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纽约的谈判在顾晏舟雷霆手段与精准施策下,终于柳暗花明,达成了远超预期的成果。合同签署的当晚,他没有参加对方的庆祝晚宴,将后续事宜交给沈恪,便连夜登上了前往巴黎的航班。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他几乎没有合眼,脑海中反复推演着苏晚大秀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以及……一个他秘密筹备了许久的计划。

当顾晏舟风尘仆仆却依旧身姿挺拔地出现在巴黎工作室门口时,苏晚正为一件主打作品上智能纤维的响应延迟问题焦头烂额。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逆光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你……你怎么来了?”她放下手中的工具,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纽约的项目重要性她很清楚,原以为他要等到大秀当天才能赶到。

顾晏舟走上前,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微型传感器,仔细查看了一下,眉头微蹙,随即对旁边待命的工程师快速说了几个技术参数和调整建议,其专业和精准让在场的工程师都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立刻着手修改。

“问题不大,一个小bug。”顾晏舟这才看向苏晚,目光落在她眼底淡淡的青色上,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那边的事情解决了,我不放心你这边。”

他没有说“我想你了”,但那句“不放心”里蕴含的牵挂,比任何直白的情话都更让苏晚心动。连日的疲惫仿佛瞬间被驱散,她看着他,眼角眉梢都染上了明媚的笑意。

“正好,你来了,帮我看看最后几个造型的搭配。”苏晚拉着他,走向内部的试衣间。有他在身边,她感觉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稳稳落地。

大秀前最后一天,所有流程都已彩排完毕,只待明日。顾晏舟却提出要带苏晚出去走走。“绷得太紧了,需要放松一下,巴黎的灵感或许在街头。”

他带着她,避开了游人如织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埃菲尔铁塔,而是拐进了塞纳河左岸那些蜿蜒曲折、布满古老书店和独立画廊的小巷。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咖啡香和旧书纸页特有的味道。

在一家看似不起眼、门脸狭窄的古董店前,顾晏舟停下了脚步。

“进去看看?”他侧头问她,眼神里有一丝神秘。

苏晚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他走了进去。店内光线昏暗,堆满了各种来自东方的瓷器、漆器、绣品,甚至还有一些古老的科学仪器,空气中飘浮着尘埃与时光的气息。店主是一位戴着单边眼镜、气质儒雅的老先生,似乎与顾晏舟相熟,微笑着点了点头,便继续擦拭手中一个青花瓷瓶,并未打扰。

顾晏舟轻车熟路地带着苏晚走到店铺最里面,在一个玻璃展柜前停下。展柜里,静静躺着一本皮质封面已然斑驳、边角磨损的厚重古籍。

苏晚好奇地凑近,当她看清书脊上那模糊的法文烫金书名时,呼吸猛地一滞——《traité des mouvements et de la Structure Intérieure des plantes》(《植物内部结构与运动论》)。

她难以置信地看向顾晏舟,他微笑着示意她打开。

苏晚戴上旁边备好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厚重的封面。里面的纸张泛黄脆弱,但绘制精美的植物解剖图、脉络走向图依旧清晰可见,旁边是密密麻麻的法文注释。这并非一本简单的植物图鉴,它从力学、流体和结构学的角度,极其精微地分析阐述了植物的生长运动、内在支撑结构与外在形态的关系。

更让苏晚震撼的是,在书中关于藤蔓植物缠绕机理的章节旁空白处,有着另一种字迹的铅笔批注,那字迹清秀而充满灵性,写的是中文的草书,内容是对书中理论的引申与质疑,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东方“气韵”观的、截然不同的动态结构假想!

“这是……”苏晚的声音带着颤抖。

顾晏舟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这是十九世纪末一位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女学生的私藏笔记。她出身医学世家,却痴迷植物结构与动力学,后来……据说她回国后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但她在科学上的这些早期探索,几乎被遗忘了。”

他指着那本书和旁边的批注:“我一直在想,除了艺术和哲学,东方的智慧在更早的时候,是否也曾以另一种方式,与西方的科学思维进行过碰撞?这本书,还有这些笔记,或许就是答案之一。我觉得,你会需要它,不止是为了这场秀,更是为了‘星璇’未来的路。”

苏晚的手轻轻抚过那泛黄的纸页,感受着跨越百年时空,两位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女性对自然、对结构、对生命动力的共同痴迷与探索。那种精神上的共鸣与连接,让她浑身战栗,激动得几乎要落下泪来。

这份礼物,比任何珠宝都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古籍,更是一个失落的智慧链接,一种文化根脉的寻回,为她正致力于的科技与人文融合事业,提供了一个厚重而坚实的历史注脚,打开了全新的灵感维度。

在浪漫之都巴黎,在一个不起眼的古董店里,顾晏舟送给了她一个关于历史、关于科学、关于女性力量、也关于他们共同梦想的——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