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极玄穹录 > 第138章 冬至祭心·粥暖年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冬至祭心·粥暖年安

归心村的冬至裹着绵密的雪,初心碑旁的麦秸棚却透着暖——棚中央架着一口大铜锅,锅里的初心麦粥正咕嘟咕嘟翻滚,麦香混着北地枣泥的甜、东地蚕沙糖的润,飘满整个村落。老农正用长勺搅拌着粥,嘴里念叨着:“冬至祭碑要煮‘团圆粥’,九域的人都在,孩子们也来了,这粥得熬得稠些,暖到心里去,才算不辜负前辈们的初心。”

二十出头的麦丫握着春秋笔,蹲在铜锅旁记录粥的用料,竹简上字迹工整:“初心麦粉五斗、北地枣泥三瓮、东地蚕沙糖两斤、南地茶枝煮水一担、西地暖石温锅,辰时起熬,午时祭碑,需保粥稠而不糊——往年麦粉都是提前筛好的,今年雪大,麦粉在仓里受潮,竟结了块,怕是熬不出绵密的粥。”

话音刚落,小墨抱着装麦粉的布包匆匆跑来,布包上还沾着雪,他掀开布包,里面的麦粉果然结成了核桃大的硬块,指尖按下去,硬得像小石子:“俺早上去仓里取粉时还没发现,刚要倒的时候才看到结块了!用石磨磨怕磨不细,用手掰又掰不开,这可怎么熬粥?”

小茶儿跟在后面,手里捧着一小袋茶枝灰,脸上带着急色:“俺们村煮茶粥时,麦粉结块就用茶枝灰拌,可茶枝灰有涩味,怕影响粥的甜,而且这是祭碑的团圆粥,不能有一点差池……”

麦丫放下竹简,接过布包捏了捏结块的麦粉,潮气动里还带着淡淡的麦香——是昨夜雪水渗进粮仓,把表层麦粉打湿了,她抬头看向众人,眼神坚定:“别慌!麦粉虽结块,可麦香还在,咱们用四道的法子解块、提香,再把九域的特色融进去,既能让粥绵密,又能保住团圆的暖,就像往年护麦种、收麦穗一样,同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阿烈从棚外走进来,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是几块磨得光滑的魔心暖石,石头温度刚好,不烫手却足够暖:“魔地的暖石能恒温烘物,不会烤焦麦粉,先把结块的麦粉铺在竹筛上,用暖石隔着筛子烘,让潮气慢慢散掉,再用手轻轻搓,就能把块搓散。”说着,他把暖石递给小墨,“你试试用魔心光裹着暖石,控制温度,别太急,就像去年你护麦秆时那样,稳着来。”

小墨深吸一口气,指尖的红光轻轻覆在暖石上,暖石的温度变得更均匀,他把竹筛架在火边,结块的麦粉铺在筛上,红光裹着暖石慢慢移动——不过半刻钟,结块的麦粉就软了下来,小墨用手指轻轻一搓,硬块竟散成了细粉,还带着淡淡的暖香。小茶儿立刻把茶枝灰撒在麦粉里,笑着说:“俺们村的茶枝灰是用陈茶枝烧的,没有涩味,反而能吸潮气、提麦香,拌在粉里,熬出来的粥还带着茶香,去年护苗时俺就试过,肯定管用!”

“还有俺们的蚕沙糖浆!”东边村落的姑娘提着个陶罐赶来,罐里的糖浆是用蚕沙和麦芽糖熬的,泛着琥珀色的光,“蚕沙糖浆能让麦粉更易融化,熬出来的粥又稠又润,不会糊锅底,俺们做丝糕时都用它,比普通糖更甜得匀净。”

麦丫看着众人有条不紊地忙碌,在竹简上添了一句:“魔石烘粉、茶灰吸潮、蚕糖融浆,三法同心解块,粥暖香浓意更绵。”写完就卷起竹简,帮着姑娘把蚕沙糖浆倒进铜锅——阿烈添柴控火,保持粥微沸不糊;小墨把搓散的麦粉慢慢撒进锅,边撒边搅;小茶儿往锅里加茶枝煮的水,调节粥的稠度;姑娘用长勺轻轻刮着锅底,防止麦粉粘住,绵密的雪落在棚外,棚内却只有麦香、茶香、糖香混在一起的甜暖。

