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大名着穿梭记 > 第98章 和平愿:岁岁丰收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章 和平愿:岁岁丰收年

初夏的阳光像一层薄纱,温柔地铺在梁山的麦田里。新安装的银色滴灌设备顺着田垄蜿蜒,细小的水流从喷头中均匀渗出,在土壤表面晕开浅浅的湿痕,滋润着刚冒头的嫩绿麦尖。微风拂过,麦尖轻轻摇晃,像是在跟水流道谢。

老周蹲在田埂上,膝盖上搭着块靛蓝色土布,手里捧着 007 传来的 “智能灌溉手册”。手册边缘被他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他眯着眼睛,手指点着 “灌溉频率” 那栏,又抬头看了眼麦田,然后伸手拧动滴灌管上的旋钮。“按这手册说的,每隔三天浇一次,每次半小时正好。” 他转头对身边的村民王大叔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你看这水流,不大不小,既能让麦苗喝饱,又不会淹了根,比咱们以前天不亮就挑着水桶跑遍田埂省心多咯!”

我和小石头并排蹲在田边的空地上,面前的竹篮里装着改良后的新麦种。这麦种是现代农业专家根据梁山土壤酸碱度调优的,颗粒比去年的大一圈,捏在手里沉甸甸的,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米黄色光泽。“小石头,你看这麦种,是不是比去年咱们种的饱满多了?” 我捏起一粒递到他眼前,他凑过来仔细瞧,小鼻子几乎要碰到麦种。

“真的大好多!” 小石头眼睛亮闪闪的,他学着我的样子,小心翼翼捏起一粒麦种,轻轻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土坑,再用指尖拢起细土慢慢盖上,动作轻得像在呵护刚出生的小鸡。盖完还不忘用手掌轻轻按一下,仿佛这样能让麦种更快扎根。

不远处,李逵正带着近战队的五个队员用 “简易播种器” 播种。这播种器是木质的,顶部有个漏斗,底部钻了均匀的小孔。李逵双手扶着播种器,大步往前推,麦种顺着漏斗滑进土里,留下一行整齐的痕迹。他额头上渗着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田埂上,却浑然不觉,还咧着嘴笑:“俺以前种麦,都是抓着种子往地里撒,有的地方挤得慌,有的地方空一大片。现在有这‘神器’,种出来的麦子肯定长得齐整整的,收的时候都不用费劲儿找!” 说着,他还故意加快速度推了一段,引得队员们笑着跟他比拼。

宋江和吴用站在田埂最高处,身后跟着两个捧着文书的小吏。吴用轻轻扇着羽扇,目光落在麦田里忙碌的人群上,语气里满是欣慰:“去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为灌溉的事发愁,一场旱灾就差点让麦子减产。如今有了滴灌设备和改良麦种,再加上大伙儿齐心照料,今年的丰收肯定跑不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宋江,“这‘和平愿’说穿了,不就是让百姓岁岁有粮收,年年能安稳过日子嘛。”

宋江点点头,手指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炊烟在蓝天下慢慢散开,和麦田的绿意相映成趣。“等秋收了,咱们还按去年的规矩办丰收宴,再派些人去周边桃花村、李家庄送帖子,邀请乡亲们来尝尝这古今智慧种出来的新麦。让大家都看看,咱们梁山不仅能保平安,还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接下来的几个月,梁山上下都围着麦田转。每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扛着锄头、提着水壶往田里赶。王大叔会蹲在滴灌管旁,逐个检查喷头,发现有堵塞的,就用细铁丝小心疏通;张婶则带着几个妇女,蹲在麦田里拔草,手指在麦垄间灵活穿梭,生怕碰伤麦苗。

午后日头最烈时,近战队的队员们会扛着装满草木灰的麻袋来帮忙施肥。这草木灰是 007 教大家做的 —— 把烧过的秸秆、树枝收集起来,敲碎后混合腐熟的农家肥,既能给麦苗补养分,又不会污染土壤。李逵扛着麻袋走在最前面,脚步重得踩得田埂都发颤,他把草木灰均匀撒在麦垄间,还不忘跟队员们打趣:“咱们这肥撒得匀,麦子肯定长得比俺还壮!”

傍晚时分,夕阳把麦田染成金红色,孩子们就会跟着大人来田埂上。小石头带着几个小伙伴,手里拿着用麦秆编的小风车,一边跑一边唱自编的 “丰收谣”:“滴灌转,麦种好,秋天收麦堆得高;梁山好,百姓笑,岁岁平安乐逍遥……” 清脆的歌声在田野间回荡,大人们听着,手里的活都慢了几分,脸上却忍不住露出笑容。

可就在麦子长到半尺高时,麻烦来了。一天清晨,王大叔突然在田埂上喊:“不好了!麦子上长虫子了!” 大家赶紧围过去,只见几片麦叶上爬着细小的蚜虫,有的麦叶已经被啃得发黄卷曲。村民们顿时慌了,李大爷急得直跺脚:“这蚜虫要是不除,用不了几天,整片麦子就都要被它们毁了!”

