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逍遥传人,我让乔峰多活百年 > 第195章 你给正阳兄丢脸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洞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石缝透入。老顽童周伯通像个陀螺似的在冰凉的石地上转来转去,双手时而抱头,时而挥舞,嘴里喋喋不休地念叨着郭靖和黄药师的名字,脸上五官几乎皱成了一团,陷入了“义气”与“恐惧”的激烈拉锯战中,浑然忘我。

就在他纠结到顶点,几乎要决定豁出去、闭着眼往外冲的时候——

一个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与温和,仿佛不受距离与障碍的限制,清晰地、直接地响彻在他的耳畔,甚至直接回荡在他的心湖深处:

“小猴子,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这个小猴子还是跟小时候一样顽皮。”

这声音……这语调……这独一无二的、带着几分戏谑又的昵称……

周伯通整个人如同被瞬间施了定身法,所有的动作、所有的絮叨戛然而止!他猛地僵在原地,脖子像是生了锈的机关,一点点、极其缓慢却又带着巨大的力量,转向山洞入口的方向。他的眼睛瞪得如同铜铃,里面充满了极致的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不敢确信的狂喜!

“周……周神仙?!是……是您吗?真的是您?!我不是在做梦吧?!”他失声尖叫起来,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得尖锐、颤抖,甚至带上了几分哭腔。此刻的他,哪里还有半点“老顽童”的嬉皮笑脸,完全就是一个在受尽委屈后,骤然见到了最依赖、最信任的长辈的孩童模样。

这一声久违的“小猴子”,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咔哒”一声,轻易便打开了他尘封数十年的记忆闸门。汹涌的往事瞬间将他淹没……

时光倒流回四十多年前,他还是终南山上一个无人管束、整天只知道掏鸟窝、追野兔、浑身泥泞的野孩子,人送外号“小猴崽子”。一次偶然,他在山涧边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中年文士。那文士气度不凡,即使重伤垂死,眉宇间仍有一股浩然之气。小周伯通虽顽劣,心地却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文士拖回自己藏身的茅草房,用嚼碎的草药敷伤口,喂他喝山泉水,愣是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文士,便是他后来的恩师——文正阳。文正阳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又见他虽顽皮不堪,却根骨清奇,眼神清澈,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便不顾自己伤势未愈,破例收他做了关门弟子,为他取名“伯通”,寓意“博古通今,心性通达”。从此,他有了家,有了师父,人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拜师后不久,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场景发生了。那位如同从画中走出的神仙人物——周易,飘然降临终南山。他并非独自一人,身边还跟着自己的师兄王重阳和一位清冷绝俗、容颜倾世的女子。师兄王重阳后来心有余悸地告诉他,他们二人此前因故身陷金兵重围,那是十死无生的绝境,是周前辈单枪匹马,如天神下凡般独闯龙潭虎穴将他们毫发无伤地救了回来!那是何等的武功,何等的豪情!在年幼的周伯通心中,这位周前辈的形象瞬间变得无比高大、神秘,近乎神话。

那段时间,周前辈是为了陪伴他师父文正阳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而留在山上的。文正阳旧伤复发,加上心事已了,油尽灯枯。周伯通记得,师父临终前,周前辈就一直守在床边,两人时常低声交谈,师父的脸上带着他从未见过的平静与释然。而他自己,这个新入门的小弟子,也仗着年纪小,成了山上唯一敢去“骚扰”周神仙的人。他会拽着周前辈青衫的衣袖,问出各种天马行空、幼稚可笑的问题:“周神仙,你真的能飞吗?”“长生不老药是什么味道的?”“你能不能教我点石成金啊?那样我就能买好多好多糖葫芦了!”……而周前辈呢,虽然总是神色淡然,超然物外,却从未对他流露过丝毫不耐,偶尔会轻轻拍他的头,用那温和的声音解答他一些无伤大雅的好奇,甚至真的教了他几招强身健体、活泼气血的粗浅法门。在他懵懂的童年记忆里,除了师父文正阳和严肃的师兄王重阳,这位周神仙就是最让他感到亲切、最包容他一切胡闹的人了。

岁月如梭,师父文正阳早已仙逝,师兄王重阳成了威震天下的中神通,开创全真教,最终也溘然长逝;那位美丽的林朝英师姐也开创了古墓派,传奇背后是孤独终老。江湖代有才人出,他自己也成了人们口中亦正亦邪的“老顽童”。唯有这位周神仙,仿佛彻底超脱了时光长河,容颜未改,气质依旧那般缥缈出尘,渐渐成了江湖中近乎传说般的存在。

此刻,在这海外孤岛、幽暗山洞之中,骤然听到这魂牵梦绕了数十年的声音和昵称,周伯通如何能不心潮澎湃,激动得难以自已?他几乎是手脚并用地从地上爬起来,也顾不上拍打满身的尘土,就像一只真正见到了失散多年亲人的猿猴,带着一阵风,“嗖”地一下窜到了山洞入口,手忙脚乱地拨开垂挂的藤蔓。

刺眼的阳光涌入,让他微微眯了眯眼。适应光线后,他看清了洞外站着的两人:一位青衫磊落,负手而立,面容俊朗如青年,眼神温润似深潭,不是他记忆中的周神仙周易又是谁?旁边一位紫衣女子,风华绝代,正含笑望着他,目光中带着善意的好奇。

巨大的惊喜让周伯通几乎要雀跃起来,他下意识地就像小时候那样,想要扑过去拉住周易的衣袖。然而,还没等他动作,周易的目光已经落在他身上,那目光平静却仿佛能洞悉一切,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极淡却不容错辨的、如同长辈看到晚辈蹉跎岁月时的惋惜与责备:

“正阳兄的弟子,文采斐然,武功根基亦是上乘之选。他对你寄予厚望,盼你能继承他的学识与风骨,翱翔于九天之上,自由自在。怎料你竟会被困在这区区海岛,一困便是十五载春秋?本以为以你的天资心性,纵使不及你师兄那般开宗立派,也当能青出于蓝,逍遥世间。想不到……如今这般光景,倒是有些给你师傅文正阳,和那位一生要强的师兄王重阳丢脸了。”

这番话,语气并不严厉,却字字如锤,重重地敲在周伯通的心上。他仿佛瞬间看到了师父文正阳临终前那殷切期望的眼神,听到了师兄王重阳督促他勤练武功的教诲。再对比自己这十几年来,虽然自创了空明拳和双手互搏这等奇术,却始终像个被圈禁的囚徒,困于方寸之地,未能将师父的学问、师兄的武学发扬光大,反而浑浑噩噩,只顾自己玩闹……一股前所未有的、火辣辣的羞愧感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淹没了刚才的狂喜。他猛地低下头,不敢再看周易的眼睛,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孩童般做错事后的窘迫与无地自容,讷讷地站在那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