“还差道心的力量定粥质!”云玄的声音从棚口传来,他手里拿着阴阳镜,镜面上映着棚内的火光,“《两仪混沌诀》能引火气匀熬粥底,让麦粉和糖浆融得更透,不会有颗粒感,我把镜子架在锅上方,让道心光裹着粥面,这样熬出来的粥,舀一勺能挂住勺沿,绵密又香甜。”

道袍少年们立刻动手,把阴阳镜架在棚顶的木杆上,淡蓝的道心光像一层薄纱覆在粥面上,原本微微冒泡的粥变得更匀净,麦粉的颗粒渐渐消失,粥色变成了温润的乳白,还泛着淡淡的琥珀光。玄悲也带着小僧人赶来,他们手里的麦秸灯燃着,佛灯的金光落在铜锅上,像一层暖融融的罩子:“佛灯能聚众生的团圆愿力,咱们祭碑时一起念初心,愿力会渗进粥里,让喝到粥的人,都能感受到九域同心的暖,就像前辈们当年守护这片土地一样。”

午时一到,祭碑仪式正式开始——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初心碑上。众人围着碑站成圆圈,麦丫捧着简清言前辈的旧竹简,站在碑前轻声念诵:“冬至雪落,粥暖人安;九域同心,初心相传。今以麦粥祭前辈,愿此暖,传岁岁,护万家。”

念罢,她将旧竹简放在碑前,竹简上“若道需灭情,何异天道刍狗”的字迹突然亮了起来,浅青的文心光顺着碑身蔓延,碑上慢慢浮现出四道熟悉的影像:墨尘前辈手里捧着一碗热粥,眉眼间是从未有过的温和;简清言前辈蹲在锅旁,指尖的文心光轻轻拂过粥面,和此刻麦丫的动作如出一辙;凌霜华前辈的剑阵护在碑外,剑光裹着雪光,却透着暖;妙音大师手里的佛灯飘在碑顶,光里裹着“众生自渡”的愿,慢慢落在铜锅的粥里。

“是前辈们!”小墨激动地小声喊,手里的粥勺差点掉在地上,“他们在看着咱们,看着九域的人一起熬粥、祭碑,看着初心传下来了!”

众人捧着碗,接过老农舀的团圆粥——粥稠得能挂住勺,入口是麦香的醇、枣泥的甜、茶枝的清、蚕沙糖的润,暖从舌尖滑进心里,驱散了冬至的寒。小茶儿喝着粥,眼睛亮了:“明年冬至,俺要带南地新采的茶枝来,熬更香甜的粥;还要带村里的孩子来,让他们也学学怎么护麦粉、熬粥,把初心传下去。”

小墨也用力点头,碗里的粥还冒着热气:“俺回去要教幽冥渊的人用暖石烘麦粉,用魔心光护粥锅,明年俺要带幽冥渊的麦种来,和归心村的麦种一起种,一起熬团圆粥,让大家知道,魔地也能有暖,魔心也能护初心。”

麦丫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把手里的春秋笔递到小墨和小茶儿面前,让他们一起握住:“这支笔,写过前辈的初心,记过咱们护麦、收麦、熬粥的事;现在,该你们来写了——写九域的麦怎么种,写冬至的粥怎么熬,写初心怎么一代代传下去。明年春来,我等着你们带新麦种、新茶枝来,咱们再一起播种,一起等秋天的丰收。”

夕阳西下,雪又开始下了,却不再寒冷。初心碑旁的铜锅还留着粥香,竹简堆在碑前,最新一卷上是小墨和小茶儿一起写的字迹,虽稚嫩却坚定:“冬至粥暖,初心相传;九域同心,岁岁平安。”

麦丫靠在碑旁,看着雪落在竹简上,又被碑的光慢慢化掉。她突然明白,前辈们当年舍命守护的,从来不是某一块土地、某一种力量,而是“同心”二字——佛与魔不再对立,道与儒不再隔阂,九域的人围着一口锅熬粥,孩子们握着一支笔记录,这才是“众生自渡”的真意,才是初心传承的模样。

雪越下越绵,麦香、粥香飘在归心村的上空,像一层暖纱裹着整个村落。远处,归墟海的浪声隐约传来,和棚里的笑声、孩子们的说话声混在一起,成了冬至最暖的歌——歌里唱的,是初心未改,是传承不息,是九域同心,岁岁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