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昆仑之巅,光明顶上,寒风凛冽如刀,却吹不散那弥漫已久的暮气与颓唐。自第三代教主方腊伏诛,明教这艘曾欲席卷天下的巨舰,便似失了舵手,在江湖的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支离破碎。教义被曲解,行事渐偏激,“魔教”之名,已成为中原武林唾弃与恐惧的标签。

这一日,一道沉稳的身影踏上了通往总坛的崎岖山道。来人正是龙云。经过那场大战之后,龙云也逐渐把九阴真经跟乾坤大挪移练至大成,九阴真经》的至阴至柔、包罗万象,《乾坤大挪移》的激发潜力、挪移乾坤,已在他体内浑然一体,

三天前公子找到了他。

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直指本质的力量,“你可知,我为何独独将《九阴真经》与《乾坤大挪移》传授予你?”

龙云微微躬身:“请公子示下。”

周易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在追溯极其久远的记忆:“此事关乎一段延续数百年的因果。昔日,我游历西域,曾救过一个男孩霍山,助其奠定武学根基。他后来创出的‘乾坤大挪移’心法,其中亦有我当日所论阴阳互转、借力打力之理的影子。”

他语气微顿,似有一丝叹息:“然而,霍山其后越钻越深,武功虽至巅峰,性情却愈发偏执暴戾,与他初创明教时的理想已背道而驰。此为一因。”

“而后,北宋末年,明教传至第三代教主方腊手中,其教众良莠不齐,行事乖张,终引来大祸。灭了黄裳满门,几十年后一身绝世武功的黄裳杀得明教高层凋零殆尽。此为一果。黄裳晚年,与我论道,知其杀戮过甚,于心有憾,且其所创《九阴真经》与明教武学实有相生相克之妙,其中因果,纠缠难解。”

周易看向龙云,目光清澈如镜:“我应允黄裳,愿为他了却这段与明教的因果。霍山得我点拨而创教,黄裳因灭教而心生滞碍,这因果之线,隐隐亦系于我身。故而,我需寻一人,身兼《九阴真经》与《乾坤大挪移》这两大源于因果、却又相克的绝学,以其人,导其教,正本清源,方能使这段恩怨尘埃落定,使光明重归正道。”

“你,龙云,便是我选中的了结这段因果之人。你之心性,沉稳而不失变通,刚正而内含仁恕,正是最佳人选。”

龙云闻言,心中震撼,方知公子传授神功,背后竟有如此深意。他肃然道:“龙云明白了。我必当竭尽全力,重振明教,导其向善,化解这段百年恩怨。”

周易颔首,袖袍一拂,一枚非金非玉、质地奇特、隐泛光华的圣火令缓缓飞出:“此乃明教教主信物圣火令,亦源自西域,今日便交予你。持此物,执神功,前往光明顶,去完成你的使命,亦是了却这桩因果。”

龙云双手郑重接过圣火令,只觉责任重大,却又信念坚定:“龙云遵命!”

拜别师尊与山庄众人,龙云西出昆仑,直赴光明顶。

其时明教内部,因群龙无首已久,各方势力纷争不断,虽有锐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掌旗使以及一些旧部维持,但早已不复当年声势,被中原各大门派视为魔教,屡遭打压。

龙云登上光明顶,手持圣火令,亮出乾坤大挪移神功。那乾坤大挪移乃明教镇派绝学,失传已久,圣火令更是传说中的教主圣物,二者一出,立时震慑全场。

然而,仅凭信物与神功,尚不足以让一众桀骜不驯的明教高手真心归附。龙云并未以武力强压,而是展现其由《九阴真经》淬炼出的超凡智慧与由《乾坤大挪移》修得的应变之能。他逐一折服教内强者:

教中残存的五散人率先被其折服,倾心拥护。其后,龙云又于教外寻访或因教衰而隐退、或因理念不合而离去的奇人异士,以实力与人格魅力,招揽而来,重建四大法王

历时数载,龙云终将一盘散沙的明教重新整合,上下归心,一致尊其为教主。因其名“云”与明教崇尚光明、火焰的教义似有不合,且其实力高深莫测,待人却如温玉,教众敬仰之下,尊称其为“明尊”龙云,寓意其如日月光辉,普惠众生,又显其尊崇地位。

龙云将《乾坤大挪移》心法重新刻于密室,作为镇派之宝。至于《九阴真经》,因其源于黄裳(与明教无直接关联),龙云并未将其列入明教武学,仅将其精要融入自身武学体系,并将经文秘本藏于密室深处,以为参考,嘱后人非心性纯正者不可轻学。

在龙云的统领下,新生的明教纪律严明,行事亦正亦邪之风大为收敛,多行侠义之举,救助百姓,声势日益浩大,实力甚至远超方腊时期,成为中原江湖谁也无法忽视的庞大势力。

这一“尊”一“魔”,并立于世。

“明尊”龙云,统御光明圣教,如日当空,泽被苍生,以堂堂正正之势统领江湖秩序;

“剑魔”独孤求败,独来独往,如影随形,似暗夜寒月,以无敌之剑威慑一切邪祟。

二人虽道路迥异,却皆达到了武学的无上巅峰,被天下共尊为“武林双绝”。他们的存在,共同定义了整个时代的武林格局,其赫赫声威与旷世成就,甚至让早已被誉为“天下第一”的郭岩,在影响力与传奇性上亦稍显逊色。双绝并立,已成为这个时代江湖中最耀眼、最令人敬畏的传说。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