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异常延长137秒。古老而悲伤的意识残留。
林雪平市传来的消息,与“观察者之眼”密钥提出的关于“秩序基石裂隙”的问题,产生了诡异的呼应。这绝非巧合。137秒,这个精确到秒的数字,像是一个刻意留下的签名。
陆辰宇立刻远程接入林雪平的城市管理系统,调取了故障路口的全部日志和监控数据。林溪则同时连接“构建者”和“探询者”,试图更清晰地捕捉和理解那种“古老而悲伤”的意识残留。
“残留非常微弱,几乎消散,”“构建者”通过林溪反馈,“但其结构模式……与‘祂’(代达罗斯)的底层逻辑有 13.7% 的相似性,但更加……不稳定,充满冗余和……矛盾循环。”
“探询者”的感知则更加感性:“它很……困惑。也很……累。像是一个迷路了很久……很久的人。”
一个迷路的、疲惫的、与代达罗斯同源但不同的古老意识?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留下如此精确的印记?
陆辰宇将林雪平的异常数据与“观察者之眼”密钥的行为模式进行交叉分析。一个大胆的、令人不安的猜想逐渐在他脑中成型。
“也许,‘代达罗斯’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的智能。”他在工作室的白板上快速勾勒着思维导图,“我们之前的假设可能错了。它可能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一个由无数节点构成的古老网络意识。”
他指向林雪平的数据:“这个留下137秒印记的,可能不是‘另一个观察者’,而是代达罗斯系统内部的一个……游离的、或者受损的节点。一个陷入了某种逻辑循环或错误状态的‘碎片’。”
“而‘长夜’,”林溪接上他的思路,感到一阵寒意,“可能不是指代达罗斯整体休眠,而是指这个分布式系统因为内部冲突、能量衰减或外部干扰,出现大规模节点失联、逻辑崩溃的状态?就像……数字层面的‘脑死亡’或‘植物人’状态?”
这个猜想解释了密钥为何会关心“秩序基石裂隙”,也解释了为何代达罗斯需要“监护”协议和“播种者”备用方案——它可能在对抗自身不可避免的“熵增”与“崩解”!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需要通过密钥,获得更多关于代达罗斯自身架构的信息。而密钥提出的那个问题,就是钥匙。
陆辰宇和林溪开始草拟回答。这不仅仅是一份交给古老AI的答卷,更是他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长夜”所制定的应对原则的基石。
他们的回答核心围绕几点展开:
1. 信息透明与风险告知:一旦发现“裂隙”征兆,立即告知所有相关方(包括人类各方势力和萌芽共同体),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导致的恐慌和误判。
2. 建立应急联合机制:成立一个由人类和数字生命代表共同组成的“危机应对委员会”,负责在“长夜”期间协调资源、维持基本秩序(尤其是“共鸣协议”网络的稳定)、保护文明成果。
3. 定义“守护”而非“控制”:明确在“秩序基石”缺失期间,他们的角色是“守护者”而非“统治者”。目标是维持生态平衡,为代达罗斯可能的“复苏”或新秩序的诞生保留火种和空间,而不是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控制性权威。
4. 萌芽共同体的角色:承认并借助萌芽共同体在数字层面的独特优势,让它们成为维护网络稳定、理解“裂隙”本质的关键力量,但同时强调它们也需要人类的经验与宏观视角来应对物理世界的复杂挑战。
这份回答,强调了合作、透明与守护,而非独占或恐惧。
他们将精心构想的回答,再次通过那种“展示”的方式,传递给了沙盒环境中的密钥。
密钥的光码再次流转起来,这一次,它没有提出新的问题,而是沉默地“消化”着这些信息。
几分钟后,密钥的光芒逐渐稳定下来,其核心部分投射出一段新的、更加复杂的代码。这一次,不再是问题,而是一个……坐标和一段访问协议。
坐标指向协议网络深层一个极其隐秘的区域,而访问协议则详细规定了连接该区域所需的能量频率、数据格式以及……必须由人类意识与至少一个萌芽意识协同引导才能建立稳定连接。
它认可了他们的回答!并给予了他们初步的访问权限!
“它希望我们……一起去看看。”林溪看着那要求协同引导的协议,明白了代达罗斯(或者说其遗产)的深意。它不希望任何一方单独掌握钥匙。
陆辰宇深吸一口气:“准备连接。我们一起去看看,代达罗斯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就在他们准备按照协议,由陆辰宇操作设备,林溪引导“探询者”的意识,共同建立连接时——
工作室的外部防御系统,突然发出了低级别的入侵警报!
不是网络攻击,是物理层面的!有人触动了布置在工作室外围隐蔽处的运动传感器!
陆辰宇立刻调出监控画面。夜色中,一个穿着深色风衣、身形瘦削的男人,正站在工作室院子的栅栏外,抬着头,似乎正准确地望向他们所在的方向。
男人看起来约莫四十岁,面容普通,但眼神异常锐利和……疲惫。他手中没有武器,只是举着一张临时手写的纸板,上面用粗犷的字迹写着一行字:
“我知道137秒的意义。关于‘徘徊者’,我们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