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造大明 > 第331章 金矿诱惑 黑龙江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造大明:第六卷 帝国獠牙 第331章 金矿诱惑 - 黑龙江畔

寒风如刀,刮过紫禁城朱红色的宫墙,卷起檐角残雪,在空中碎成一片凄迷的白雾。已是崇祯八年的初春,但北地的寒意依旧砭人肌骨,尤其在这天色未明的寅时。

然而,乾清宫东暖阁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数个鎏金炭盆烧得正旺,上好的银霜炭无声地释放着融融暖意,将严寒彻底隔绝在外。灯火通明,映照得御案上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色彩斑斓。年轻的皇帝朱由检仅着一袭玄色常服,负手立于图前,目光如炬,紧紧锁在地图上方那片用淡墨勾勒、标注着“奴儿干都司”旧字的广袤区域——黑龙江流域。

他的手指,修长而稳定,轻轻点在了那条蜿蜒如龙的大河上游某处。那里,被新近用朱笔小心地圈了一个红圈,旁边是一行蝇头小楷:“黑龙江西麓,呼玛尔河支流,疑似大型砂金矿脉。”

脚步声在殿外响起,沉稳而急促。随即,太监方正化那特有的、略带沙哑却清晰无比的声音隔着门帘传来:“皇爷,李指挥使、宋院长、沈大人已在殿外候旨。”

“宣。”朱由检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帘笼掀起,三位重臣鱼贯而入,带进一丝外面的寒气,但迅速被殿内的暖意融化。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一身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眉宇间带着连夜奔波的风霜与惯有的冷峻。皇家格物院院长宋应星穿着简朴的棉袍,袖口甚至沾着些许墨迹与矿物粉末,眼神却闪烁着学者特有的专注与兴奋。而皇商首领、市舶司主管沈廷扬,则是一身锦缎棉袍,面庞被海风熏得微黑,精明干练中透着一丝海商的大气。

三人正要行礼,朱由检已转过身,抬手虚扶:“免了。时辰紧迫,看这个。”他直接指向地图上的朱红圈记。

宋应星眼睛瞬间亮了,几乎是扑到地图前,掏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审视那处标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陛下,此处……此处地质构造与《天工开物·五金篇》所载砂金富集之地貌极为吻合!山势、水系走向,皆呈藏金之兆!若探矿队所报属实,其储量……恐远超此前辽东海州金矿!”

李若琏的目光则锐利地扫过地图周边,冷静分析:“陛下,此地距我朝现有边墙已逾千里,深入林海雪原。虽名义上属奴儿干都司旧辖,然近百年来实际控制力几近于无。周边多为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部族散居,亦有蒙古喀尔喀部及东海女真残部活动。北边……”他的手指向北推移,落在那片标注着“罗刹鬼”(沙俄探险队)符号的区域,语气凝重,“据北疆都护府最新密报,已有小股罗刹马队,似沿勒拿河南下,其探路先锋,距此恐亦不远矣。”

沈廷扬深吸一口气,眼中放出光来,那是看到巨额财富的本能反应:“陛下!若真有大金矿,则我大明钱荒之困,可解大半!铸新币、扩军备、兴工程,皆有源源不断之底气!只是……”他话锋一转,看向那遥远的地理位置,“这运输、这护卫、这开采之人工……成本巨大,且需速决,若被罗刹人或某些桀骜部落捷足先登,或据险骚扰,则如抱金砖行于闹市,祸福难料。”

朱由检听着三位心腹的分析,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他走到御案前,拿起一份密封的奏报,递给李若琏:“这是北疆都护府曹变蛟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详细探矿报告,还有他派出的夜不收(侦察兵)绘制的周边地形、部族分布图。矿,基本可以确定,储量极可能如宋卿所料,是个足以撼动国本的富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语气陡然变得斩钉截铁,如同铁锤砸在钢砧上,溅起冰冷的火星:“所以,朕意已决。此地,非取不可!不仅要取,还要快取、稳取、永为我大明所有!”

“李若琏!”

“臣在!”李若琏挺身肃立。

“着你锦衣卫北镇抚司,立即从辽东、?镇抽调最精锐的夜不收小队,配发最新测绘仪器与指南针,由熟悉地理的向导带领,兵分三路,秘密潜入该区域。第一路,详细勘定金矿具体范围、富集程度,评估开采难度;第二路,彻查周边所有部族动向、人口、战力、态度,尤其是与北边罗刹人有无疑似勾结;第三路,寻找并绘制最适合建立据点、运输物资的最佳路径,特别是水路通道。记住,行动务必隐秘,如暗夜捕蝉,不得打草惊蛇。若有遭遇,非危及性命或暴露核心目标,不得主动交战,以侦查为上。朕给你一个月时间,朕要看到最详尽的情报摆在案头!”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李若琏眼中精光一闪,抱拳领命,已然在心中飞速筛选合适的人选。

“宋应星!”

