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陈稳端坐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出一道沉静而稳固的剪影。

他并未批阅奏章,也未召见臣工,只是独自闭目凝神,心神彻底沉入体内,仔细感受着那自从伪宋北伐受挫、内部忠诚教育推行以来,便一直持续发生着的、微妙而坚实的变化。

意识沉潜,仿佛潜入一片浩瀚无垠的内宇。

在那里,取代五脏六腑、经脉穴窍的,是一片缓缓旋转、庞大无比的混沌气旋。

这便是王朝势运在他体内的显化。

与数月前相比,这气旋已然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其规模,似乎更加磅礴,笼罩的范围更为广阔,仿佛与这大陈的万里河山、千万生民的联系都变得更加紧密。

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混沌,而是呈现出一种内蕴五彩、厚重无比的玄黄之色,流转之间,隐隐有山川虚影、城池轮廓、万民生息之象闪烁明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令人心安的力量感。

气旋的旋转,平稳而有力。

每一次流转,都仿佛能引动冥冥中某种力量的呼应,不再有之前动用能力后那细微的滞涩或波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机。

他甚至能“听”到,那气旋流转时,发出的不再是无声的寂静,而是一种极其低沉、却宏大无比的嗡鸣。

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又如同万千黎庶汇聚而成的、安稳的呼吸。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却在这段时日内,变得尤为清晰和强烈。

陈稳缓缓睁开眼,眸中深处,有玄黄光泽一闪而逝。

他走到窗前,推开雕花的木窗,夜风拂入,带着初夏微暖的气息。

放眼望去,汴梁皇城的万千灯火,与天际星河遥相呼应,远处市井隐隐传来的、代表着安宁与生息的细微声响,都仿佛与他体内的势运气旋产生了某种共鸣。

“这便是……国势日隆,民心所向么。”他轻声自语,感受着那股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厚重。

这种势运的增长,并非凭空而来。

他清晰地知道其源头所在。

伪宋北伐受挫,其试图推进“历史节点”、恢复铁鸦军力量的动作被有效遏制,这无疑削弱了那股试图将历史扳回“正轨”的外力,使得代表“变数”与“新路”的大陈势运,得以更加顺畅地勃发壮大。

此为外因。

而更重要的,是内因。

是这数月来,踏踏实实的内政建设所带来的反馈。

新式农具的推广,如同给干渴的土地注入了甘泉。

虽然旱情并未完全解除,但耕作效率的提升,抗灾能力的增强,使得受灾州县的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甚至能活得更好的希望。

希望,是乱世中最宝贵的东西。

当百姓们扶着那省力的曲辕犁,看着清澈的河水被水车提上高田,滋润禾苗时,他们心中对大陈、对朝廷、对他这个皇帝的认可与拥戴,便在悄然滋生、汇聚。

这份源自田垄之间的、最朴素的感激与期盼,化作了最精纯的生机之力,汇入了王朝势运的洪流。

而王茹大力推行的忠诚教育,则如同锤炼钢铁的猛火与重锤。

军队思想的统一,官吏队伍的整肃,民间舆论的引导,使得整个大陈内部,凝聚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向心力。

“忠君爱国,抵御外侮”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逐渐内化于许多将士、官员乃至普通百姓心中的信念。

这股凝聚起来的人心与意志,同样化作了势运气旋中,那最为坚韧、最为闪亮的部分。

外患暂缓,内政夯实。

两者叠加,便如同为势运的增长,装上了双重的驱动。

陈稳能感觉到,如今这势运,不仅总量变得更为庞大,其“质量”也似乎得到了提升。

变得更加凝练,更加听从引导,与他的心神联系也更为紧密。

他甚至有种模糊的预感,若在此时动用【能力赋予】,或许引发的“代价”会比之前更小,或者,能够支撑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的赋予。

当然,这尚需验证。

但他并不急于一时。

他深知,势运之道,玄妙非常,重在积累与引导,而非竭泽而渔。

如今这股蓬勃增长的势头,来之不易,更需小心维护,使其进入一个良性的、自我强化的循环。

“伪宋走其剧本,积其外力。”

“而我大陈,则需固本培元,凝聚内力。”

“这势运之争,看来并非只有刀光剑影一种方式。”

陈稳的嘴角,泛起一丝掌控全局的从容笑意。

他回到御案前,目光扫过那些来自各地、汇报春耕进展与民情安稳的奏章,心中愈发明澈。

打压伪宋的“节点”,是削弱对方。

而夯实自身的内政,则是强壮自己。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势运的显着增长,便是对他这段时间战略方向的最好肯定。

也让他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来自伪宋和铁鸦军的更猛烈反扑,有了更足的底气。

“便让这势运,再厚重一些吧。”

“厚到足以碾压一切鬼蜮伎俩,厚到足以承载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关于在淮南地区进一步推广新式稻种的奏章上,郑重地批下了一个“准”字。

笔锋落下,仿佛能引动体内那玄黄气旋,随之轻轻一震。

一股更加磅礴的力量,似乎在无声无息间,顺着冥冥中的联系,流向那遥远的江淮大地,滋养万物,护佑生民。

势运增长,非止于气旋之变,更在于这江山社稷的每一寸土地上,那悄然萌发的、名为“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