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计划”在极度保密的前提下悄然推进,虽然尚未有突破性成果,但顾晏舟和苏晚在某些高端学术圈层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释放一些关于“中西医结合前沿探索”的模糊信号,旨在试探风向并吸引潜在的志同道合者。
就在这润物细无声的铺垫中,一份来自瑞士的、鎏金封面的邀请函,被送到了顾宅。这是世界顶级医学盛会——“格莱塔国际医学与人类健康峰会”的演讲邀请,受邀人赫然是苏晚。
格莱塔峰会以其极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前瞻性闻名于世,受邀者无不是在各自领域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顶尖学者或开创者。苏晚收到邀请,意味着她以及她所代表的“Su”品牌背后蕴含的东方医学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已经引起了世界医学界最高层的关注。
邀请函中特别注明,希望苏晚能就“传统医学智慧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创新与应用”这一主题,分享她的见解与实践。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
“这是一个机会。”顾晏舟看着邀请函,眼神锐利,“向世界阐述我们的理念,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也为‘晨曦之城’和‘灵枢计划’造势。”
苏晚抚摸着邀请函上凹凸的印花,心情有些复杂。兴奋与压力并存。她要以一个非传统科班出身的“设计师”和“中医传承人”的身份,站在世界医学的巅峰讲坛,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会好好准备。”她抬起头,目光恢复了一贯的沉静与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她没有堆砌晦涩的医学术语,而是决定从“人”本身出发,从生命整体的角度来阐述她的理念。顾晏舟调动了“星网”的信息库,为她提供了大量关于现代医学瓶颈、全球健康挑战以及前沿科技动态的分析报告,帮助她构建更宏大的叙事背景。
苏晚的演讲稿修改了无数遍,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且有说服力。她计划以自己用中医药结合理念救治钟老、以及在“逐日”项目测试中凭借对能量波动的敏锐感知化解危机为例,说明中医“整体观”和“能量观”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价值。进而引出在科技赋能下,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量化、可视化、乃至与现代医学体系互补融合的构想。
她甚至请“智源科技”的技术团队,协助制作了一段精美的概念视频,直观展示“智能脉诊仪”模拟运行和“经络-生物电”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图景,虽然只是概念,却足够引人遐想。
峰会日期临近,苏晚的身体也已基本康复。在顾晏舟和一支精干团队的陪同下,他们飞赴瑞士。
峰会主会场坐落于阿尔卑斯山麓,庄严肃穆。当苏晚身着融合了东方元素与现代剪裁的定制礼服,从容走上那座汇聚了全球医学界目光的演讲台时,台下响起了礼貌但带着审视意味的掌声。
很多与会者都对这个陌生的东方面孔充满好奇,甚至怀疑。
苏晚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白发苍苍的权威和眼神锐利的青年才俊,她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清晰而平稳地响彻会场:
“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的,并非一种替代,而是一种融合。是在我们追求生命奥秘的漫长道路上,东西方两种伟大智慧传统的一次握手……”
她没有怯场,从容不迫地开始了她的演讲。她从个体生命的能量平衡,谈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从一枚银针激发的人体自愈潜力,谈到量子级别的信息传递可能带来的医学革命。
她展示的案例生动有力,构想的未来引人入胜。尤其是那段关于“智能脉诊”和“经络可视化”的概念视频,虽然只是雏形,却让在场许多致力于医学影像和精准医疗的专家眼前一亮。
当演讲结束,苏晚鞠躬致意时,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远比开场时热烈和持久的掌声!
提问环节异常踊跃。有人质疑数据的可靠性,有人询问伦理边界,也有人对融合的具体技术路径表现出浓厚兴趣。苏晚一一作答,态度谦逊,观点明确,既扞卫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也展现了拥抱现代科技的开放姿态。
她成功地在世界顶级医学殿堂,播下了一颗关于“东西方医学智慧融合”的种子。
演讲结束后,多位诺奖得主、顶尖研究所负责人主动上前与她交换联系方式,表达合作意向。顾晏舟站在不远处,看着他的妻子在聚光灯下从容应对,散发着自信与智慧的光芒,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骄傲。
这一刻,苏晚不仅仅是顾太太,不仅仅是“Su”品牌创始人,她更是一位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传统医学智慧发声的使者。
他们的全新征程,由此,真正登上了世界级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