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军情如火,边关告急的文书一日三至,如同重锤,一次次敲击在每一个大胤臣民的心头。
金銮殿上,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当务之急,是速定西征主帅,统御各方,驰援边关,挽狂澜于既倒!
然而,帅印由谁执掌,却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陛下!”
靖王一派的一位将领率先出列,声音洪亮,“西蛮猖獗,非猛将不可制!臣举荐镇西将军张狂!
张将军久镇西陲,熟悉蛮族习性,勇武过人,定能克敌制胜!”
这张狂,正是靖王的心腹爱将,若让他执掌西线兵权,无异于将边关安危系于靖王之手,届时他若与西蛮暗中勾结,来个“养寇自重”甚至“阵前倒戈”,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有清流官员反驳:“张将军勇则勇矣,然性情急躁,恐非统帅之才!西线战局复杂,需老成持重之将!”
“臣举荐安远侯……”
“臣以为,抚远大将军更佳……”
朝堂之上,瞬间吵成一锅粥。
被举荐的将领,或多或少都与各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忠勇侯李擎天需坐镇北疆,防备北狄死灰复燃,无法轻动。
一时间,竟找不出一个既能令各方信服,又能确保对朝廷绝对忠诚的合适人选。
靖王立于百官前列,眼帘低垂,嘴角却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他就是要利用这僵局,迫使女帝启用他的人。
一旦兵权在手,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宫里那位了。
端坐龙椅的女帝凤倾凰,面沉如水,目光扫过争吵不休的百官,最后落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萧辰身上。
她深知,萧辰必有计较。
果然,在一片嘈杂声中,萧辰缓步出列,声音清朗,瞬间压过了所有争论:“陛下,诸位大人,西线危殆,帅印人选关乎国运,确需慎之又慎。
臣以为,挂帅之人,需满足三者:资历足以服众,忠诚无可置疑,性情需稳如磐石。”
他顿了顿,在众人聚焦的目光中,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名字:“臣,举荐——老成王,程破虏!”
老成王程破虏?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程破虏,乃是当今圣上的叔祖辈,太宗皇帝幼子,年近古稀,早已不理朝政多年。
他辈分极高,资历更是无人能及,年轻时也曾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
更重要的是,此老性格刚直不阿,向来不参与任何党争,对皇室忠心耿耿,而且……因为早年一些旧怨,与靖王很不对付!
让他挂帅,资历、忠诚、稳重,全都符合!
而且以其超然地位和与靖王的矛盾,绝无可能与靖王勾结!
妙啊!简直是神来之笔!
靖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去,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萧辰会把这个早已半隐退的老家伙搬出来!
立刻有官员质疑:“老成王年事已高,恐不堪军旅劳顿……”
萧辰立刻反驳:“老成王虽年迈,然宝刀未老,精神矍铄!
且挂帅者,重在运筹帷幄,稳定军心,非必亲临矢石。
有老成王坐镇中军,西线将士必感念天恩,士气大振!此乃定海神针!”
这话合情合理,让人无法反驳。
让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王爷挂帅,本身就是对西线将士极大的鼓舞。
女帝凤倾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顺势问道:“萧爱卿所言甚是。然老成王久疏战阵,西线具体军务,还需得力之人辅佐。”
“陛下圣明!”
萧辰躬身,图穷匕见,“臣,毛遂自荐!请陛下允臣,以翰林院侍讲学士之身,担任西征大军‘监军’一职!”
监军?
众人再次哗然!
监军虽非主帅,却代表皇帝,监督军纪,协调后勤,甚至有权在主帅决策明显失误时进行干预,权力极大!
萧辰继续道,声音铿锵:“臣自知年轻识浅,不敢妄言军事指挥。
然,臣愿持陛下尚方宝剑,奔赴西线,一则协助老成王处理军务文书,协调粮草军械,确保后勤无虞;二则监督军纪,振奋士气,传递陛下仁德与决断;三则,西线局势复杂,或有宵小之辈通敌卖国,臣亦可暗中查访,清除蠹虫,确保我军后方稳固!”
他看向靖王,目光平静却带着一丝锐利:“如此,老成王德高望重,坐镇中军,稳定大局;臣年轻力壮,奔走协调,查漏补缺。
老少搭配,相辅相成,必能使我西线将士上下一心,共御外侮!
亦可杜绝某些……不必要的担忧。”
这话几乎就是指着靖王的鼻子说,防止你搞小动作!
靖王气得牙痒痒,却无法发作。
萧辰此举,以退为进,釜底抽薪!
推荐一个他无法控制、甚至与他有怨的老王爷挂帅,再自己亲自去当监军,等于直接把西线的实际监督权和部分协调权抓在了手里!
而且理由冠冕堂皇,让人挑不出毛病!
女帝凤倾凰心中大定,萧辰此议,完美地破解了眼前的困局!
她当即拍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准奏!即册封老成王程破虏为西征大元帅,总览西线一切军务!
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萧辰为西征监军,赐尚方宝剑,协理军务,监督军纪,遇紧急事宜,可先行后奏!”
“臣(老臣),领旨谢恩!”
萧辰与被人从王府请来、还有些懵然但随即眼神变得锐利的老成王,同时躬身。
帅印之争,尘埃落定。
靖王看着萧辰和老成王接旨的身影,袖中的拳头紧紧攥起,指甲几乎掐进肉里。
他精心策划的夺权计划,竟被萧辰以这样一种方式彻底粉碎!
退朝钟声响起。
萧辰走出金銮殿,温暖的阳光照在他青色的官袍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泽。
他望着西方天际,目光坚定。
西线,我来了。靖王,你的阴谋,该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