我赶紧跑回帐中,抓起时空中继器练习 007。她听完我的描述,没过十分钟就发来了 “生物防治法” 的视频 —— 用晒干的艾草和红辣椒加水煮,放凉后过滤,装进喷雾器喷洒就能除虫。我拿着视频跑回麦田,老周一看就拍板:“这法子好!咱们梁山艾草多的是,现在就动手!”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山坡上割艾草,有的回家翻找干辣椒。田边很快架起了大锅,柴火 “噼啪” 作响,锅里的水渐渐变成深褐色,艾草和辣椒的混合香气飘满了麦田。小石头也凑过来帮忙烧火,小脸蛋被火烤得通红,却不肯挪地方。等水放凉,大家把水装进现代带来的喷雾器,两人一组,仔细喷洒每一片麦叶,连叶背都没放过。

三天后,蚜虫真的消失了,发黄的麦叶也重新变得翠绿。李大爷蹲在田里,摸着恢复生机的麦苗,眼眶有些发红:“以前遇到病虫害,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麦子减产,心疼得夜里都睡不着。现在有了这些好法子,再也不用怕虫子毁庄稼了!”

时间像被风吹着走,转眼就到了秋收。梁山的麦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麦穗压得麦秆弯了腰,风一吹,麦浪翻滚,“沙沙” 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唱丰收的歌。空气中满是新麦的清香,深吸一口,都能尝到淡淡的甜味。

天还没亮,村民们和弟兄们就扛着工具往田里赶。张大叔挥舞着现代改良的镰刀,这镰刀刀刃锋利,刀柄裹着防滑布,他割麦的动作又快又稳,一束束麦子整齐地堆在身后。“这镰刀就是好用!以前的老镰刀割不了几下就钝了,这把割一亩地都不用磨!” 他笑着擦了擦汗,脸上沾了点麦糠也不在意。

李逵推着简易麦车,车斗里很快就堆满了麦穗。他力气大,推着车在田埂上跑得飞快,还不忘回头喊:“大伙儿加把劲!中午张婆婆要给咱们做新麦粥!” 队员们一听,干劲更足了,田埂上满是欢声笑语。

脱粒的地方更热闹,时迁改良的 “脚踏脱粒机” 旁围了不少人。这脱粒机是他照着现代脱粒机的原理,用硬木和铁条做的,几个人轮流踩着踏板,滚筒 “嗡嗡” 转动,麦穗放进去,金黄的麦粒就顺着出口掉出来,又干净又快。“俺们这机器,一天能脱粒二十石麦子!” 时迁叉着腰,得意地跟大家炫耀,“以前用石臼脱粒,几个人忙一天也就能脱两三石,现在这效率,翻了快十倍!”

晒谷场上更是一片欢腾。竹席铺满了整个场地,村民们把脱粒后的麦子均匀摊开,金色的麦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碎金子。孩子们在晒谷场边跑来跑去,有的帮着捡散落的麦粒,有的追着麦糠跑,笑声比天上的鸟儿还响亮。

张婆婆带着几个妇女在晒谷场旁支起了灶台,大锅里的新麦粥 “咕嘟咕嘟” 冒着泡,香气飘得老远。她掀开锅盖,用勺子搅了搅,白花花的粥里浮着几颗红枣,看着就诱人。“西西姑娘,快来尝尝今年的新麦粥!” 她盛了一碗递过来,粥碗边缘还冒着热气,“今年的麦子甜,煮出来的粥也比去年的香,你快尝尝。”

我接过粥碗,吹了吹,喝了一口。清甜的麦香在嘴里散开,带着红枣的微甜,还有阳光的温暖和土地的芬芳。这碗粥里,有现代技术的助力,有梁山众人的汗水,更有和平日子里的踏实与幸福。我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烫得舌尖发麻,却舍不得放下碗。

秋收忙了整整五天,终于结束了。老周拿着账本,站在晒谷场中央大声宣布:“今年咱们梁山共收新麦八百石!比去年多了两百石,创下咱们梁山这么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他话音刚落,晒谷场上就爆发出欢呼声,李逵甚至把草帽扔到了天上。老周又笑着补充:“不光麦子,冬季种的番茄、黄瓜也收了不少,够咱们全村人吃到明年春天,还能留些跟周边村镇换些布料、农具!”

“丰收宴开始咯!” 随着李逵的大嗓门,晒谷场上顿时热闹起来。长条木桌摆满了场地,桌上放着新麦做的麦饼、麦粥,还有用新收蔬菜做的菜肴 —— 番茄炒蛋红黄绿相间,凉拌黄瓜撒着蒜末,清炒青菜绿油油的,都是我和 007 教村民们做的现代家常菜。

周边村镇的乡亲们也来了。桃花村的王老伯背着个酒坛,里面是自家酿的桃花酒,他笑着把酒坛放在桌上:“俺们村今年收成也不错,这酒是特意带来给大伙儿尝尝的!” 李家庄的村民扛着一筐烤栗子,栗子还热乎着,香气扑鼻;杏花村的代表提着一篮野果,红的、黄的,看着就新鲜。大家围着桌子坐,像一家人一样热闹。

“这第一杯,咱们敬丰收!” 宋江端着酒碗站起来,声音洪亮,酒碗里的酒晃出了小水花,“感谢现代的好技术,感谢大伙儿这一年的辛苦,让咱们迎来了这么好的收成!愿咱们梁山岁岁有丰收,百姓年年享平安!”

