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幕后:改造人类文明 > 第263章 标定的代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积分到账的提示音在个人终端上响起,伴随着这次“图书馆电磁波动分析”任务的结算信息。数额标准,符合“灰白”级任务的预期。林墨宇的目光在数字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移开了。这些数字如今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资源刻度,衡量着他在官方体系中暂时的“安全距离”和有限的“兑换权”,而非什么值得欣喜的收获。

他关掉结算界面,调出了内部系统的任务列表。屏幕上滚动的条目大多标记着“待分析”、“低风险”、“例行巡检”等字样,如同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却缺乏新意的商品。他的手指在触摸板上缓慢滑动,眼神快速筛选。他在寻找,寻找那些看似普通,却可能隐藏着更深层信息的任务。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条新发布的、标记为“城北物流中转中心,周期性数据丢包溯源(d级)”的任务上。描述很简单:该中转中心近两周出现非规律性数据延迟和少量丢包,初步排查排除了硬件故障和常规网络拥堵,怀疑存在未知软性干扰,需具备信息感知能力者协助定位干扰源。风险等级:低。

d级,最低的任务等级之一。报酬积分寥寥无几。但吸引林墨宇的是“周期性”和“未知软性干扰”这两个词。在官方体系里,这种模糊的描述往往意味着尚未被完全归类,或者……不被重视。这或许意味着监控的盲区,或者存在某些官方标准流程无法捕捉的“异常”。

他接取了任务。流程很快被批准,附带传过来一份基础的环境报告和访问权限。

第二天,他驱车前往城北物流中转中心。这里与他想象中的混乱不同,巨大的仓库排列整齐,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着地面磁条无声穿梭,扫描仪器的红光在各个出入口闪烁,一切显得高效而冰冷。空气中弥漫着纸浆、塑料和机油混合的气味。

中转中心的It负责人是个面色疲惫的中年男人,对林墨宇的到来并未表现出太多热情,显然对之前多次排查无果感到沮丧。他简单介绍了情况,将林墨宇带到了中心的数据监控室。

“就是这些节点,”负责人指着大屏幕上几个闪烁的黄色标记,“延迟和丢包随机出现,持续时间很短,但频率似乎在缓慢增加。我们查遍了所有日志,找不到任何攻击痕迹或者硬件错误码。”

林墨宇点点头,没有多问。他需要亲自“感受”。

他走到监控室角落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闭上眼睛。抑制器传来熟悉的微弱震动,屏幕亮起,进入工作模式。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引导体内那被严格约束的力量。

如同在无数任务中重复过的那样,他将感知力如同细密的蛛网般,以自身为中心,缓缓向四周弥散,重点覆盖那些出现问题的数据节点和主干线路。

瞬间,庞大而杂乱的信息洪流涌入他的感知。无数数据包的流动如同喧嚣的河流,设备运行的电磁噪音如同背景的白噪,自动导引车的控制信号如同穿梭的飞梭……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充满生机的数字生态。

他耐心地过滤着,寻找着那不和谐的“杂音”。头痛开始隐隐发作,精神力的消耗稳定而持续。抑制器屏幕上的能量输出曲线平稳地维持在绿色安全区内。

几分钟后,他捕捉到了。

一丝极其微弱、但带着某种独特“粘滞”质感的干扰信号,如同溪流中偶尔泛起的一缕油污,一闪而逝。它并非持续存在,而是像拥有某种“心跳”般,间歇性地“搏动”一下,扰乱正常的数据流后便迅速隐没。其频率和强度,都与负责人描述的情况吻合。

但这信号的“质感”,却让林墨宇心中一动。它不像他之前处理过的任何已知类型的“数据排泄物”或信息扰流。它更……“精巧”?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低功耗的“探针”行为,而非混乱无序的泄露或侵蚀。

他尝试着,将感知稍微聚焦,试图追踪这信号消失的路径,判断其来源。

就在他感知力触及信号残留轨迹的瞬间——

“嗡!”

抑制器猛地传来一阵短促而强烈的震动!屏幕上的能量输出曲线瞬间飙升至黄色区域边缘,一个红色的三角警告标识闪烁了一下!

【警告!检测到高隐匿性未知信号特征!已自动标记并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建议:提高警戒,暂停深入探查,等待数据库比对结果!】

林墨宇心中剧震,立刻切断了感知,强行将躁动的力量压制回惰性状态。他脸色微微发白,额角渗出冷汗,不是因为精神消耗,而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来自抑制器本身的强烈反应!

自动标记?上传中央数据库?

他之前处理过那么多“未知”信号,从未触发过如此迅捷和激烈的自动响应!这个看似普通的d级任务,这个微弱的“粘滞”信号,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让抑制器的判定逻辑如此“敏感”?

It负责人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异常,投来询问的目光。

“没事,”林墨宇迅速恢复平静,语气如常,“捕捉到一些异常信号特征,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源头的定位可能比预想中复杂一些。”

他按照标准流程,在任务报告中记录了捕捉到的信号特征(隐去了抑制器的异常反应和“高隐匿性”的判断),并给出了“疑似新型低功耗干扰源,建议持续监控并提升网络防护等级”的结论。他没有尝试去深入追踪,更没有提及那信号的独特“质感”。

任务结算,他拿到了那点微不足道的d级积分。

但真正的“收获”,是抑制器那激烈的反应,以及那个被自动标记并上传的“高隐匿性未知信号特征”。

回到公寓,他立刻通过监管积分系统,尝试查询与“高隐匿性信号”或类似特征相关的、权限内可接触的资料。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条语焉不详的、关于某些高级别信息态异常具备信号伪装能力的提及。

他又尝试查询任务系统,看看是否有其他类似“城北物流中心”这样的,涉及周期性、低强度、未归类干扰的任务。

一条被他忽略的任务跳了出来——【城南植物园,自动化灌溉系统定时器偶发性错乱(E级)】。描述同样是周期性、低强度、未找到明确原因。风险等级甚至比d级还低。

植物园?灌溉系统?

一个看似与物流中心数据丢包风马牛不相及的地点。

但“周期性”和“未找到明确原因”这几个字,像针一样刺了他一下。

他体内那灼热的力量,似乎也随着他的思考,微微躁动起来。

官方急于标记和上传那个信号特征,是因为它“未知”且“高隐匿性”。这背后代表着危险,还是……代表着某种他们也在寻找的东西?

而他,这个被缰绳拴着的“工具”,在无意间,似乎触碰到了某个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更大的漩涡的边缘。

他接取那个微不足道的植物园任务,或许并非偶然。

标定已经完成,代价或许尚未显现。

但他知道,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执行任务,机械地赚取积分了。

他需要更主动地去“理解”这些被标记的信号,去弄清楚官方如此紧张背后的原因。

哪怕,这需要他再次游走在抑制器反应的边缘,去进行更危险的试探。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那恢复平静的抑制器,眼神冰冷。

狩猎的目标,似乎变得不再局限于“知识”和“自由”了。

现在,他或许还在无意中,触碰到了关于“敌人”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