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黎时装周的邀请,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Su”品牌和“星璇”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兴奋,但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苏晚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展示或技术炫技的机会,更是一个将沉淀于血脉的东方美学与哲学,推向世界时尚话语体系中心的珍贵舞台。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迎合西方审美体系下的‘中国风’标签,”在第一次联合项目组的核心会议上,苏晚站在巨大的灵感墙前,语气坚定地对集结起来的设计团队和科技团队说道,“而是要构建我们自己的美学语言体系,用世界能听懂的设计语法,讲述东方的故事,传递东方的智慧。”

灵感墙上,不再是简单的流行色盘或趋势分析,而是铺满了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敦煌壁画中飘逸的飞天藻井、宋代瓷器温润如玉的釉色、以及水墨画中留白的意境。这些,是深植于东方文化骨髓里的美学基因。

“科技,将是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最新、最有力的‘笔’。”苏晚指向另一边墙上展示的“星璇”技术储备:光致变色纤维、能够模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微光的生物面料、基于人体工学大数据构建的3d立体剪裁算法……

她提出了本次大秀的核心主题——“呼吸(Respiration)”。

“东方哲学讲究‘气韵生动’,讲究与自然共生,内在的节奏与平衡。”苏晚阐释道,“‘呼吸’,是生命最基础的动作,也是连接内在世界与外部宇宙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设计与科技的融合,让服装不再是冰冷的遮蔽物,而是能够与人、与环境共同‘呼吸’的生命延伸。”

理念既定,整个团队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

设计团队不再仅仅局限于布料和剪裁。他们与材料科学家泡在实验室,尝试将极细的光导纤维与真丝混纺,让裙摆在特定光线下能呈现出如同月下溪流般波光粼粼的动态效果;他们与程序员一起调试算法,让一件看似普通的长袍,能通过内嵌的柔性传感器捕捉穿着者的心率与情绪波动,并通过面料色彩的微妙变化将其可视化,实现情感的“外化”与“共鸣”。

一件主打作品,灵感来源于“庄周梦蝶”。设计师没有简单地绣上蝴蝶图案,而是利用“星璇”独有的微型无人机群控技术,让数十只指甲盖大小、仿生蝴蝶形态的微型飞行器,随着模特的步伐,如同被无形气韵牵引般,在其周身翩跹环绕,时聚时散,完美诠释了物我两忘、虚实相生的哲学意境。这不仅是服装,更是一场可穿戴的、流动的舞台艺术。

另一套以“山水”为概念的系列,则运用了环境响应材料。服装上的“墨色”并非印染,而是由无数微小的电致变色单元构成,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湿度、光线甚至声音分贝,呈现出如同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开般的、永不重复的微妙渐变,仿佛将一座活的、会呼吸的山水穿在了身上。

顾晏舟全程关注着项目的进展,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秀的成败,更是一个文化Ip和科技标准的孵化过程。他指示法务和知识产权团队,为所有创新设计和核心技术申请了全球专利布局。同时,他让“星河资本”的欧洲团队,开始接触顶级的艺术评论家、博物馆策展人和文化学者,为大秀之后的深度文化解读和市场发酵做准备。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的,不是猎奇的东方元素,”顾晏舟在越洋视频会议中强调,“而是一种源于东方智慧、却能启迪全球的、关于科技与人、人与自然的未来生活范式。”

当所有的创意、技术与战略准备就绪,苏晚站在模拟的t台尽头,看着那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可呼吸的”华服,她知道,她们即将在巴黎,在那个汇聚了全球目光的十字路口,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这不再是被观看的“他者”文化,而是以一种自信、从容且极具前瞻性的姿态,参与并试图引领全球美学与科技对话的强音。东方美学,将借助科技之翼,真正飞向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