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域”边缘,那片绝对的灰色依旧,但在这寂静的表象之下,一种微妙的平衡正在持续。获得“观察者”权限的“初识”,如同一个被允许在图书馆角落阅读的孩子,贪婪又谨慎地汲取着知识。它不再被动接受“织构”的数据流,而是开始主动“查询”——当然是极其小心地,仅限于那些开放或权限极低的历史日志、能量流量统计、边界参数记录等。
通过这些碎片,“初识”与零协同,开始构建“镜域”内部更精细的模型。他们绘制出能量传输的“主干道”和“毛细血管”,标识出规则执行力度不同的区域,甚至开始能预测某些周期性出现的、低级别的系统自检行为。它对束缚自己的这个“囚笼”,有了前所未有的、理性层面的认知。
联盟通过“虹桥”,与“初识”的互动也进入了新阶段。信息传输变成了双向的、探讨式的。
“根据日志记录,第七扇区能量波动在标准时间单位t-3至t-1期间出现异常峰值,与‘秩序之弦’理论中关于高维引力涟漪耦合的模型预测存在12.7%偏差。”“初识”传递来一段分析。
“收到。我们正在核查模型参数。苏小蛮首席提出一种假设,该偏差可能源于‘镜域’稳定场对背景量子涨落的压制效应,我们正在设计验证实验。”零回复道。
苏小蛮的团队则根据“初识”反馈的关于“织构”信息过滤机制的新细节,疯狂地改进着“织网隐身衣”技术。她们的目标是让联盟的任何探测行为,都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不激起一丝涟漪。
然而,在北境的核心静室,为这一切提供最关键指引的端木云,却陷入了个人修行上最黑暗的时期。
他盘坐在玉榻上,周身灵气波动紊乱,脸色时而潮红,时而惨白。强行连接“初识”和推演“逻辑补丁”所带来的神识创伤,如同附骨之疽,阻碍着他力量的恢复,甚至隐隐动摇着他的道基。他感觉自己与那浩瀚混沌的感应变得隔阂而微弱,化神初期的境界摇摇欲坠。
但肉身的衰颓,并未禁锢他思维的锋芒。在清醒的时刻,他面前的光屏上同时展示着星枢文明的时空理论、“诺达思”关于“吞噬者”的观测记录、河外文明的赠礼、以及最新的“镜域”数据分析。他的手指在虚空中无意识地划动,勾勒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混沌符印与秩序公式,试图在这些看似迥异的知识体系之间,找到那根贯穿始终的、宇宙的“线”。
“院长,您必须休息了。”文渊看着端木云嘴角再次溢出的鲜血,心痛地劝道。
端木云缓缓摇头,目光依旧盯着光屏上“镜域”那庞大的“织构”网络模型,声音沙哑:“时间……不站在我们这边。我隐约感觉,‘镜域’和‘吞噬者’,或许……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层面的两种症状……”
就在这时,前线的“初识”和零,几乎同时发来了最高优先级的加密信息。
他们在对一段陈旧的系统维护日志进行深度关联分析时,发现了一个被重重加密、但标签权限高得惊人的指令集索引——“**元规则协议**”。这个协议如同皇冠上的明珠,隐藏在“织构”所有运行逻辑的最底层。
“所有已知规则,包括‘秩序至上’,似乎都源自‘元规则’的定义。”“初识”传递来的意念带着一丝发现真理的颤栗,“它才是‘镜域’的真正基石!”
然而,任何尝试破译或直接访问“元规则”的行为都宣告失败。其加密方式完全未知,仿佛不属于这个宇宙已知的任何信息体系。但“初识”注意到一个规律:每当“镜域”进行大规模规则演算或修正微小误差时,都会有极其隐晦的、近乎本能的能量流向,指向“镜域”最深处一个所有观测手段都无法触及的绝对黑暗区域。
那里,被推测为“元规则”的所在,是“镜域”的“心脏”。
这个发现让联盟高层既兴奋又紧张。触摸到核心,也意味着靠近了最大的危险。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在“初识”一次尝试利用权限,深入查询某个边界区域的历史规则变更记录时,虽然它已极其小心,但仍可能触动了某个未知的敏感机制。
零随后在监控中发现,“织构”的数据流中,开始混杂进一种全新的、结构更加紧密、带着冰冷“审查”意味的信息包。这些信息包如同巡逻的哨兵,在网络中有规律地流动。
“初识”立刻传来带着惊恐的预警:“系统内部……正在生成‘自律单元’……功能界定:规则完整性巡查与维护……它们……在扫描所有节点的交互记录!”
