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州的秋,总带着股蓬勃的生气。

运河之上,商船如织,比往日多出了三成有余。这些商船或满载着货物,或空驶而归,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而在码头之上,脚夫们则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肩挑手提,将一箱箱、一袋袋的货物从商船上卸下,再搬运到岸边的仓库里。尽管工作繁重,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嘴里还哼着新编的歌谣:“赵将军,开新河,粮船多,百姓乐……”

这首新编的歌谣在码头上传唱开来,引得其他脚夫们纷纷附和。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码头。”

团练营的呼喝声震彻城郊,岳成教的岳家枪、徐达练的水战阵,配上秦琼打造的新兵器,让这支乡勇出身的队伍渐渐有了精锐之姿。偶尔有海盗敢来骚扰,刚靠近岸边,就被团练的连弩射得屁滚尿流,再也不敢来犯。

府衙里,诸葛亮和贾诩正对着地图争论。诸葛亮主张“深耕江南,积蓄粮草”,贾诩却觉得“该趁机北上,收拢童贯余党”,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赵宸在旁听着,时不时插句话,最后竟定下了“东守西攻”的策略——东边守住长江防线,西边出兵收复被匪患占据的徽州、池州。

“这样既能扩大地盘,又能练兵。”赵宸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徽州产茶,池州出铁,拿下这两处,苏州的财税和军械就更稳了。”

诸葛亮和贾诩都点头,眼底闪过一丝默契——这主公,总能在他们的分歧中找到最妥当的路。

傍晚时分,赵宸带着卫十三去街上巡查。夜市早已恢复了热闹,小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勾栏的丝竹声混在一起,暖得像杯温酒。他走到卖糖画的老汉摊前,买了个糖做的小将军,递给旁边的小童。

小童接过糖人,脆生生地喊:“谢谢赵将军!我长大了也要当团练,打金狗!”

老汉笑道:“将军您看,现在的孩子,都知道要保家卫国了。”

赵宸望着远处操练的团练营,灯火通明,呼喝声隐约传来,与夜市的热闹交织在一起,像一曲正在奏响的序曲。这序曲里,有谋士的运筹帷幄,有将士的金戈铁马,更有百姓的烟火人间。

他心里非常清楚,距离真正实现“中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汴京的政治黑暗、金人的虎视眈眈、辽人的暗中窥探,这些都如同高悬在头顶的利剑一般,随时可能落下,给他带来巨大的威胁。

然而,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孤立无援。如今,他拥有了许多得力的助手和强大的力量支持。

首先是诸葛亮般的智谋,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洞察先机,制定出精妙的战略;关羽般的勇猛,在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赵云般的忠诚,始终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贾诩般的谋略,擅长在幕后出谋划策,以奇制胜。

此外,还有岳成、徐达等新一代的力量正在崛起,他们年轻有为,充满朝气和活力,为他的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

更重要的是,还有千千万万渴望过上安稳日子的百姓,他们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这些百姓们期盼着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社会能够安定和谐,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

回到府衙时,月光已洒满庭院。赵宸铺开纸,提笔写下“中兴”二字,笔锋遒劲,带着股一往无前的劲。

窗外的桂花又落了几片,香气里,仿佛藏着未来的模样。那模样里,没有烽火,没有饥寒,只有百姓的笑脸,和一个真正安稳的天下。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