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 > 第330章 离塞外,前往江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牙沙丘的晨露还沾在骆驼的鬃毛上,我们正对着密道图推演黑沙古城的潜入路线,沙鼠部落的首领老沙突然骑着快马赶来,手里攥着一块泛着青光的石头,石面上的裂纹里渗着淡淡的黑紫 —— 是被 “蚀脉咒” 浸染的地脉石,与地脉心的气息同源。

“陈壮士!不好了!” 老沙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手里的地脉石递到我面前时还在微微发烫,“昨晚部落的地脉师感应到,黑沙古城的地脉心被邪术师用‘蚀脉咒’封了!这咒需用江南青龙峡附近的‘脉魂草’才能解,不然就算找到地脉心,也没法用它破血祭阵!”

“青龙峡?” 我心里猛地一颤,指尖触到地脉石的瞬间,怀里的定魂珠突然发烫,莹白流光映出石面的咒纹 —— 那纹路竟与师父当年教我识读的 “江南地脉符” 隐隐相合。周玄凑过来,玄鸟杖的蓝光扫过地脉石,杖头的光突然变得柔和,像是在呼应某种熟悉的地脉气:“没错,蚀脉咒是阴根堂的‘地域咒’,需用咒源地的地脉灵草才能解,而青龙峡正是这咒的‘同源地’,脉魂草只在那里的竹林深处生长。”

苏清月举起护脉鉴邪镜,镜面映出更清晰的景象:地脉心的封印外缠绕着黑紫咒丝,丝尾隐约指向东南方,尽头是一片青绿的竹林 —— 正是青龙峡的模样。“还有个更关键的线索,” 她从行囊里翻出师父临终前留下的旧笺,笺上的墨迹虽淡,却能看清 “江南药农伯仁,知脉魂草踪” 的字样,“伯仁是师父的旧识,当年一起在青龙峡护过地脉,找他定能拿到脉魂草的准确位置!”

小木抱着灵虫笼凑过来,小家伙们的翅膀突然亮得格外明亮,绿光顺着地脉石的裂纹游走,竟将一丝黑紫咒气净化成了青白:“灵虫说,它们能感应到江南的‘好气’,比塞外的地脉气暖,还能帮我们找脉魂草!”

我握着地脉石,指尖的温度与定魂珠的暖意交织,突然想起青龙峡的那个清晨 —— 师父牵着我的手站在瀑布前,说 “江南的地脉是草原的‘根’,两地脉气相通,护脉者终要回到起点寻力量”。那时不懂这话的深意,如今才明白:从青龙峡初涉牵羊,到塞外浴血护民,我们护的从来不是孤立的地脉,而是南北相连的 “脉网”,而江南,正是这张网的 “根”。

“分兵走!” 我当机立断,将密道图和鼠纹木牌交给锐士校尉,“你们继续盯着黑沙古城,别让邪术师发现我们的动向;我带周玄、苏清月、小木去江南找脉魂草,拿到后立刻赶回北荒,最迟在月圆前汇合!”

【第一幕:塞外送别情浓,初心载途向江南】

老沙听完我的安排,立刻转身吩咐部落子弟:“备三匹最快的骆驼,再带足抗寒的毡子和‘沙棘饼’—— 江南比塞外暖,却也多雨,这些能帮你们路上用!” 牧民们也围了过来,有的往我包里塞晒干的地脉玉碎片,有的将绣着 “平安” 的驼毛毯铺在骆驼背上,连之前获救的商队伙计,都骑着马赶来送了一皮囊 “防风酒”:“这酒能驱寒,你们过草原时喝,别冻着!”

