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高建民县政府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支持,福娃合作社在清河县的扩张,如同按下了快进键。

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建设运动,在清河县的二十五个试点村,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林小燕从麓山县,紧急抽调了一批技术员。

这些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怀揣着合作社的教材和县政府的烫金聘书,奔赴了他们即将工作的岗位。

起初,村民们看着这些嘴上没毛的“黄口小儿”,心里还存着几分疑虑。

但当这些年轻人,将那本盖着“清河县人民政府”鲜红大印的聘书,往村支书办公桌上一拍时。

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

他们代表的,是县政府!

他们说的话,就是政策!

紧接着,福娃合作社提供的标准化图纸,王大锤建筑队派来的技术骨干,以及从县农行源源不断批下来的低息贷款,像一场及时雨,洒向了这片干渴的土地。

效果,立竿见影。

在清河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马家沟村。

这里人均不到三分耕地,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村支书马胜利,在签约大会上,靠着一股冲劲,抢到了一个养殖加盟村的名额。

当合作社派来的,年仅二十二岁的技术员刘伟,来到村里时。

村民们正为了建猪舍的选址,吵得不可开交。

有的说要建在村东头,离水源近。

有的说要建在村西头,下风口,不臭。

刘伟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手里拿着一个罗盘和一本厚厚的《福娃合作社标准化猪舍建设规范》。

他在村子周围转了一圈,最后,将手指向了村子南面,一片没人要的乱石坡。

“就这里。”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啥?这里?”马胜利和村民们都傻眼了。

“小刘顾问,你没搞错吧?这地方全是石头,地不平,离水源也远,咋建猪舍啊?”

刘伟笑了笑,打开了手里的规范手册。

“马村长,各位叔伯,按照我们合作社的选址标准,养殖场必须满足三点:向阳、通风、且地势要略高于村庄。”

“向阳,是为了保证充足的光照,可以杀菌,减少猪的皮肤病。”

“通风,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地势高,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排水,防止雨季积水,滋生细菌。”

他指着那片乱石坡。

“这里,正南向,前面无遮挡,光照最好。位于山坡上,空气流通性最佳。地势最高,排水也最方便。”

“至于地不平,我们可以平整。水源远,我们可以铺设管道。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但选址,是关系到我们未来养殖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一步都不能错!”

他的一番话,说得马胜利和村民们一愣一愣的。

“可是……可是这平整土地,铺设管道,得花不少钱和功夫吧?”有村民小声嘀咕。

刘伟也不生气,他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烫金聘书。

“马村长,我是县政府特聘的农业技术顾问,我的职责,就是保证我们马家沟村的养殖项目,百分之百成功!”

“我的工资和我们村年底的分红,是直接挂钩的!我不可能拿我们大家伙儿的钱开玩笑!”

“如果大家相信我,相信合作社,相信县政府,那就听我的!按照标准来!”

“如果因为我的决策,造成了任何损失,我刘伟,承担全部责任!”

他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马胜利看着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年轻人,又看了看他手里那本几乎能当板砖用的技术手册,和那本闪闪发光的聘书。

他咬了咬牙,一跺脚。

“好!就听刘顾问的!”

“全村的劳力,都给俺动起来!平地!挖沟!我们马家沟村,要建,就建全县最标准的猪舍!”

同样的场景,在清河县的二十五个试点村,同时上演着。

这些年轻的技术员们,就像一颗颗钉子楔入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方式。

他们用无可辩驳的专业知识,和与村民利益捆绑的坚定立场,迅速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

原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农村建设,第一次有了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行动。

半个月后。

高建民兑现了他的承诺。

他亲自带队,组织了清河县四大班子,以及各局委办的一把手,组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一号工程现场观摩团,浩浩荡荡地开赴各个试点村,进行视察。

当车队驶入第一个观摩点——红瑶镇的白马村时。

车上所有的干部,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深深地惊呆了。

只见村口开阔的平地上,五十多座崭新的,规格、样式、间距,完全一模一样的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

冬日的阳光,洒在巨大的塑料薄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棚之间,是新修的,可以用拖拉机通行的机耕路。

路边,是挖好的,深达一米的灌溉渠。

整个场面,充满了工业化的秩序感和现代农业的磅礴气魄。

“这……这是白马村?”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地问道。

高建民的脸上,也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他快步走下车,来到了大棚前。

白马村的村长老李,和合作社派驻在这里的技术员小张,早已在此等候。

“高县长!各位领导!”

老李激动得满脸通红,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们白马村,检查指导工作!”

高建民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眼前这片壮观的大棚。

“老李啊,你们这……这是怎么做到的?半个月,就搞出这么大动静?”

老李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他指了指身边那个一脸腼腆的技术员小张。

“高县长,这可不是俺们的功劳,全是托了福娃合作社,托了小张顾问的福啊!”

“从选址放线,到挖沟砌墙,再到上骨架、盖薄膜,每一步,都是小张顾问,拿着图纸,手把手教我们干的!”

“哪个尺寸不对,哪个材料不合格,他一眼就能看出来,立刻就让我们返工!比监工还严!”

技术员小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高县长,我只是在执行合作社的标准化流程。”

高建民走上前,用力地握住小张的手。

“小张同志,好样的!你辛苦了!”

他能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手上,满是泥土和划痕,脸上也被寒风吹得皴裂。

但他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高建民又看向老李:“老李,我问你,建这些大棚,老百姓的积极性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怨言?”

“怨言?哪能啊!”老李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大伙儿的积极性,高着嘞!现在村里,你就是喊人打麻将,都没人去!天一亮,就全跑到工地上来了!”

“为啥?因为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这大棚,不是给别人建的,是给咱自个儿建的!这建的不是棚,是以后白花花的银子啊!”

“再说了,合作社给无息贷款,县里给低息贷款,还给咱派来了技术专家。这么好的事,上哪找去?谁要是有怨言,全村人都得戳他脊梁骨!”

老李的话,朴实,却掷地有-声。

高建民听完,转过身,看着身后那群神情各异的干部们,朗声说道:

“都听到了吗?”

“什么叫群众路线?这就叫群众路线!”

“什么叫民心所向?这就叫民心所向!”

“福娃合作社用他们的模式,真正做到了把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和我们政府的目标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身后那群清河县的干部们,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再看看那些干劲十足的村民。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撼也写满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