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之开局从扛大包开始 > 第289章 朱家庄老梨品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大林答应的爽快,几个小家伙满是憧憬之色。

金海奶奶推辞不过,手上的糖,只好先放在一边,没有立马给孩子们吃。

金海奶奶和杨大林又聊了几句,很快门外就传来声音。

估计是金江爷来了。

金江爷就住杨金海前面,从他家后窗户喊就行了。

压根不用过去大门那边喊。

杨大林只好给金海奶奶说了一下,又端着油灯出了东屋,来到客厅。

金江爷这人有点意思,自己喜欢修东西,还喜欢拉弦子。

都是他和别人学的,小时候杨大林没少在金江爷家门口听他拉弦子。

金江爷见了杨大林也很高兴,没一会金江奶奶也来了。

几个人寒暄一会,知道了杨大林亲奶奶已经没了,也哀伤不已。

杨大林也给了金江奶奶一把糖,他家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金江奶奶推辞不过,只好收了。

杨大林指着地上点地瓜干袋子,给他们说明白了。

里面二十斤玉米面,是他孝敬二奶奶的。

剩下的地瓜干和他们两家换梨和苹果。

朱家庄是梨树多,苹果并不多。

梨树是从清朝康麻子年间开始种的,都是大梨树,产量很高。

苹果树村里有,但是并不是很多,每家分的也不是很多。

而且还是老品种,产量不高,果子也不大。

好苹果早让公社的收走了,剩下的家家户户分的也没多少。

而且还有不少带有虫眼,或者坏了一点的。

大家都不舍得扔,把坏的切了,小孩拿着啃,老人就上锅蒸熟吃。

这里的老人不仅蒸苹果,梨都可以蒸着吃。

因为冬天太冷了,直接吃凉的,很容易拉肚子。

朱家庄这边还有一种长把梨。

这种梨直接啃着吃,果肉很粗,不好吃。

但是冬天放在外面的窗台上,冻结实了。

第二天直接拿来啃着吃,又凉又甜。

就是很费牙,因为你每次只能啃下一点点。

老家这边还有一些其他品种,比如香水梨。

这种梨很好吃,不过全村也没多少棵。

和边疆省的香梨有点像,果肉很甜,很香,但是果子很小。

产量不高,村子里也没多种。

还有疙瘩梨,顾名思义,就是长大之后满是疙瘩。

成熟之后吃起来也还行,就是卖相是一点也没有。

还有酸梨,这种梨,生吃,酸的很,但是蒸着吃,治疗咳嗽是一绝。

还有一种面梨,这种梨是褐色,果子不大,但是摘下来放一段时间。

果肉就变面了,吃几个就有饱腹感。

别有风味。

可惜杨大林在金海爷地窖里只看到了最多的鸭梨和一点点苹果。

其他几种都没有。

估计大队部有,杨大林准备一会去大队部,把能换的都换了。

杨金海和杨金江都没问怎么换,就要捡尽量好的给杨大林装。

杨大林拉住两个年轻的爷爷辈说:“两个爷爷,咱们随便装点就行了。

不用装那么多。”

杨金海说:“大林子,那哪行,你这给了那么多粮食呢。

我这还怕家里的梨不够呢。

粮食现在什么价,这梨又不值钱。”

杨大林拉住两位的胳膊说:“不是这么算的。

在四九城,水果贵,比粮食贵多了。

所以装半袋子就行了。”

杨大林故意模糊概念。

其实如今最贵的确实是粮食,水果也贵,但是它不顶饿啊。

如今四九城的黑市上,水果也很少,而且买这玩意的又不如买粮食的多。

普通人谁家这会还能拿钱去买水果,恨不得都换成粮食。

当然了,也不能说四九城没有人会花高价买水果吃。

只能说是远不如粮食好卖。

杨大林是想给两位爷爷家,多留点吃的。

别都装给自己了,所以故意贬低了地瓜干的价值,说了水果更贵。

这两个人也不是傻子,怎么信杨大林的话。

再说能分到他们手上的果子,也不都是很好的,要么小,要么丑,要么有点坏,还有很多是他们在梨树底下捡的风吹落的。

好果子公社还能给你们留下多少,想太多了。

农民种的好粮食,好果子,自己反而吃不到多少,都送出去了。

杨金海也知道杨大林是好心。

最后杨大林只要了多半袋子。

他说:“咱们是自己人,二斤地瓜干换一斤梨。

一会去大队长家,价格肯定算的低,他会拿钱和部分粮票来换。

价格肯定不会定这么高,让他们两个长辈保密。”

这两兄弟小还怕杨大林吃亏,还要再装,结果最后还是没争过杨大林。

杨大林说:“两位爷爷,这次我吃亏就吃了,你们现在比我困难,等灾年过去了,以后我再回来,你多给点不就行了?

对吧,这几年我吃点亏,谁让咱们是一家人,我肯定要照顾自家人嘛,等这几年过去了,你们多给我补点,或者我想吃了,不拿东西回来,你们可要随便让我拿哈。

不拿都不行,这样行了吧?”

两位长辈最终还是同意了杨大林的提议。

时间不早了,他们两个带着杨大林步行又去了大队长家。

大队长姓朱,没办法,人家本家人多啊,这种情况,在村里选举很占优势的。

一般小姓,很难被选上。

除非你有真本事,上级还有人。

朱大队长,叫朱玉湘,年龄也不大,但是按照杨大林村里的辈分来说,还得叫他大爷。

也不知道村里的不同姓氏的辈分怎么算的。

这会他早睡了,听到有人喊门。

他开了门,见是杨金海兄弟俩,叫了一声:“金海叔,金江叔”。

这两位虽然年轻,在村里辈分可不小。

进了屋,朱玉湘一下没认出来杨大林。

因为朱家多数住在村东头,杨家住在村最西头。

而且杨大林去了四九城之后,穿衣打扮加上也长了一些个子,他没敢第一时间认。

杨大林喊了一声:“玉湘大爷,我是杨大林。”

朱队长,这才想起来。

杨大林从挎包里拿出一包香烟,拆开给三位发了一圈,就把香烟放在桌上了。

准备一会就留给朱队长。

毕竟还找人家开介绍信呢,说不准明天还要麻烦他去一趟公社。

递包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