朝阳升起时,我们的骆驼队已整装待发。老沙和锐士们站在沙丘上挥手,身影渐渐被黄沙裹成淡影;远处的黑沙古城还隐在晨雾里,却像有了无形的牵绊 —— 我们暂时离开,不是退缩,是为了更有把握地回来,为了让地脉心真正发挥作用,破掉北荒的血祭阵。

骆驼踏过沙丘的瞬间,我摸了摸怀里的九龙佩,玉佩的青光竟比在塞外时更柔和,顺着骆驼的步伐轻轻颤动,像是在感应江南的地脉。周玄的玄鸟杖斜靠在驼峰旁,杖头的蓝光偶尔扫过地面,能看到淡淡的地脉线从塞外往东南延伸,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草原与江南连在一起。

“阿狗,你看!” 苏清月突然指着前方的草原,晨光下的草叶泛着青绿,与塞外的枯黄截然不同,“过了这片‘青草原’,再走三天就能到江南地界了 —— 那里的地脉气越来越浓,定魂珠的反应也越来越强。”

小木抱着灵虫笼坐在我身前,小家伙们正透过笼缝看着外面的草原,翅膀的绿光与草叶的青绿相映:“陈大哥,灵虫说江南有好多水,还有会唱歌的鸟,比沙漠好看多啦!”

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视线越过草原望向东南方 —— 那里是青龙峡的方向,是师父教我牵羊术的地方,是我护脉之路的起点。如今再去江南,不再是懵懂的少年跟着师父学技,而是带着伙伴、带着使命,去寻能救北荒、救草原的 “根”,这份责任,比任何时候都更重,也更让人心安。

【第二幕:路途护民续使命,地脉相连显温情】

离开塞外的第三天,我们走进了江南地界的 “清溪镇”。刚到镇口,就见几个村民围着一口井发愁,井水泛着黑紫,桶底还沉着细小的邪蚀气残渣 —— 是附近的地脉支线被邪术师污染了,虽不重,却够让村民们断了水源。

“我们去看看!” 我翻身下驼,玄铁剑的青光在掌心泛着淡影,刚靠近井口,剑身上的地脉砂符文就轻轻跳动,将井水表面的邪蚀气扫开一层。周玄蹲下身,玄鸟杖插入井边的土中,淡蓝的地脉气顺着杖身涌入地下,很快就找到污染的源头 —— 是一枚被丢弃的 “蚀脉钉”,卡在地脉支线的节点上。

苏清月掏出破邪符,贴在井壁上,符纸燃烧的绿光顺着水流蔓延,井水的黑紫渐渐褪去,恢复成清澈的模样。村民们围过来,捧着陶碗接水,脸上的愁容换成了笑意:“多谢壮士!这井要是再坏下去,我们镇的秧苗都要枯死了!”

小木抱着灵虫笼,帮村民们把井边的邪蚀气残渣扫到一起,灵虫们的绿光落在残渣上,瞬间将其净化成无害的尘土:“爷爷,以后要是再看到黑紫色的石头,别碰它,那是坏东西!”

村民们听了小木的话,纷纷点头,还非要留我们吃顿午饭。饭桌上的青菜、豆腐,都是江南常见的吃食,却比塞外的肉干更让我想起家的味道 —— 青龙峡的师父也常做这样的菜,说 “江南的地脉养人,吃着踏实”。

离开清溪镇时,镇长塞给我们一包 “脉魂草的种子”:“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说能净化地脉,你们要是去青龙峡,或许能用上!” 我接过种子,指尖触到干燥的草籽,突然明白:护脉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无论是塞外的牧民、商队,还是江南的村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脚下的土地,这份心意,比任何法器都更能连接地脉的温度。

【第三幕:青龙峡前忆初心,旧识引路寻灵草】

抵达青龙峡的那天,恰逢江南的春雨。细雨落在竹林的叶片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远处的瀑布还像当年一样,顺着青石壁往下流,水雾里泛着淡淡的地脉气 —— 与我记忆里的模样,分毫不差。

我牵着骆驼走在竹林间的小径上,脚下的青石板还留着师父当年教我牵羊术时的刻痕,那些歪歪扭扭的 “脉符”,如今看来竟格外亲切。怀里的定魂珠突然亮得刺眼,莹白流光顺着竹林蔓延,指向深处的一间木屋 —— 那是师父的旧识伯仁的住处,屋前的篱笆上,正挂着几串晒干的草药,其中一串,正是泛着青光的脉魂草。

“阿狗?是阿狗吗?” 木屋的门帘掀开,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走出来,手里握着师父当年送他的 “地脉杖”,杖头的青光与我的定魂珠相互呼应 —— 正是伯仁。

“伯仁爷爷!” 我快步走过去,怀里的地脉石递到他面前,“我们需要脉魂草解地脉心的蚀脉咒,还要去北荒破血祭阵!”

