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施主有所不知,我密宗自莲花生大士传入吐蕃,数百年来,早已并非铁板一块。随着时间推移,因地缘、理念、修行侧重不同,逐渐演化,主要分为三大支流,皆自称密宗正统,却也各有千秋。”

“哦?竟分为三支?还请明王详解。”周易来了兴趣,这倒是他未曾了解的秘辛。

鸠摩智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身为其中一员的傲然,继续道:“这第一支,便是贫僧出身之宁玛派,因僧侣多戴红帽,故俗称‘红教’。我派乃密宗最古老之传承,尊莲花生大士为祖师,根基最为深厚,如今主要势力盘踞于吐蕃西南之大雪山(一带。我派尤重‘大圆满’法门与‘大手印’功法。”

他顿了顿,略微自得地补充道:“贫僧所精研之‘火焰刀’,其根基便蕴含部分‘大手印’之妙理。而我派至高武学,乃是传说中的‘菩提印’!据说有觉悟菩提、镇压心魔、粉碎虚空之无上威力。贫僧此次游历中原,也是为了磨砺自身,待功力足够,便欲回大雪山,争取参修那无上‘菩提印’。”

周易微微点头,记下了“宁玛派”、“大雪山”、“大手印”、“菩提印”这些关键词。

鸠摩智接着说道:“这第二支,则更为神秘,活跃于西域一带,他们自称‘明尊教’,外人多称其为‘明教’。”

“明教?”周易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他可太熟悉了。

“正是。”鸠摩智并未察觉周易的异样,继续解释,“明教虽源自密宗,却融合了大量波斯拜火教的教义与仪式,崇拜光明,视黑暗为恶。他们内部组织严密,行事亦正亦邪,在武林名声并不算好。但其武学自有独到之处,尤其擅长潜行、暗杀、以及一种极其诡异的内力运用法门。”

说到此处,鸠摩智脸色略显凝重:“明教传承了一件密宗圣物——金刚令!此令非金非铁,材质特殊,上面以密文记载了密宗一门极其高深的内力搬运、转换、爆发之技巧!据说练成之后,出招出其不意,颠三倒四。让外人无法捉摸。乃是明教镇教神功之根基所在。”

周易眼中精光一闪!“圣火令武功”!果然如此!原来这门神功竟是源自密宗,记载于那“金刚令”之上!看样子后面“金刚令”肯定改名成“圣火令”了,金庸小说中张无忌的绝学,其根源竟在此处。

鸠摩智最后道:“至于这第三支,则依旧以‘密宗’自称,最为传统,也最为低调苦修。他们主要散布于吐蕃腹地以及一些极端苦寒的雪山深处,严格遵守古制,沿袭天竺苦行僧的习性,极少介入世俗纷争。他们不追求威力巨大的杀伐之术,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锤炼自身、钻研佛法最深奥的义理,追求精神的极致升华和肉身的无垢无漏。”

他看向周易,语气肯定地说道:“施主所要寻找的《龙象般若功》,据古老经文暗示,正是一门极端侧重‘炼体’,追求肉身成圣的苦修之法。若说它最有可能存于何处,贫僧以为,非这第三支苦修密宗莫属!唯有他们,才会如此执着于挖掘肉身本身的潜能。”

周易听完鸠摩智这番详尽的讲述,心中豁然开朗,不禁暗暗感叹:“想不到金庸小说中后期出现的诸多西域高手、神奇武学,如鸠摩智本人的火焰刀、明教的圣火令、乃至金轮法王的龙象波若功,其源头竟大多都与这密宗三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密宗之水,果然深不可测!”

他对这次的西域之行,不禁更加好奇,也更加期待了。目标也变得明确起来——若要寻找《龙象般若功》,首要目标便是那第三支苦修密宗!

“多谢明王解惑,此番信息于我非常有用。”周易再次拱手致谢。

鸠摩智连忙还礼:“施主客气了!能帮到施主,是贫僧的荣幸。此去西域路途遥远,山高水险,施主务必多加小心。若有闲暇,可来吐蕃大雪山宁玛派做客,贫僧定当扫榻相迎。”

两人又简单交谈几句,便再次告别。

鸠摩智怀揣周易所授口诀,如同捧着稀世珍宝,满怀希望与感激地朝着吐蕃方向而去,准备寻地闭关,解决自身隐患。

而周易,则站在少室山下,目光遥遥望向西方。脑海中回响着“宁玛派”、“明教”、“苦修密宗”、“大手印”、“菩提印”、“金刚令”、“龙象般若功”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

西域,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关系到他能否弥补肉身短板,突破更高境界,似乎还隐藏着更多武学乃至修行的奥秘。

他不再犹豫,整理了一下青衫,迈开步伐,坚定不移地向着西方,向着那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土地,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