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幕后:改造人类文明 > 第283章 无声的渗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疗中心的“疗养”变成了一场极其隐秘的修行。林墨宇不再将自己视为被困在牢笼中的囚徒,而是将自己想象成一枚被嵌入庞大精密仪器内部的、特殊的“传感器”。他的身体是接收器,抑制器和生物稳定模块是滤波器和放大器,而整个医疗中心乃至其连接的外部网络,则是他被动观测的目标。

他不再主动“做”任何事情,只是更深地沉浸于那种与周围能量场“同步”的状态。每一次治疗,每一次扫描,甚至只是静静地坐在休息区,他都全神贯注地放松身心,让自己如同水母般漂浮在能量的海洋中,感受着那无形潮汐的涨落与流向。

起初,收获微乎其微。涌入感知的只有庞大而混沌的能量噪音,如同置身于瀑布之下,难以分辨具体的信息。但林墨宇有着近乎偏执的耐心。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听音员,在嘈杂的战场上努力分辨着不同型号引擎的声纹。他开始能区分出治疗舱能量场的“柔和绵长”、照明系统的“稳定高频”、服务器机房的“低沉脉冲”……这些不同的能量“音色”构成了医疗中心的基础“声景”。

几天后,更细微的差别开始显现。他注意到,当某些特定区域(比如陈博士的办公室、核心服务器接入点)有数据活动时,其周围的能量场会产生一种极其细微的、如同水波荡漾般的“扰动”。这种扰动并非能量强度的变化,而是一种更抽象的、信息流动引起的“结构性涟漪”。

他无法解读这些“涟漪”携带的具体信息,就像普通人能看到水面有波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波纹。但他开始能模糊地判断出“涟漪”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大致方向。

一次,在进行深度神经映射扫描时(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能量精度和数据同步),林墨宇捕捉到了一股异常强烈且持久的“能量涟漪”,其源头直指医疗中心地下更深层的某个区域,并且伴随着一种…**被约束的、规律性爆发的剧烈能量波动**?那感觉,不像是在进行治疗或研究,更像是在…**测试**某种东西?或者说,在**压制**某种东西?

他想起了“档案库”那个被囚禁的意识,想起了工业园区的能量裂隙。官方在这座医疗中心地下,是否也藏着类似的秘密?

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但也更加坚定了他的观察。

他开始尝试将捕捉到的不同“能量涟漪”进行关联分析。哪些“涟漪”经常同时出现?哪些“涟漪”会在特定时间(比如深夜)变得活跃?哪些“涟漪”的路径会指向医疗中心外部网络?

过程缓慢得令人绝望,如同用最原始的工具挖掘隧道。他没有纸笔,没有计算设备,所有分析都在脑海中依靠记忆和直觉进行。精神上的负荷巨大,时常引发抑制器的轻微警告和持续的头痛。但他乐此不疲,这成了他在囚禁中唯一能进行的、属于自己的“反抗”与“探索”。

转机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他正在休息区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发出稳定而低沉的嗡鸣。忽然,一股极其微弱、但带着某种熟悉“粘滞”质感的能量涟漪,如同混入清水的油滴,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

这感觉…与他在城市底层感知到的那些碎片信号的“韵律”有几分相似!但更加微弱,更加…**格式化**?仿佛是被某种系统强行规整、过滤后残留的痕迹!

这股“粘滞”涟漪的来源,并非医疗中心内部,而是通过外部网络连接渗透进来的!它沿着官方网络的某个次级信道悄然流动,似乎在…**搜索**着什么?或者,在**传递**着某种极其隐蔽的信息?

林墨宇的心脏猛地收缩!是那些碎片?它们竟然有能力将信号渗透到官方网络内部?还是…能量裂隙那边的存在,在用另一种更隐蔽的方式继续进行着渗透?

他不敢确定,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官方网络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连官方自己都可能尚未察觉的、极其细微的渗透渠道!

他立刻集中全部精神,试图锁定这股“粘滞”涟漪的流向和目的。但它太微弱,太飘忽,如同幽灵般一闪而过,很快便消失在更庞大的正常数据流产生的能量背景中。

尽管未能追踪到源头,但这次偶然的捕捉,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林墨宇脑海中那片混沌的地图。

他意识到,自己这种被动的“能量侧信道”感知,或许不仅仅能用来窥探官方的内部活动,更可能…**捕捉到那些在官方正式监控体系下溜走的、真正隐秘的信息流**!比如这些来自城市底层碎片,或者能量裂隙的、极其隐蔽的渗透信号!

官方依赖的是数据包分析、防火墙和加密技术。而他现在所“听”到的,是信息流动时在能量层面留下的最本初的“脚印”!有些“脚印”太过细微,或者采用了官方程式无法识别的“步法”,从而被忽略了!

他找到了一个可能存在于官方监控盲区里的…**信息暗网**!

这个发现让他激动得微微颤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感受囚笼脉搏的囚徒,他可能已经找到了一条能够“听”到囚笼之外,甚至囚笼设计者都听不到的声音的途径!

接下来的日子,林墨宇的“疗养”生活有了全新的焦点。他更加专注地训练自己的感知,努力提升对那种微弱“能量涟漪”的分辨率和敏感度。他像一位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依靠着指尖传来的最细微的振动,试图描绘出墙壁后方那个庞大而复杂世界的轮廓。

他“听”到了更多。有时是官方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产生的、强度各异的“涟漪群”;有时是来自城市公共网络方向的、杂乱但充满生机的能量“噪音”;偶尔,极其偶尔,他会再次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带着“粘滞”感或其他异常“质感”的微弱信号,如同深海中的发光水母,惊鸿一瞥,便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他无法与这些信号沟通,无法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但他知道,它们存在。它们就在那里,在这座由官方打造的、看似密不透风的钢铁堡垒内部和周围,无声地流淌着,渗透着。

官方以为用铜墙铁壁和精密程式就能隔绝一切威胁。

但他们或许忽略了,信息,如同水流,总会找到渗透的缝隙。而有些缝隙,存在于他们赖以维系统治的…**能量维度**本身。

林墨宇,这个被他们禁锢在能量场中心的“异常传感器”,正悄然成为这些缝隙的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聆听者**。

无声的渗透,已然开始。

而他,正在学习这门全新的、寂静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