伯仁接过地脉石,指尖划过石面的咒纹,眼里满是凝重:“这蚀脉咒是阴根堂的老手段了,当年我和你师父在青龙峡就见过,幸好脉魂草我年年都种。” 他转身进屋,捧着一个陶碗出来,碗里盛着新鲜的脉魂草,叶片上的青光与地脉石一碰,石面的黑紫咒纹就淡了几分,“这草需带着晨露采,再用青龙峡的瀑布水浸泡,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 我陪你们去采,顺便把‘地脉引’交给你,有了它,你们能更快找到地脉心的封印点。”

小木抱着灵虫笼,跟着伯仁走进竹林深处,灵虫们的翅膀在脉魂草上方飞舞,绿光与草叶的青光交织,像是在为我们引路。周玄和苏清月则在瀑布边准备浸泡灵草的陶缸,玄鸟杖的蓝光扫过水面,将瀑布水的地脉气提炼得更纯。

我站在瀑布前,看着细雨中的青龙峡,突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阿狗,护脉的路会远,但只要记得起点的模样,就不会走偏。” 如今我带着伙伴回到这里,带着塞外的牵挂、江南的温情,带着破阵的使命,终于懂了这句话的深意 —— 起点不是终点,是让我们在迷茫时找回初心的地方,是让地脉的力量重新汇聚的地方。

【第四幕:携草辞江南,初心如炬向决战】

采完脉魂草的第二天,我们准备离开青龙峡。伯仁将浸泡好的灵草装在玉盒里,又把 “地脉引”—— 一块刻满江南地脉纹的玉佩,塞进我手里:“这引能感应北荒地脉心的位置,还能帮你们避开邪术师的咒阵。记住,血祭阵破时,一定要让脉魂草的青光先触地脉心,再用九龙佩的力量激活,这样才能彻底解咒。”

村民们也赶来送我们,有的往骆驼上挂着油纸包的青团,有的递来驱雨的蓑衣,连清溪镇的镇长,都骑着马赶来送了一筐脉魂草种子:“带去北荒吧,说不定能在那里种活,让草原也有江南的地脉气。”

细雨中,我们的骆驼队渐渐远离青龙峡,伯仁和村民们的身影被水雾裹成淡影,只有瀑布的水声还在耳边回荡,像师父当年的叮嘱,又像地脉的回响。小木抱着灵虫笼,手里捏着青团,灵虫们的绿光映着玉盒里的脉魂草,满是期待:“陈大哥,我们很快就能回北荒了吧?有了脉魂草,一定能破了血祭阵!”

“是。” 我摸了摸他的头,手按在怀里的地脉引上,玉佩的青光与九龙佩、定魂珠的光交织在一起,像三条缠绕的地脉线,将江南与北荒连在一起。周玄走在我身侧,玄鸟杖的蓝光顺着前路蔓延,杖头的光比任何时候都更亮:“按行程,我们五天后就能回到塞外,和锐士们汇合,再一起去黑沙古城 —— 月圆前,一定能赶到北荒。”

苏清月打开玉盒,脉魂草的青光在雨中泛着柔和的光,与远处的地脉气相连:“这草的气息能净化沿途的邪蚀气,我们走得再快些,还能帮着清理几处被污染的地脉支线。”

我点点头,抬头望向北方 —— 那里是塞外的方向,是北荒的方向,是决战的方向。从青龙峡初涉牵羊,到塞外浴血,再到江南寻草,这一路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意义:我们护的不是一块孤立的地脉,是南北相连的 “脉网”;我们守的不是一个人的初心,是无数百姓对平安的期盼。

细雨渐渐停了,天边透出淡淡的晴光。我握紧手里的玉盒,怀里的法器轻轻发烫,像是在呼应决战的召唤。骆驼的蹄子踏在江南的青石板上,又将踏上草原的黄沙,最终会踏上北荒的土地 —— 每一步,都离初心更近;每一步,都离胜利更近。

“出发!回塞外!去北荒!” 我一声令下,骆驼队的身影在江南的晴光里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串通往希望的脚印,和一颗从未改变的护脉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