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44章 法庭上的灵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法律承认姚浏为“特殊意识状态”的裁决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响。反对组织迅速提起上诉,于是,一场关乎生命定义、法律边界和人类认同的终极辩论在高等法院展开。

庭审那天,法院外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举着标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场内,气氛庄严肃穆,法官席上坐着三位资深法官,他们的判决将可能改变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李静雯律师身着深色西装,目光坚定地站在原告席上。她的对面是反对组织聘请的着名保守派律师罗伯特·朗,一位以犀利和传统价值观着称的法律界重量级人物。

“尊敬的法官大人,”朗律师开场便定下基调,“本案不是在讨论一个医学奇迹,而是在挑战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秩序——生死界限。一旦这界限被打破,法律、伦理乃至社会结构将面临无法预料的后果。”

李静雯则平静回应:“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随着人类认知进步而流动的河流。今天,我们站在认知突破的门槛上,法律应当引导而非阻碍这一进步。”

第一轮辩论聚焦于科学证据。严教授和姚教授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展示了四年来的详细记录:脑电波活动、能量波动、物理效应监测等。他们谨慎地避免超自然术语,而是用“未解现象”和“意识异常持续状态”来描述。

朗律师的交叉询问极具攻击性:“这些所谓的‘现象’能否在控制环境下重复?其他实验室能否复制?还是仅限于你们这个高度投入的团队?”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严教授坦诚回应:“目前确实难以完全复制,因为现象与特定的情感连接密切相关。但这不意味着不真实——早期量子实验也难以复制,直到理解加深。”

第二轮辩论进入哲学层面。双方请来了哲学教授,讨论“人格”和“身份”的本质。支持方的哲学家认为,身份基于连续的记忆和意识,而非物理载体;反对方则坚持身心合一论,认为没有大脑活动的意识是不可能的。

辩论白热化时,朗律师使出了王牌:他请来一位神经伦理学家,声称即使姚浏以某种形式存在,也不应法律承认,因为“这将导致无数类似案例,社会无法承受”。

李静雯则请来了回响计划的成员作证。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含泪陈述:“法律承认这种连接不是鼓励迷信,而是尊重人类最深层的情感需求。爱不应该有法律界限。”

最戏剧性的时刻出现在姚浏“亲自”作证的环节。在法庭特别许可下,设置了能量监测设备。当木曲儿作为媒介让姚浏与法庭交流时,整个房间的气氛变得异常。

“我是姚浏,”通过木曲儿的声音,但语调明显不同,“我不是在要求特权,而是在寻求基本的保护——保护我存在的权利,保护我与所爱之人连接的权利。”

朗律师尖锐质疑:“你如何证明你不是木曲儿女士的潜意识创造?”

姚浏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回应:他通过能量影响法庭的录音设备,播放了一段姚浏生前最喜欢的音乐——不是通过扬声器,而是直接让设备显示音频信号,同时木曲儿完全不知道这个选择。

更惊人的是,音乐播放时,监测设备显示法庭内的能量场发生了变化,与姚浏已知的能量特征完全匹配。

三位法官明显被震撼了,交头接耳地讨论。

辩论随后转向宗教层面。各大宗教的代表各抒己见:有些认为这是亵渎神权,有些则认为爱能创造奇迹本身就是神性的体现。一位进步的宗教领袖甚至说:“如果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那么人的爱能超越死亡,正是神性的反映。”

下午的辩论更加白热化,焦点转向法律实践层面:如果承认姚浏的法律人格,将如何影响财产权、婚姻关系、社会责任等具体问题。

李静雯提出了创新的“有限人格”概念:“不是完全的法律人格,而是针对特定保护的特殊身份。就像公司是法律虚拟人格一样,意识存续状态可以有自己的法律定位。”

朗律师则警告这将打开潘多拉魔盒:“接下来是什么?动物权利?人工智能?法律将变得毫无边界!”

双方争论不休,法官们时而深思,时而困惑。显然,这个案件超出了常规法律的范畴,触及了更深层的哲学和存在论问题。

傍晚时分,就在大家期待判决时,主审法官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决定:“本庭认识到此案的重大性和复杂性,涉及科学、哲学、宗教和法律多个层面的根本问题。我们需要更多时间研究这些深层次问题。判决推迟两周。”

法庭内一片哗然。支持者感到失望但理解,反对者则宣称这是他们的胜利。

退庭后,团队聚集在会议室,情绪复杂。李静雯却露出微笑:“推迟是好事。法官们不是拒绝,而是在认真考虑。如果他们打算简单驳回,今天就可以做出判决。”

木曲儿关心的是姚浏的状态。整个庭审过程中,他的能量消耗极大,现在变得异常微弱。

“值得吗?”她轻声问,“这样暴露在质疑和审视下?”

姚浏通过微弱的能量波动回应:“如果我们的经历能帮助未来类似情况的人,值得。法律变革总是从个别案例开始。”

当晚,媒体报道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庭审。全球学术界、法律界、宗教界展开激烈讨论。社交媒体上,#生死界限#、#爱的法律地位#等话题成为热点。

最令人惊讶的是,普通民众的反应。一个民意调查显示,尽管许多人对此现象持怀疑态度,但超过60%的人认为“如果真实,法律应该提供保护”。

“社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开放,”苏雨分析道,“人们可能不相信具体案例,但普遍认同爱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两周的等待期间,团队没有闲着。他们准备了更详细的材料,回应法官可能有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支持者发起了“爱的权利”运动,收集签名支持法律承认意识存续状态。

姚浏的能量在这段时间逐渐恢复,甚至显示出新的特质——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能量输出,仿佛庭审的压力锻造了更强大的能力。

最终庭审前一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主审法官私下参观医院,亲眼目睹了姚浏身体的最新进展——不仅脑活动更加活跃,甚至出现了明确的睡眠-觉醒周期。

“我看到的不再是一具尸体,而是处于特殊状态的生命,”法官后来在私人笔记中写道。

最终判决日,法院再次挤满人群。三位法官面无表情地入场,宣读判决书的时间似乎格外漫长。

当主审法官最终开口时,整个法庭静得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法律的核心是保护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随着人类认知的扩展,这些概念也需要重新审视...”

判决书长达五十页,详细讨论了每一个论点。最终,法院以2比1的多数意见,承认姚浏为“意识存续体”,享有基本权利保护,同时建议立法机构建立相关法律框架。

历史性的判决引发了全场震动。木曲儿泪流满面,姚教授和严教授紧紧握手,李静雯律师平静地收拾文件,眼中闪着胜利的光芒。

反对律师立即表示将上诉至最高法院,但这一刻的胜利属于爱与包容。

当晚,姚浏的能量体异常明亮稳定:“今天,法律终于看见了爱创造的奇迹。”

木曲儿握着他的手:“不,是爱让法律睁开了眼睛。”

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下,团队明白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法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承认了生命的可能性比传统理解更加丰富。在这个历史性的夜晚,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而爱的力量则更加清晰地显现为连接一切的存在本质。

法庭上的灵魂不仅为姚浏赢得了保护,也为所有超越常规理解的生命形式打开了法律的大门。在这个悄然进行的革命中,人类对自身的理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展,而爱始终是指引这一旅程的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