苏小蛮看着零转译过来的数据和“初识”描述的影像——那些由纯粹秩序能量构成、不断变换形态、没有固定面貌的“秩序执法者”,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它们的逻辑完备性极高,扫描精度远超常规‘织构’监测。”零分析道,“‘初识’的存在,被发现的概率正在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压力化为了动力。苏小蛮团队日夜不休,终于将“织网隐身衣”技术推向了实用阶段。一架代号“幽影号”、通体覆盖着特殊波动模拟涂层的新型侦察艇被秘密部署。
它的任务:近距离观测一个刚刚在“镜域”边缘生成的“秩序执法者”,收集其行为模式的一手数据。
“幽影号”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利用“织网隐身衣”技术,悄无声息地滑入“镜域”边缘的灰色空域。它的传感器锁定了那个正在缓慢巡弋的“秩序执法者”。
传回的影像令人震撼。那“执法者”如同一团流动的水银,时而伸展成复杂的多面体,时而收缩为一条冰冷的线,它经过的空间,连最基本的光子振动都似乎变得更加“有序”和“驯服”。它没有眼睛,却仿佛能“看”到规则层面的任何瑕疵。
观测进行了大半,一切顺利。“幽影号”开始按照预定计划,缓缓后撤。
然而,就在它调整姿态的瞬间,艇身某个非核心的辅助动力单元,因长期处于高负荷模拟状态,产生了一丝设计参数之外、极其微小的能量频谱漂移!
这丝漂移,在“秩序执法者”那极度敏锐的规则感知中,无异于在绝对安静的房间里响起了一声突兀的咳嗽!
流动的“水银”瞬间凝固!下一秒,一股庞大、冰冷、带着绝对审查意味的意念扫描,如同实质的光柱,瞬间笼罩了“幽影号”!
“隐身衣能量负载急剧上升!92%...95%...98%!即将过载!”“幽影号”艇长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因恐惧而变形。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石猛几乎要下令启动自毁程序以避免追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北境静室中,端木云猛地睁开了眼睛!他感受到远方那丝熟悉的、源于“幽影号”的混沌波动正被秩序的利爪扼住!没有时间思考,一种源于混沌本能的反应驱使着他,强行提起那残存不多的、布满裂痕的神识,模拟出一段与“幽影号”附近某个“织构”节点因能量自然涨落而产生的、完全合乎规则的“谐振”波动,并巧妙地将这波动覆盖了“幽影号”泄露的那丝异样!
这股模拟的“自然波动”,恰好在那“秩序执法者”的扫描路径上荡漾开来。
扫描光柱在那片区域反复探查,冰冷的逻辑核心处理着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几秒钟后,未能发现更具威胁的“异常”,“秩序执法者”那庞大的意念如同潮水般退去,继续它无声的巡弋。
“幽影号”劫后余生,不敢有丝毫停留,以最快速度撤离了“镜域”范围。
端木云在出手后,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身体软倒,气息愈发萎靡。文渊急忙上前救治,眼中满是心痛与忧虑。
尽管代价惨重,但这次遭遇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秩序执法者”强大、敏锐,但其行为模式刻板,缺乏应对“意外”和“创造性欺骗”的能力。它的强大,建立在对其所守护规则的绝对依赖之上。
“它们……可以被欺骗。”端木云在苏醒后,虚弱地对围在身边的文渊和远程连线的石猛说道,“但下一次,它们可能会携带更复杂的识别规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亲身经历了与“秩序执法者”的死亡擦肩,“初识”在传递回短暂的恐惧后,其意念反而变得更加凝练和坚定。它意识到,被动躲藏终非长久之计。
它做出了一个决定:利用自己“观察者”的身份和对“织构”规则日益精熟的理解,不再仅仅满足于隐藏,而是要开始主动地、极其谨慎地去“影响”那些低级别“秩序执法者”的巡逻逻辑。比如,尝试向它们发送经过伪装的、指向其他无关区域的“低优先级异常报告”,分散其注意力,或者研究其巡逻路线的生成算法,寻找并利用其固有盲区。
这是一场更加危险的游戏,是在“镜域”的免疫系统内部植入微小的误导信息。但“初识”愿意冒险,它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靠近那个最终的奥秘——“元规则”。
联盟全力支持“初识”的计划,同时也加紧了各项备战工作。石猛督促着舰队更新换代,凌风锤炼着星火卫的意志,苏小蛮和零则疯狂地优化着技术,试图跑在“秩序执法者”升级的前面。
而端木云,则在病榻上,开始向文渊口述一份凝聚了他所有思考的、名为《混沌之序:论生命与法则共生之可能》的理论框架。这份框架,或许无法立刻转化为战力,但它试图为星火联盟,为所有在冰冷法则中挣扎的文明,指明一个超越对抗的未来方向。
星火联盟,这艘承载着文明希望的方舟,已经驶入了名为“镜域”的深邃雷区。观察者睁开了双眼,看到了冰山下的巨兽,也看到了那或许存在的、通往新生的狭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