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就在赵亮出发后不久,碾子沟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彼得罗夫。他不再是往日那副因战争而略显紧绷的模样,穿着笔挺的俄军军官常服,脸上带着些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告别的情绪,还带了两名勤务兵,抬着一个小木箱。

江荣廷闻报,立刻吩咐下去,高规格接待。会客厅里很快摆上了精致的茶点和来自南方的香茗。

“亲爱的江!我的朋友!”彼得罗夫一进来,就给了江荣廷一个熊抱,络腮胡子上还带着屋外的寒气,“我是来向你告别的!”

“告别?彼得,你这是要去哪啊?”江荣廷请他坐下,亲手斟上热茶。

“调令下来了,我的部队要整体调防到哈尔滨防区了。”彼得罗夫喝了一大口热茶,语气里既有对未知的期待,也有一丝对老相识的不舍,“以后就不能常来你这碾子沟喝酒啦!”

江荣廷闻言,心中念头急转。哈尔滨是北满中心,水陆要冲,远比宁古塔繁华重要。彼得罗夫调防那里,职位想必不低,这条线不能断。

“这是高升啊!恭喜恭喜!”江荣廷立刻举杯,“哈尔滨是好地方,比我这山沟沟强多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多多仰仗你呢!”

“哈哈,好说好说!”彼得罗夫大笑,“以后若是到哈尔滨,遇到什么麻烦事,或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去找我!虽然离开了,但我们的友谊长存!”他拍了拍胸脯,显得很讲义气。

“一定一定!有你这句话,我去哈尔滨心里就有底了。”江荣廷笑着应承,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这调防……看来仗是真打完了,天下太平了?”

“差不多了吧。”彼得罗夫耸耸肩,语气有些复杂,“和约签了,大家都打累了。我们丢了南满的利益,日本人也占了便宜。现在嘛,各自舔伤口,收拾烂摊子。”他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所以啊,咱们之前那条‘财路’,也得停了。”

江荣廷心知肚明,指的是走私物资的生意。他面色不变,静静听着。

“大连港那边封锁解除了。”彼得罗夫继续说道,“上面盯得也紧了,再想大规模地‘夹带私货’,风险太大。我调去新地方,也得先站稳脚跟,不好再操持这些。所以,这生意,暂时是做不成了。”

他说的坦率,江荣廷也理解。战争时期的混乱和机遇已经过去,一切都在重新回到某种秩序,尽管这秩序下依旧暗流涌动。

“我明白。非常时期,有非常时期的做法。和平了,自然是好事。”江荣廷点点头,语气诚恳,“说起来,还要多谢你过去这段日子的关照,让江某获益良多。”

“我们是朋友嘛!”彼得罗夫摆摆手,显得很豁达,“虽然这条财路断了,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新的好买卖呢?哈尔滨是商业中心,机会更多。等我到了那边,站稳了脚,若是有什么稳妥又能赚钱的门路,我一定再联系你!咱们继续合作!”

“求之不得!”江荣廷笑道,“你到了哈尔滨,若有什么需要我这边出力的,也尽管开口。山野之地,别的不敢说,特产、人手,还是有的。”

“好!那就说定了!”彼得罗夫很高兴,示意勤务兵把那个小木箱抬上来,“临走前,一点小礼物。一套望远镜和指北针,军用级别,留着做个纪念,也希望你以后多打胜仗!”

江荣廷接过这份颇为实用的礼物,再次道谢。当晚,江荣廷设下丰盛的宴席,请了刘绍辰、庞义、朱顺等一众核心作陪,为彼得罗夫饯行。

席间推杯换盏,回忆过往合作中的趣事和惊险,气氛热烈融洽。彼得罗夫喝得十分尽兴,反复强调彼此的友谊和未来的合作可能。

次日清晨,彼得罗夫带着宿醉和满意的笑容,在江荣廷等人的送别下,离开了碾子沟,奔赴他的新岗位。

送走彼得罗夫,江荣廷站在沟口,望着远去的烟尘,心中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战争带来的特殊红利期已然消失,无论是森木代表的日本势力,还是彼得罗夫代表的俄国势力,其交往方式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碾子沟等了七八天,江荣廷心里一直惦记着哈尔滨买机器的事。这天下晌,跟着赵亮去的一个伙计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直接奔了会房。

“分统!赵把头派我回来送信!”伙计从怀里掏出一封厚厚的信,喘着大气递上来。

江荣廷接过信,摆摆手让伙计先坐下喝口水。他拆开信,里面是赵亮写的详细汇报,还有几张洋行给的机器图样。

伙计在旁边一边喝水一边说:“分统,赵把头和陈掌柜跑了好几家洋行,美国的英国的都瞅了,最后觉着还是德国那套家伙最实在,用料足,设计也靠谱。就是……价钱是真不便宜。”

江荣廷看着信,赵亮写的很清楚。德国人的东西是好,蒸汽带动的凿岩机、往上拉矿石的卷扬机、能更精细筛出金子的重力选矿机,还有一套听说能用化学药水泡出更多金子的什么氰化提金设备,外加提供动力的蒸汽锅炉。这一套家伙事儿要是真能运转起来,碾子沟挖金子的效率能翻好几番,出金量也能大涨。

但德国洋行报价也吓人,所有机器加上派两个德国工程师过来安装、调试,教会咱们的人怎么用,全套下来要九万两白银!这还不算从营口运到碾子沟这老远的路费。

贵是贵,但东西值这个价,长远看肯定划得来。赵亮已经和德国洋行谈的差不多了,就等江荣廷最后拍板。

江荣廷没多犹豫。他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老法子挖金子到底不是长远之计。他当即拿出纸笔写信,告诉赵亮:就这么定,和礼和洋行签合同!他这边立刻让账房先给哈尔滨汇过去五万两预付款。

写完这个,江荣廷笔没停,他又琢磨得更远了。光买机器不行,以后坏了咋整?不能老指望洋人。

他在信里又加了一条,让赵亮试试看,能不能跟德国洋行商量,除了来安装机器的工程师,咱们再多花点钱,长期雇一两个德国工程师留在碾子沟。不光管修机器,还得让他开个学堂,教咱们自己的年轻人学怎么看矿、怎么用机器、怎么搞冶炼,给碾子沟培养几个懂行的自己人。

信写好了,交给那伙计,让他歇一宿明天赶紧返回哈尔滨交给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