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极玄穹录 > 第108章 长明共照·初心永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长明共照·初心永传

九域的晨光,带着久违的暖意,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东莱郡的集市里,人声鼎沸。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挑着新鲜的蔬果穿梭,摊位上摆放着归墟海的珍珠、西漠的草药,还有白鹿书院刻印的《浩然共守篇》小册子。一名身着黑袍的魔修正帮着老农修补牛车,他右臂的红绫弯刀安安静静地挂在腰间,没有丝毫戾气;不远处,道门修士正用温和的玄力帮孩童取下卡在树梢的风筝,白发间的柔和取代了往日的冷漠——这是九域从未有过的景象,像一幅流动的“众生共守图”,温暖而鲜活。

墨尘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步在集市中,像一个普通的旅人。胸口的竹简与剑穗贴在衣襟内,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是他与过往初心的羁绊。他不再有玄印的加持,也没有了功法代价的束缚,只是凭着一身对平衡之道的领悟,行走在九域各地,看众生如何践行“自渡”的真意。

“这位先生,要买一本《共守篇》吗?”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捧着小册子跑过来,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山长说,读了这个,就能明白怎么守护家啦!”

墨尘笑着接过小册子,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是白鹿书院山长的手笔,却多了许多百姓的批注——有老农写下“守田即守心”,有工匠刻上“精工即正道”,还有修士添了“护生即护道”。这些朴素的话语,比任何高深的功法都更贴近“平衡之道”的本质。

“谢谢你,小姑娘。”墨尘付了铜钱,将小册子揣进怀里,“你知道什么是‘自渡’吗?”

小姑娘歪着脑袋想了想,指着不远处修补牛车的魔修和放风筝的道修:“山长说,‘自渡’就是不做坏事,帮别人,就像那位黑袍叔叔和白胡子爷爷一样!”

墨尘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原来,平衡之道从来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藏在每个人的日常里,藏在守护与互助的初心之中。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人群朝着东莱郡的城门涌去,墨尘顺着人流望去,只见一名儒修匆匆跑来,脸上带着焦急:“不好了!城西的‘静心谷’出事了!谷中修士陷入了‘执念幻境’,说要重建‘天道秩序’,否则九域会再次混乱!”

集市瞬间安静下来,百姓们脸上的笑容褪去,露出一丝担忧。毕竟,天道的阴影在他们心中盘踞了太久,哪怕如今安宁,也怕再次回到过去的日子。

“大家别慌!”墨尘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坚定,“静心谷的修士只是对‘自渡’有了误解,我们一同前去,帮他们找回初心。”

“墨尘先生!”有人认出了他,眼中闪过一丝依赖,“有您在,一定能解决的!”

墨尘轻轻摇头,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不,不是我能解决,而是我们一起。九域的平衡,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我们每个人的初心。”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百姓们渐渐平静下来。之前修补牛车的魔修放下工具,握紧腰间的止戈刀:“我愿同去!魔修的‘自渡’,就是帮人破除执念!”

放风筝的道修也走过来,拂尘轻挥:“道门的‘自渡’,是引导而非强制,我也去!”

很快,集市上的百姓们纷纷响应,有提着锄头的老农,有拿着工具的工匠,还有捧着佛灯的居士——他们没有强大的力量,却有着最纯粹的初心,想要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一行人朝着静心谷走去,路上,墨尘看到归墟信鳞亮了起来,蓝光中带着安心的气息——鲛人首领传来消息,归墟海的珊瑚林已恢复如初,鲛人族群正与人间的工匠一起搭建跨海石桥,连接天外三境与九域,让平衡之道传递得更远。

静心谷的入口,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色雾气,雾气中带着熟悉的“执念之气”,却不是天道余孽的毁灭之力,而是修士们内心的恐惧与迷茫。

“里面的修士听着!天道已灭,平衡之道已立,你们为何还要执着于重建秩序!”魔修朝着谷内喊道,声音穿透雾气。

“闭嘴!”谷内传来一声怒喝,一道灰色的光刃劈出,却在中途停住——显然,里面的修士还有理智,不愿伤及无辜,“若没有天道秩序,四道必再次争斗,九域必乱!你们这些凡人不懂,只有重建秩序,才能换来长久安宁!”

“秩序不是靠强制,而是靠初心!”墨尘走上前,声音透过雾气传入谷内,“当年天道以秩序为名,束缚众生,让四道争斗,让百姓受苦,难道你们忘了吗?如今的安宁,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坚守初心,而非被秩序捆绑!”

谷内陷入沉默,灰色雾气微微波动,显然里面的修士在挣扎。

墨尘继续说道:“你们看谷外的百姓——老农守田,工匠精工,修士护生,他们没有被秩序束缚,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九域。这才是真正的平衡之道,是‘自渡’的真意!”

