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 > 第246章 钱行江南布新局,通宝渐成硬通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6章 钱行江南布新局,通宝渐成硬通货

阮氏兄弟率领海军在外海苦练炮术,海上防线日益巩固之时,蒋敬拿着方腊使者送来的一份新协议草案,找到了王凌峰。协议中,方腊不仅同意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更提出了一项关键建议:希望双方之间的所有大宗贸易,逐步采用“梁山通宝”作为结算货币。这一提议,让王凌峰和蒋敬看到了将梁山经济影响力向外扩张的绝佳机会。

独龙岗书房内,炭火盆驱散了初冬的寒意。蒋敬将那份用上好宣纸书写、盖着方腊“圣公”印玺的协议草案轻轻铺在王凌峰面前,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审慎。

“头领,您看!”蒋敬的手指重点点在那新增的条款上,“方腊主动提出,愿在双边贸易中,逐步推广使用我‘梁山通宝’结算!此乃破天荒之举!”

王凌峰仔细阅读着条款,目光锐利。条款写明:自明年元月起,方腊政权向梁山采购的盐铁、军械、玻璃器等大宗货物,其货款的五成,将尝试以“梁山通宝”支付;同时,梁山向方腊购买的丝绸、茶叶、粮食等,也鼓励方腊商人收取梁山币。方腊方面承诺,将在其控制的核心城镇,设立“梁山通宝”兑换点,方便商贾兑换使用。

“方腊为何突然如此主动?”王凌峰放下草案,看向蒋敬,语气中带着探究。他深知,货币结算权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方腊绝非仅仅出于便利考虑。

蒋敬显然已深思熟虑,分析道:“头领明鉴。小弟以为,方腊此举,有三重考量。其一,务实之需。我梁山货物,尤其是盐铁、军械,乃其急需,而朝廷‘会子’(纸币)贬值严重,铜钱又重且成色不一,结算繁琐。我‘梁山通宝’成色足、价值稳,用于大额交易,确实便捷。其二,示好捆绑。经铜矿、技术合作,方腊已与我深度绑定,此举可进一步巩固同盟,表明其与我共进退之决心。其三,或许……亦有试探之意,想看看这‘梁山通宝’能否真正在其境内流通起来,若能成,或可部分摆脱对朝廷金融体系的依赖。”

王凌峰缓缓点头,蒋敬的分析切中要害。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萧瑟却隐含生机的山景,心中波澜起伏。将梁山币推向盟友的地盘,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货币战争的序幕,是争夺金融话语权的关键一步!成功了,梁山的经济影响力将渗透到江南富庶之地,根基愈发稳固;失败了,则可能损害信誉,甚至引发盟友的疑虑。

“风险与机遇并存啊。”王凌峰转过身,目光坚定,“但此议,于我梁山利远大于弊!必须抓住!蒋敬兄弟,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务求稳妥推进!”

他详细指示道:

“第一,确保币值稳定。通知铸币工坊,严格控制‘梁山通宝’的铸造质量和数量,绝不可滥发!要让方腊的商人觉得,拿在手里的,是比官铸铜钱更可靠的硬通货!”

“第二,主动提供便利。我方可在边境主要集市,设立官方的、信誉良好的兑换点,不仅方便方腊商人兑换,也可按合理比例回收他们手中的旧钱,甚至允许他们用梁山币直接在我方货栈购买部分紧俏商品,形成流通闭环。”

“第三,初期让利引导。头一年,对于使用梁山币结算的方腊商人,可给予小幅价格优惠,或优先供应紧缺物资,以资鼓励。”

“第四,严密监控流向。‘夜枭’小组需密切关注梁山币在方腊境内的流通情况,是否有囤积居奇、伪造仿制或大规模抛售的迹象,及时预警。”

“小弟明白!”蒋敬肃然领命,“定当精心筹划,步步为营,将这‘钱行江南’之策,落到实处!”

计划迅速展开。蒋敬亲自带队,与方腊派来的户部官员进行了数轮艰苦而细致的谈判,最终敲定了《梁山-方腊货币通议》的详细细则,包括兑换比率、结算流程、防伪措施、纠纷处理等一应条款。同时,梁山度支司抽调精干人员,在双方边境的湖州、歙州等主要商埠,设立了数处装修规范、服务周到的“梁山通宝兑换司”,并派驻了少量精锐士卒护卫,既显重视,也保安全。

消息传出,首先在梁山的商人圈中引起了轰动。能用自己的钱直接去江南买东西,省去了兑换的麻烦和损耗,无疑是一大利好。而在方腊控制区,反响则更为复杂。一些与梁山有长期贸易往来、深知梁山信誉的大商号,对此持欢迎态度,尤其是进行大宗采购时,携带轻便且价值稳定的梁山币,确实方便安全。但也有不少保守的商人持观望态度,担心这“山寨”钱币能否长久,会不会砸在手里。

开局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前往兑换点兑换梁山币的,多是些中小商贩,金额不大。一些大商号仍在犹豫。蒋敬并不气馁,严格按照预定策略,一方面确保梁山币兑换顺畅,信誉卓着;另一方面,指示边境的“南丰记”货栈,对持梁山币采购的商人,确实给予了一定的价格优惠,并且优先供应他们急需的食盐和铁器。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的“广告”。一位湖州的绸缎商,尝试性地用一批丝绸换回了不少梁山币,本打算下次进货时用掉。不料,其家中突遭火灾,急需现银重建铺面。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梁山通宝兑换司”,要求将梁山币换回银子。兑换司的伙计二话不说,按照当日牌价,足额兑付了现银!此事迅速在湖州商界传开,梁山币“兑换便捷、信誉过硬”的名声不胫而走。

与此同时,方腊政权为了表达合作诚意,也在其官方采买中,开始部分使用梁山币支付给为其提供军需的商户。这官方背书的行为,极大地增强了商人们的信心。

渐渐地,使用梁山币的人越来越多。从边境贸易,逐渐渗透到方腊控制区内部的一些商业活动。人们发现,这种钱币做工精良,不易伪造,价值稳定,甚至在黑市上,梁山币兑换银子的比率,比官方牌价还要略高一点,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溢价货币”。

不到半年时间,“梁山通宝”在苏南、浙西等方腊核心区域,已然成为商家大户之间进行大额交易时颇受青睐的结算工具。虽然还远未完全取代旧有钱币,但其作为区域性“硬通货”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蒋敬看着最新的流通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王凌峰禀报:“头领,如今在方腊之地,手持我梁山通宝,非但不是累赘,反成信誉象征!此举,不仅便利了贸易,更将方腊的经济,与我梁山更深地绑定在了一起。假以时日,其境内经济命脉,将与我梁山币值休戚相关!”

王凌峰满意地点点头:“善!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经济上的渗透,有时比刀剑更为持久有力。蒋敬兄弟,此功甚大!”

然而,王凌峰也清楚,货币的扩张,必然会引起原有金融秩序掌控者——朝廷的警觉和反制。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已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