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女楚汉行 > 第260章 红痕惊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清晨,虞心苑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之中。昨夜那场蹊跷的大火与吴妪之死,如同沉重的阴霾,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侍卫们巡逻的脚步声较往日更为密集沉重,甲胄摩擦之声不绝于耳,眼神警惕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宫人仆从们更是步履匆匆,低头敛目,连呼吸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丝声响便会引来无妄之灾。

项羽已然下令彻查起火缘由,并加派了近一倍的人手,扩大范围搜寻虞子期的下落,苑内苑外,气氛肃杀。

水榭凉亭内,虞瑶独自凭栏。石桌上摊开着记录人员往来的帛书,而她纤细苍白的指尖,正捻动着那根极细的银丝,眸光却不如往日清亮,带着一丝强撑的凝定。

清晨醒来时,那彻骨的疲乏和病后的虚软几乎将她按回榻上,四肢百骸都残留着酸疼,小腹处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极其轻微的坠胀感,她下意识地将掌心轻轻覆在小腹之上。

她毫不犹豫地取出一小瓶自炼的‘安神养元露’。此方源于《青囊经补遗》中一味温养安神的古方,她以现代药理知识加以改良,选用性味平和的茯神、炒白术、合欢皮为主料,辅以少量苏梗宽胸理气,再用低温萃取技术提粹其精华,成露剂而非散剂,更易吸收,药性温和,旨在宁神定志、缓补气血,而非强行激发透支。

又用金针轻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手法轻灵稳健,意在调和气机,缓解不适。药露与针法带来了些许舒缓,让她勉强维持住表面的清醒与体力,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但代价是精神难以高度集中,太阳穴传来细微却持续的胀痛,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在轻轻牵扯着她的神经,而丹田处总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空乏感,仿佛脚下踩着棉絮。她必须时常暗自调息,才能维持这份看似平稳的状态。

“王后,” 一个清脆而带着深切担忧的声音自身侧响起。虞瑶微微侧首,见她的贴身侍女紫苏正端着一盏药气氤氲的汤盏轻盈走来。少女身着淡紫色衣裙,面容清丽,眼神却在她家姑娘看似平静的脸庞上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难以掩饰的倦色。

“您怎的又在此劳神?”紫苏的声音压低了,带着心疼,“您脸色还是欠佳,昨夜又那般折腾……这是刚煎好的参苓补气汤,最是温养心神,您快趁热用了。” 这汤药是虞瑶亲自定的方子,皆用平补和胃之材,性味中和。

看到刚刚回到虞心苑的紫苏,虞瑶紧绷的心弦终于松懈了一丝,脸上露出真切却略显乏力的笑意。有这丫头在身边,她确实能安心不少。

“还是你周到。” 虞瑶接过温热的玉盏,指尖传来的暖意让她冰凉的手舒服了些。她轻啜一口,汤药微苦回甘,一股暖流缓缓渗入经络,稍稍驱散了那附骨之疽般的虚冷。她打量紫苏,见她眉宇间虽有关切,却似乎比往日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神采,不由打趣道,“看你神色,倒不全是因苑内之事烦忧。莫非……是惦记龙将军?”

紫苏的俏脸“唰”地一下飞起两片红云,羞赧地跺了跺脚,声音细若蚊蚋:“姑娘!您都这般模样了还取笑奴婢!龙将军他……他自是忙于军务,奴婢只是……只是盼着您和天下都早日安泰罢了。” 她嘴上否认,但那眼底瞬间漾开的温柔与羞涩,却将她的小女儿心思暴露无遗。

虞瑶莞尔,正欲再逗她几句,亭外传来侍卫沉稳的通报声:“王后,审食其带到。”

虞瑶神色一敛,瞬间收起了所有外露的情绪,只余下一种沉静的清冷。她微微颔首,将药盏轻轻放下,指尖无意识地在小腹处停留了一瞬才移开:“让他过来。”

