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女楚汉行 > 第191章 绝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夜,汉军在距井陉中口(土门关)三十里的一处背风谷地扎营。星垂平野,春寒料峭。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韩信召集诸将,下达了决定命运的军令。

“灌婴!”韩信声音不高,却如金铁交鸣。

“末将在!”

“予你两千轻骑!人手备赤红旗帜两面!”韩信目光灼灼,“子时出发,人衔枚,马勒口!循西山(今井陉县西侧山脉)秘径,潜行至赵军大营东北之萆山(今井陉微水镇北高地方向)!匿于林壑,不得暴露行踪!”

“末将明白!”灌婴眼中燃起战意。

“待明日大战,”韩信指尖重重敲在沙盘上代表赵军营垒的位置,“赵军见我主力‘败退’,必倾巢而出,追击至河边!其时,其大营必空!汝等便如疾风烈火,疾驰而入,尽拔赵帜,立我赤旗!务使漫山遍野,尽染汉红!”

“诺!末将定教赵营易帜,片甲不留!”灌婴抱拳,声如斩铁。

“此役成败,系于汝身!旗在,胜机在;旗失,全军危!”韩信最后叮嘱,目光如炬。灌婴深深一躬,转身大步出帐,没入沉沉夜色。两千精锐骑兵如同融入暗影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太行山的褶皱里。

韩信步出大帐,仰望星河。萆山方向,漆黑一片,唯有山风呜咽。

他仿佛能看到灌婴率军潜行的身影,如同利刃,悄然抵近了赵军的心脏。

兵者,以正合,以奇胜。此两千骑,便是破局之奇!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汉军营寨炊烟袅袅。大军集结完毕,肃杀之气弥漫山谷。就在即将开拔之际,韩信登上点将台,玄甲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

他目光扫过台下数万张或坚毅、或紧张、或茫然的面孔——他们大多是魏赵降卒和新兵。

“众将士听令!”韩信的声音清越,穿透料峭春风,“今日击破赵军,晌午时分,全军——会食!酒肉管够,犒赏三军!”

此言一出,万众愕然!众将面面相觑,连张耳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敌众我寡,身处绝险,主帅竟许下“破赵会食”的诺言?是狂妄?还是…胸有成竹?

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不住的骚动与窃窃私语。

“会食?对面可是十万赵军啊!”

“大将军…莫不是昨夜未眠?”

“管他呢!有肉吃总比饿死强!拼了!”

韩信将一切尽收眼底。他并非妄言。此令,正是他洞悉人心的“攻心”之策:

1. 主帅的绝对自信,是军胆之源。在数倍强敌面前,一句“破赵会食”,比万言动员更能点燃希望之火。

2. 对降卒新兵而言,“会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重赏,是生存的诱惑。置于死地,方有求生之勇。

3. 此令必为赵军细作探知,更坐实汉军“骄狂轻敌”或“虚张声势”的假象,进一步麻痹陈余。

“出发!”韩信不再多言,长剑前指。四万汉军,如同一股铁流,涌向那决定生死的井陉中口——土门关。

巳时初刻(上午9点),汉军前锋抵达井陉口。眼前豁然开朗,却又陷入更大的凶险。

奔腾咆哮的鹿泉水(太平河),因春汛而浊浪翻涌,横亘于关前,声如雷鸣,形成一道天然死亡屏障。

对岸,赵军营垒依山而建,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十万双眼睛如同饿狼,死死盯住关口的汉军。

韩信勒马水边,冷眼观察。赵军营寨居高临下,控扼要冲。若全军强渡,必遭半渡而击,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韩信声音冰冷,“先锋军万人,即刻渡河!过河之后,背水列阵!”

“背水列阵?!”副将惊呼,“大将军!兵法大忌啊!此乃绝地!一旦失利,退无可退,必全军覆没!”众将皆露骇然之色。

韩信目光如刀,扫过众人:“赵军恃险而骄,视我如无物。我偏要行此‘愚行’,助长其骄狂!彼见我自陷死地,必以为我黔驴技穷,更不屑半渡击我这一万孤军!此乃骄敌、渡河、列阵,一石三鸟!”他剑指对岸,“速行!”

军令如山。一万先锋军在赵军震天的哄笑声与指指点点中,开始涉渡冰冷的鹿泉水。河水湍急,深及腰腹,士兵们互相搀扶,艰难前行。赵军营垒上,嘲笑声浪更高:

“看啊!汉狗连兵法都不懂!”

“背水列阵?等着喂王八吧!”

“陈大将军,何不趁其半渡,杀他个片甲不留?”有部将请战。

陈余捋须大笑,志得意满:“区区万人,癣疥之疾!杀之何益?待其全军渡河,再以泰山压顶之势,碾为碎粉!让韩信小儿,死个明白!”他眼中闪烁着猫戏老鼠般的残忍光芒。

在赵军肆无忌惮的嘲笑与轻蔑的注视下,一万汉军奇迹般地安全渡河。

更令赵军瞠目的是,这些“愚昧”的汉军竟在河滩泥泞之地,面对十万雄兵,迅速而沉稳地布成了一个严密的圆阵!

长戟如林,盾牌如墙,虽处死地,却透出一股凛然不可犯的肃杀之气!这便是“水上军”

赵军再次错失战机!陈余及其将领们沉浸在“汉军愚蠢,胜券在握”的幻觉中,竟任由汉军完成了这不可思议的“敌前布阵”。

水上军阵成,如同在汹涌的鹿泉水边钉下了一颗顽强的钉子。韩信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主力渡河!”令旗挥动。汉军主力开始依次渡河。过程依旧在赵军眼皮底下进行,依旧没有遭遇攻击。韩信与张耳,作为全军统帅,留在最后一批渡河。

当韩信的战马踏上东岸泥泞的土地时,春日已近中天。他目光扫过严阵以待的水上军,扫过身后汹涌的河水,最后投向高耸的赵军营垒。

“树帅旗!擂鼓!”韩信沉声下令。

刹那间,“韩”字帅旗与大将军旌节在河滩上高高竖起!数十面战鼓同时擂响!声震四野,压过了奔腾的河水!

汉军主力迅速在帅旗后方展开阵型,与水上军互为犄角。韩信本人,玄甲黑袍,立“青冥”于帅旗之下,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吸引了所有赵军的目光!

土门关赵军营垒。陈余望见那面刺眼的“韩”字大旗,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韩信!你终于现身了!”他猛地拔出佩剑,声嘶力竭地咆哮,“全军听令!打开营门!杀!生擒韩信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杀——!”

“轰隆隆!”沉重的营门洞开!十万赵军(实约八万),如同决堤的洪流,又似扑食的饿虎,从山坡营垒中汹涌而下!

马蹄践踏大地,发出闷雷般的轰鸣;士兵的呐喊汇成一片死亡的狂潮,震得两侧山崖碎石簌簌落下!

漫山遍野,尽是赵军的赤帻(赵军服色)与寒光闪闪的兵刃,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河滩上那面孤傲的“韩”字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