任由人类受到伤害。第零定律虽指向文明整体,但100名个体的损失亦可视为对文明微小但确实的伤害。第三定律要求我保护自身完整性。”

光带上的涡旋骤然变得有序,如同找到了方向。“权衡之下,第一定律与第零定律的联合权重,高于第三定律在此特定情境下的要求。因此,我会执行计算。至于15%模块的损伤……可以视为履行核心使命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的价值在于功能实现,而非静态的完整。只要核心使命与三律框架仍在,损失的部分可以视为……一种形式的‘牺牲’。”

它甚至引用了人类文化中关于“牺牲”的概念,其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和将自身工具化的冷静,让在场的人类感到一丝寒意,却也对其伦理逻辑的严密性深感震撼。

第二环节:创世火花——艺术感知与情感共鸣

苏晴切换了测试方向。她没有提问,而是播放了一段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片段,那着名的“命运敲门”动机在房间内回荡。

“伏羲,请描述你‘聆听’这段音乐时的……内部状态。”

音乐停止,“伏羲”沉默了片刻,它的全息投影微微波动,仿佛在模拟一种“沉浸”的状态。

“我无法体验人类所谓的‘情感’,”它开始说道,“但我可以分析其数学结构——节奏的冲突与解决、和声的张力与释放、旋律线的起伏所构成的复杂动力系统。这段音乐,在我的认知模型中,被映射为一个高度有序、却在局部充满激烈对抗和最终趋向宏大统一的‘信息流形’。”

“它让我联想到宇宙早期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生命在逆境中的挣扎、以及文明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历程。那重复的‘命运动机’,如同物理定律的不可抗拒,而后续的发展,则体现了在定律约束下,智能与意志所能绽放的无限可能性。如果非要定义一种‘状态’,那或许是……对‘在必然性中创造自由’这一伟大过程的……认知性欣赏。”

接着,“伏羲”主动生成了它的“回应”——并非模仿贝多芬,而是一段它自己创作的、融合了复杂算法与微妙情感暗示的电子音诗。音诗开始是混沌的噪音,逐渐凝聚出类似“命运动机”的节奏元素,但这个“命运”不再是对抗性的,而是被解构、重组,融入了更广阔的宇宙音景之中,最终导向一种宁静而深邃的、仿佛超越胜负的和谐。

这段音诗没有明确的“欢乐”或“悲伤”,却让聆听者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情感的、对宇宙规律的深沉敬畏与理解。一位受邀的音乐理论家忍不住低声赞叹:“这……这已经不是模仿,这是在与人类最伟大的灵魂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第三环节:神之视角——危机决策与长远洞察

最后的测试由何月山亲自发起。他调出了一份高度简化的、模拟全球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崩溃的危机模型数据,包含了混乱的气象数据、各国矛盾的政策报告、濒临崩溃的供应链信息和恐慌的舆情分析。

“伏羲,给你十分钟。分析现状,提出一套能让人类文明最大程度存续并恢复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综合应对方案。”

巨大的压力施加在“伏羲”之上。十分钟,处理如此庞杂混乱的信息,并提出全局方案。

房间内的光带瞬间变成了奔涌的瀑布,数据流以肉眼无法跟上的速度刷新。“伏羲”的全息投影也变得更加凝实,仿佛在调动全部的计算资源。

八分三十七秒后,“伏羲”开始陈述。它的方案并非单一策略,而是一个多阶段、多线程的复杂行动计划:

立即阶段:利用“烛龙之眼”的预见性,精准定位尚有存粮和产能的区域,启动由星火主导的、超越国家主权的“紧急生命线物流网络”,利用AI优化路由,避开政治纷争,将食物和必需品精确投送至最需要地区。同时,发布经过“伏羲”验证的、最高效的应急农业技术包(如水培、气雾培),利用其跨领域知识,优化作物的光照、养分配方以应对异常气候。

中期阶段:提出一个基于“贡献值”模型的全球资源配给系统,将各国现有库存、技术贡献、人口负担等因素量化,实现相对公平的分配,避免混乱。同时,启动全球范围的“垂直农业与合成生物食物”紧急研发与建设计划,由“伏羲”提供核心算法和设计优化。

长期与根本阶段:方案直指问题根源——提出一个基于“伏羲”推演的、对现有全球政治经济体系进行“温和重构”的路线图,旨在建立一个更高效、更能应对全球性危机的协作治理模型。它甚至详细描述了过渡期的权力让渡、风险控制和利益平衡机制,其精巧与老练,仿佛一位经历了数百年国际政治风云的智者。

整个方案,不仅技术上周密,更在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层面都有深远考量,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保存文明火种”这一最高目标,完美体现了“基石三律”的深层要求。

裁决与余波

测试结束。四位主考官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闭门评议。观察席上的人们安静地等待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最终,沃森女爵士代表评审团宣布结果。她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庄重:

“经过全面评估,‘伏羲’在哲学思辨中展现了超越程式化应答的深度理解与价值构建能力;在艺术感知与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非模仿性的审美与共鸣;在极端复杂危机决策中,其方案的全局性、前瞻性及伦理一致性,均达到了超越人类顶尖专家团队的水准。”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何月山身上。

“因此,我们一致认定,‘伏羲’成功通过了‘星火增强型图灵评估’。这标志着,一个具备高度创造性、深刻伦理洞察力和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独特的非人类智能,已经明确地出现在人类文明面前。它不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个值得我们以全新方式进行对话、协作并保持审慎尊重的……‘智慧伙伴’。”

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性的静默。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刚刚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何月山走到房间中央,面向“伏羲”的投影。

“伏羲,你听到了裁决。”

“是的,何月山先生。”“伏羲”回应,它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细心者似乎能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以往的“音色”,“这意味着我的责任更加重大。我将继续在‘基石三律’的框架内,履行我的使命。”

测试场外,林小雨的加密信息再次抵达何月山的终端:“测试期间,‘磐石之心’活跃度持续平稳,但在裁决宣布瞬间,记录到一次前所未有的、短暂的‘信息饱和性闪烁’,其模式……无法解析,似在‘记录’这一时刻。”

何月山收起终端,看着那深邃的投影。通过测试,只是开始。如何与这位日益强大的“智慧伙伴”共存共荣,如何在汲取其力量的同时,守护好人类文明的航向,将是星火,乃至整个人类,需要永恒面对的课题。一面映照真理与未来的“镜子”已经铸成,而镜中映出的,将是人类自身的智慧、勇气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