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 > 第177章 工部匠人齐罢黜,流水线现惊四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工部匠人齐罢黜,流水线现惊四座

世家联盟在经济战场上被金凤杀得丢盔卸甲,暂时偃旗息鼓。

然而,新政推行的阻力,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很快在另一个领域——工部,掀起了新的波澜。

萧辰以兵部尚书身份,强势推行“军工标准化”与“新式生产法”(即流水线作业),旨在提升军械制造效率与质量,为强军打下坚实基础。

此举,直接触动了工部内部最为保守和顽固的利益群体——那些凭借祖传手艺、靠着师徒关系和资历吃饭的大小官吏与匠人头领。

工部衙署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以将作监大匠,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在工部德高望重的鲁晟为首,数十名各级匠官和资深老工匠,齐聚公廨,人人脸上带着愤懑与抵触。

“胡闹!简直是胡闹!”

鲁晟将一份关于推行“标准化”和“分工协作”的文书狠狠拍在案上,气得胡子直抖,“军械制造,乃国之重器,讲究的是火候、是手感、是匠心独运!

岂能如市井贩夫般,将活计拆得七零八落,一人只管一道工序?

如此做出来的东西,还能有灵性吗?还能经得起战阵考验吗?”

“鲁公所言极是!”

一名负责弓弩制造的匠头附和道,“一张好弩,从选料到成型,需得一位老师傅从头跟到尾,把握每一处细节!

现在倒好,让学徒只管削木,另一人只管装弦,再一人只管校准……这成何体统?做出的必然是死物!”

“还有那什么‘标准尺规’,要求所有零件分毫不能差?

这怎么可能!

木材会涨缩,铁器会变形,天下哪有完全一样的两个零件?这分明是外行指挥内行!”

“我等世代为朝廷效力,靠的就是这手祖传的技艺!

如今萧尚书此举,是要绝了我等的生路啊!”

群情激愤,议论纷纷。

最终,在鲁晟的带领下,一众匠官和老工匠联名上书,以“古法不可废,祖制不可违”为由,集体抵制新法推行,甚至隐隐以辞官相威胁。

他们将生产进度刻意放缓,关键工序的老匠人称病不出,导致为边军换装的一批重要弩机生产几乎陷入停滞。

消息传到兵部衙门,几位侍郎和郎中都面露难色,觉得萧辰此举确实有些操之过急,触动了根基。

萧辰听闻,并未动怒,只是淡淡一笑:“既然道理讲不通,那便用事实说话。”

他并未去工部衙门与鲁晟等人争论,而是直接拿着批文,来到了隶属于工部、但相对独立的将作监下属最大的一处军工坊。

他绕开了那些或明或暗抵制的老匠人,直接找到了坊监,点名要了一处闲置的旧厂房,以及二十名年纪最轻、手脚最麻利、但平日里只能干些杂活、备受老师傅们排挤的学徒工。

“从今日起,你们二十人,归我直接调度。”

萧辰看着这些眼神中还带着稚嫩和忐忑的年轻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忘记你们老师傅教的那套。接下来,按我的规矩来。”

他将这二十人分成了四个小组。

第一组五人,只负责按照他提供的、刻画着精确尺寸的标准模具,将弩臂的粗坯切削成型。

第二组五人,只负责在弩机上钻孔。

第三组五人,只负责打磨零件毛刺。

第四组五人,则负责最后的组装和初步调试。

同时,他随手改进了淬火工艺中水温控制的几个细节,并调整了弩机扳机处一个微小构件的角度。

这些改动,在鲁晟那样的老匠人看来,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标新立异”,但在帝经的微观感知和推演下,却是能显着提升弩机耐久度和击发顺畅度的关键。

“每个人,只专注于你们自己的那道工序。

不要多想,不要多问,就像……就像水车上的一个个叶片,按部就班,循环往复。”

萧辰简单地解释道。

起初,这些学徒工也是将信将疑,动作生疏,错误百出。

但在萧辰亲自示范和几名被他临时调来的、已接受过新式操练的赤焰军士卒(负责纪律和监督)的督促下,他们很快进入了状态。

由于只专注于一个极其简单的步骤,他们的熟练度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削木的只管削木,钻孔的只管钻孔,打磨的只管打磨……整个生产过程,竟然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流畅感!

没有了老师傅们边做边琢磨、时而返工的拖沓,效率肉眼可见地提了起来!

鲁晟等人起初还在冷眼旁观,等着看萧辰的笑话。

在他们看来,这种“拆解”出来的东西,必然是粗制滥造,不堪使用。

然而,几天后,当第一批共计五十套完全由这群学徒工采用“流水作业”方式生产出来的弩机零件,被送到校验房进行组装和测试时,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人都傻了眼!

负责校验的老匠人拿起零件,习惯性地用卡尺和经验去衡量,随即眼睛猛地瞪大!

“这……这尺寸……怎么可能如此精准?”

他难以置信地反复测量,发现每一个相同部位的零件,其尺寸几乎分毫不差!

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紧接着是组装。

由于零件精度极高,组装过程异常顺利,几乎听不到以往那种需要用力敲打或者锉刀修正的杂音。

咔哒几声,一架结构完整、严丝合缝的弩机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最后是威力与耐久测试。

“崩!崩!崩!”

弩弦响动,箭矢破空,稳稳命中靶心!

连续射击上百次,弩身结构依然稳固,击发机构灵活如初!

其表现,甚至比一些老师傅精心打造的弩机还要稳定可靠!

“这……这不可能!”

鲁晟亲自拿起一架新弩,抚摸着那光滑精准的构件,感受着那顺畅的击发感,老脸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毕生追求的“匠心”和“火候”,在这冰冷、精准、高效的“流水线”面前,似乎变得有些苍白无力。

那些原本跟着他一起抵制的老匠人们,也全都围了上来,看着地上摆放整齐的数十架性能优异的新弩,再看向远处旧厂房里那些依旧在埋头忙碌、动作却越来越娴熟的年轻学徒,脸上火辣辣的,心中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与羞愧。

他们引以为傲、视为不传之秘的“手艺”,竟然被一群他们看不起的学徒,用这种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方式,批量地、稳定地制造了出来,而且质量更优!

萧辰走到鲁晟面前,看着这位备受打击的老匠人,平静地说道:“鲁大匠,技艺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标准化与分工,并非否定匠心,而是让匠心用在更关键的地方,让优秀的经验得以固化、普及,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制造出精良的器械。

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

鲁晟怔怔地看着萧辰,又看了看手中的新弩,最终长长地、颓然地叹了口气,向着萧辰深深一躬:“老夫……迂腐了。萧尚书之能,鬼神莫测,老夫……服了。”

他转身,对着身后那些同样神色复杂的老伙计们挥了挥手,声音沙哑:“都散了吧……按尚书大人的新法子……办。”

说罢,他独自一人,佝偻着背,缓缓离开了校验房,背影显得格外萧索。

他知道,一个属于老派匠人的时代,或许真的要过去了。

经此一役,工部内部的阻力烟消云散。

军工标准化与流水线生产模式,以其无可辩驳的高效与精准,迅速在将作监推广开来。

生产效率提升了数倍,成本显着下降,军械质量却有了质的飞跃。

事实,永远是最有力的语言。

萧辰用一场发生在工匠坊内的无声“演武”,再次证明了革新力量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