话音刚落,谷内传来一声叹息。灰色雾气渐渐散去,露出静心谷的真面目——谷中修士们盘膝而坐,眉心泛着淡淡的灰光,正是被“秩序执念”困住的征兆。为首的修士缓缓睁开眼,眼中满是迷茫:“可……若没有秩序,人心易乱,到时候怎么办?”

“人心不会乱,只要初心还在。”墨尘走进谷中,从怀里取出那本带着百姓批注的《共守篇》,递给为首的修士,“你看,这些百姓没有高深的修为,却明白‘守心即守序’的道理。秩序不是靠外力强加,而是靠内心的坚守——守家园,守正道,守真意,这便是最稳固的秩序。”

为首的修士接过《共守篇》,指尖拂过百姓的批注,当看到“守田即守心”四个字时,身体猛地一颤。他想起自己当年修行的初心,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天道秩序,而是为了守护谷中百姓不受战乱之苦。眉心的灰光渐渐消散,眼中恢复了清明:“我……我明白了,是我混淆了‘秩序’与‘初心’,错把强制当作了守护。”

随着他的醒悟,谷中其他修士的执念也渐渐化解,灰色雾气彻底消散。他们站起身,朝着墨尘与谷外的百姓深深一拜:“多谢诸位点醒,我等愿放下执念,与众生一同践行‘自渡’之道。”

百姓们欢呼起来,静心谷的修士们也露出了释然的笑容。阳光洒进谷中,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

墨尘看着这一幕,胸口的竹简与剑穗轻轻发烫,仿佛简清言与凌霜华在为他欣慰。他知道,这便是他如今的“使命”——不是冲锋陷阵,而是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众生的初心,让平衡之道在九域生根发芽。

离开静心谷时,夕阳已西斜。东莱郡的百姓们拉着墨尘的手,邀请他留下做客,墨尘笑着婉拒:“九域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看看,我要把大家的初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背着行囊,朝着西漠的方向走去。沿途,他看到白鹿书院的儒生们在田间讲学,将《共守篇》的道理融入农耕;看到须弥山的佛修们走出山门,在城镇中开设医馆,用医术渡人;看到天罡盟的道修们与幽冥渊的魔修一起,在边境巡逻,守护着九域的安宁。

走到西漠时,当年种下的树苗已长成小树,绿洲扩大了一倍。一名白发老者坐在树下,给孩子们讲述着“星骸之战”的故事,却没有渲染墨尘的英勇,而是着重讲了百姓们如何拿起农具守护家园,讲了四道修士如何放下成见并肩作战。

“爷爷,那个叫墨尘的先生,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只是个普通人吗?”一个孩子问道。

老者笑着点头,指了指远处正在帮百姓打井的墨尘:“他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个坚守初心的普通人,就像你,像我,像我们所有人一样。”

墨尘恰好回头,与老者的目光相遇,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夜幕降临,墨尘坐在绿洲的泉边,取出胸口的竹简与剑穗。月光洒在竹简上,简清言的字迹泛着淡淡的金光;剑穗在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凌霜华在无声陪伴。他想起妙音残识留下的“渡人先渡己”,想起鸿蒙生灵的“自渡即自由”,想起九域众生的坚守与互助,心中一片平静。

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是西漠的百姓在传唱新的歌谣:“月光照,人心暖,守初心,共平安;佛魔非,道儒伴,自渡者,天地宽……”

歌声穿过沙漠,传到归墟海,鲛人族群跟着哼唱;传到须弥山,佛修们的诵经声与之和鸣;传到白鹿书院,儒生们提笔记录,将歌谣写进《共守篇》;传到天罡盟与幽冥渊,修士们的玄力随着歌声流转,化作守护的光罩。

墨尘站起身,望着九域的方向,眼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的旅程还在继续,但九域的平衡之道已深深扎根在众生心中,再也不会被轻易打破。丹田内,虽然没有了玄印,却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流转,那是众生初心汇聚的光,是比任何功法都更强大的“平衡之力”。

他抬手一挥,将竹简与剑穗放在泉边的石头上——这两件承载着过往的信物,不必再由他独自守护,它们属于九域,属于所有坚守初心的人。

“清言,霜华,妙音,”墨尘轻声呢喃,声音被风吹向远方,“你们看,九域的长明灯,终于由众生一同点亮了。”

月光下,墨尘迈开脚步,朝着九域的深处走去。他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却又像是化作了九域的一部分,与山川河流、百姓修士一同,守护着这份由初心铸就的安宁。

九域的风,带着歌谣的旋律,吹遍每一个角落。没有了玄印的强制平衡,没有了天道的束缚枷锁,只有众生的初心在传递,只有自渡的真意在延续。这便是《四极玄穹录》最终的结局,不是某一个英雄的传奇,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初心谱写的篇章——

长明非天,是众生共照;

自由非境,是初心永传。

自渡者,人恒渡之;

守心者,天不负之。

夜色渐深,九域的灯火却愈发明亮,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照亮了过去的伤痕,也点亮了未来的希望。而墨尘的身影,早已融入这灯火之中,成为了“众生自渡”路上,最温暖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