紫苏见状,立刻收敛了所有情绪,安静地退至虞瑶身侧后方,垂手侍立,目光低垂,俨然一位训练有素、谨守本分的侍女。

两名侍卫押着审食其走近。一夜之间,这位曾经的硬汉似乎憔悴了许多,下颌冒出了青黑的胡茬,眼底带着血丝,但脊背依旧挺得笔直。

他的眼神复杂,看向虞瑶时,既有身为汉王旧部的天然疏离与戒备,又隐约掺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激——他知道自己重伤濒死时,是虞瑶派人送来的奇药救了他一命。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在他眼底交织,让他显得愈发沉默而压抑。

“你们退下吧。”虞瑶对侍卫吩咐道,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病弱。

侍卫略显迟疑:“王后,此人……”

“无妨,退下。”虞瑶的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

侍卫躬身领命,退至远处警戒,亭中只剩下虞瑶、审食其和默立一旁的紫苏。

“坐。”虞瑶指了指对面的石凳,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她袖中的金针轻微碰撞,发出几不可闻的轻响,她暗自调整了一下呼吸。

审食其依言躬身行礼后坐下,目光微垂,避开与虞瑶的直接对视:“不知王后召罪人前来,有何吩咐?”他的声音略带沙哑,保持着恭敬却疏远的姿态。

虞瑶将一直捻在指间的银丝轻轻放在光洁的石桌上,她的指尖因为用力而显得更加苍白:“审护卫,你可见过此物?”

审食其目光落在银丝上,凝神仔细看了看,摇头道:“罪人不认得。此物纤细异常,非金非棉,似是某种特殊机巧器具所用之线。” 他的回答谨慎而客观,不带多余情绪。

虞瑶注视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变化,她的目光因药效而显得异常专注锐利,却也掩不住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这是在吾兄失踪的寝殿内发现的,就在一处特殊的红泥印迹旁边。”她刻意放缓了语速,每个字都说得清晰,仿佛耗神费力。

审食其面色不变,甚至微微蹙眉,显得更加困惑:“罪人愚钝,实不知王后此言何意。此物与红泥……与大司徒失踪有何关联?” 他的反应合乎情理,仿佛真的毫不知情。

虞瑶轻轻摩挲着微凉的银丝,一股细微的眩晕感袭来,她借着这个动作稳住心神,忽然转换了话题,语气变得像是随口闲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气弱:“审护卫,你可听过‘蛛丝马迹’一词?”

审食其微微一怔,似在回忆,随即道:“罪人孤陋寡闻,未曾听闻。愿闻其详。” 他的警惕性似乎提高了一些。

“这是我家乡那边的一种说法。”虞瑶语气稍显轻飘,仿佛只是在分享见闻,需要略作停顿才能接上,“意思是说,破案追凶有时候就像顺着蜘蛛丝或者马蹄印去找一样,哪怕线索再细微模糊,只要方向对了,耐心去找,总能发现端倪,揪出幕后真凶。” 她巧妙地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这个词,并将它引向了追查真相的方向,说完这段话,她感到一阵轻微的喘息,不得不借着端坐的姿态暗暗调息。

审食其沉默片刻,微微颔首:“王后家乡……真是充满智慧。罪人受教了。” 他的恭维听起来有些干巴巴,心思显然不在此处。

就在这时,侍立在旁的紫苏或许是站得久了,下意识地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抬起右手,极其自然地将一缕滑落腮边的碎发掠向耳后。

这个动作使得她右侧袖口稍稍向下滑落了一寸,露出一小截白皙的手腕。

而就在那纤细手腕的内侧,接近腕骨之处,一点殷红色、形如展翅小蝶般的胎记,在亭内明亮的光线下,清晰地映入审食其的眼帘!

审食其的呼吸猛地一窒!

他的瞳孔难以抑制地骤然收缩,整个人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瞬间僵在原地。那努力维持的冷静面具轰然碎裂,目光死死地钉在紫苏的手腕上,充满了极致的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一种汹涌澎湃、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剧烈情绪!

他张了张嘴,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仿佛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又被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压抑住,化作一声极其轻微、几乎无法察觉的抽气。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