“愿岁岁丰收!愿年年平安!” 众人齐声喊,酒碗碰撞的脆响、孩子们的笑声、乡亲们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在梁山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我走到晒谷场中央,从帆布包里拿出时空中继器,按下通话键。很快,007 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她身后的实验室里还摆着一袋梁山的新麦种 —— 那是我之前带回去的,现在成了研究所的 “珍贵样本”。“西西,丰收宴看着好热闹啊!”007 笑着挥手,手里还端着一碗粥,“我这边也煮了新麦粥,咱们隔空碰个杯,祝梁山年年都有好收成!”

“好!也祝咱们友谊长存!” 我举起酒碗,对着屏幕里的 007 轻轻一碰,心里暖烘烘的。虽然隔着时空,但这份喜悦和情谊,却紧紧连在一起。

宴席上,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老周跟乡亲们讲滴灌设备怎么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李逵绘声绘色地说用新镰刀割麦多痛快,还拿起镰刀给大家演示;孩子们围在屏幕前,七嘴八舌地问 007 “现代的麦子是不是也这么香”“现代有没有麦饼”,007 耐心地一一回答,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明年咱们还要种更多新粮!” 吴用扇着羽扇,笑着对大家说,“我已经跟 007 商量好了,她会帮咱们引进抗旱的玉米种。咱们在麦田旁边开辟一片玉米地,到时候秋天既能收麦子,又能收玉米,粮食就更丰富了!”

“好啊!” 乡亲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桃花村的王老伯甚至说:“要是玉米种得好,明年俺们村也跟着种!”

夕阳西下,丰收宴渐渐接近尾声。大家一起收拾场地,把剩下的麦饼、粥分装成小份,每家都能带走一些。李逵扛着一袋新麦,大步走到我面前,把袋子往我手里塞:“西西,这袋麦种你收好!是俺特意挑的最饱满的,明年咱们一起种玉米,肯定能收更多粮食!” 他的手掌粗糙,却带着温暖的力量。

我接过麦种,袋子沉甸甸的,贴在怀里很踏实。这袋麦种,是今年丰收的见证,更是明年希望的种子。我知道,只要大家还像现在这样齐心,还愿意学着用新方法,梁山就会年年有丰收,岁岁享平安。

回到帐中,我点亮油灯,翻开 “梁山日志”。油灯的光柔和地洒在纸页上,我拿起从现代带回的钢笔,一笔一划地写:“今日秋收结束,共收新麦八百石,蔬菜产量亦创新高。傍晚于晒谷场举办丰收宴,邀周边村镇乡亲共享喜悦。这份丰收,是古今智慧融合的果实,是众人汗水浇灌的回报,更是和平日子最珍贵的印记。”

我顿了顿,继续写:“咱们常说的‘和平愿’,从不是一句空口号。它是田埂上沉甸甸的麦穗,是村民脸上藏不住的笑容,是大家一起扛着农具往田里走的身影。未来,咱们还要引进更多新作物、新工具,守好这片田,护好这份和平,让梁山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让‘终章启新?成长永续’的路,一直走下去。”

写完,我合上日志,望向窗外。月光洒在晒谷场的竹席上,泛着淡淡的银光;远处传来村民们的谈笑声,还有水泊边水车 “吱呀吱呀” 的转动声,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人心里格外平静。

夜里,我做了个甜甜的梦。梦见明年的梁山,麦田旁边多了片玉米地,玉米长得比人还高,金黄的玉米穗垂在秆上;蔬菜园里,番茄红得像小灯笼,黄瓜绿得发亮;晒谷场上,麦子和玉米堆成了小山,村民们笑着把粮食装袋;冬天,大家围在暖和的帐里,吃着玉米饼,聊着明年要种的新菜,007 也坐在其中,跟大家一起笑。

醒来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我走到帐外,清晨的风带着麦香和泥土的气息,吹在脸上很舒服。望着远处空荡荡的麦田,我心里满是坚定。新的一天开始了,要跟 007 确认玉米种的消息,要帮老周整理明年的播种计划,要教孩子们认玉米的图片。

太阳慢慢升起来,金色的光洒在水泊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把碎金子。我知道,只要心里还装着 “岁岁丰收” 的盼头,还愿意为这份盼头多走一步、多学一点,梁山的日子就会一直这么好,“和平愿” 也会一直守下去,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第二天清晨,我刚走到晒谷场,就看见老周蹲在竹席上,手里捧着一堆麦种,正仔细挑选。他的头发上沾了点麦糠,却浑然不觉,看见我来,赶紧招手:“西西姑娘,你看这麦种,颗粒多饱满!明年咱们种上玉米,再用上滴灌,肯定又是一个好年景!”

我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水泊。朝阳的光洒在水面上,暖融融的,像在为梁山的未来,镀上一层永远不会褪色的希望。岁岁丰收,年年平安,这就是我们的 “和平愿”,也是我们一直要守护的,最珍贵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