“老臣在!”宋应星激动得白须微颤。

“着你格物院矿冶、机械、水利各所,立即成立‘黑龙江金矿开采技术攻关小组’。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要在一个月内,拿出三套方案!第一,适用于严寒地带、能快速提升砂金采集效率的器械,比如大型溜槽、水力摇床的改进图样,要考虑到当地河流封冻与解冻期的特点;第二,矿区驻军与工匠据点如何建设,如何保暖、防御、储存物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黄金的初步提炼、运输安全保障方案!所需工匠、物料,朕让工部、内帑全力配合!记住,技术要可靠,更要适合当地情势,朕要的是能立刻用上的利器,不是摆在案头赏玩的奇巧!”

“老臣遵旨!格物院上下,必竭尽所能,攻坚克难!”宋应星仿佛年轻了十岁,已然在构思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北方严酷环境结合。

“沈廷扬!”

“草民在!”沈廷朗声应道。

“你的海商船队,暂时减少南洋航线运力,抽调十艘以上坚固耐寒、吃水较浅的福船、广船,组成北运船队。立即开始囤积粮食、布匹、盐铁、药材、工具,特别是防寒物资。同时,在天津、登州等地,招募熟悉北方水道、敢于冒险的船工水手,还有……那些在关内活不下去、愿意去北疆搏一条生路的流民、罪徒!告诉他们,朝廷在北疆开金矿,需要人手,去了,管饱饭,有工钱,干得好,不仅能赎罪,还能分田地、立户籍!你负责将他们安全运抵辽东,后续陆路转运,由李若琏的人接手。此事,要快,要隐秘,明白吗?”

沈廷扬心领神会,这是要将商业运输与国家战略、移民实边完美结合,他躬身道:“陛下圣明!草民明白!定将此事办得妥帖,绝不让一粒粮食、一个人误期!”

朱由检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凛冽的寒风瞬间涌入,吹动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他望着窗外依旧昏暗的天空,以及远处巍峨宫墙的轮廓,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在对整个帝国宣告:

“黑龙江西麓,乃我大明故土,太祖、成祖时便纳入版图。地下的黄金,是上天赐予我大明复兴的资粮,岂容他人觊觎?无论是流窜的蒙兀残部,还是不知死活的罗刹野人,谁敢伸手,就给朕剁了谁的爪子!”

他猛地关上窗,转身,目光如电,扫过三位臣子:“此役,关乎国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朕不仅要那里的金子,更要在黑龙江畔,牢牢钉下一颗钉子,将广袤北疆,彻底变成我大明稳固的后花园!让后世子孙,再也不用为北方边患忧心!”

“臣等(草民)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齐声应诺,声音在温暖的东暖阁内回荡,与炭火盆中偶尔爆出的噼啪轻响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帝国扩张的前奏。

李若琏率先告退,身影如猎豹般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去布置那张无形的侦查大网。

宋应星也匆匆离去,边走边掏出随身的小本子和炭笔,已经开始记录灵感,口中念念有词,满是技术术语。

沈廷扬最后离开,他走到殿门口,又回头望了一眼伫立在地图前的皇帝背影。只见年轻的皇帝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广袤的、标注着无数未知的北方疆域,眼神炽热而坚定。

沈廷扬心中暗自凛然:“陛下这是……不仅要挖金,更要借此机会,将势力彻底推向那万里林海啊。这盘棋,越下越大了。”他不敢怠慢,加快脚步,准备去调动他那庞大的商业帝国力量,为这北疆大计服务。

暖阁内,朱由检独自一人,手指再次抚过地图上黑龙江的曲线。他知道,发现金矿是一个契机,一个将国家力量强力介入这片空白区域的绝佳理由。黄金的诱惑,足以驱动人力、物力向北倾泻,从而实现对北疆的真正有效控制,并为未来可能与沙俄的冲突打下坚实基础。

“资源、土地、战略纵深……一样都不能少。”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大明的獠牙,才刚刚露出锋芒。黑龙江,只是开始。”

殿外,天色渐明,一缕晨曦艰难地穿透浓厚的云层,照亮了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也仿佛预示着一个帝国向北扩张的黄金时代,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与野心的清晨,一份来自通政司的密报,由方正化悄无声息地呈送到了御案上。朱由检打开一看,眉头微蹙。密报提及,就在朝廷紧锣密鼓筹备北疆金矿事宜的同时,江南几位致仕的阁老,近日在南京秦淮河畔的别业中频繁聚会,席间多有对朝廷“好大喜功”、“与民争利”(指清查田亩、鼓励工商)的微词,尤其对近期即将推行的科举改制,反应尤为激烈。其中,已还乡的礼部尚书温体仁,虽未直接出席,但其门生故旧在其中异常活跃。

朱由检将密报轻轻放下,指尖在温体仁的名字上点了点,眼神深邃。

“北疆的黄金要取,这朝堂之上的‘顽石’……也该找个时候,好好敲打敲打了。”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带着一丝冰冷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