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 第192章 仙鱼滩伏击(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水进入陕西段后,性情陡然变得暴烈。

仙鱼滩,更是其中尤为险峻的一段。

两岸峭壁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其上,遮天蔽日。

江水在此被挤压收束,变得湍急浑浊,暗礁丛生,浪涛拍打着嶙峋的崖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沿着陡峭山体,古人硬生生开凿出了两条仅供人行的狭窄栈道,这便是着名的汉水纤道。

年深日久,坚硬的岩石路面上,竟被无数代纤夫的脚板磨出了一串串深深的凹坑,这些浸透着血汗的“脚印”,无声地诉说着这条水道的艰险与生命的韧性。

此刻,这支庞大的运粮船队,正如同一条臃肿的巨蟒,艰难地蠕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之中。

数十艘大小不一的漕船、广船首尾相连,绵延十余里,吃水极深,满载着关系重大的三千石稻谷。

船帆大多收起,在这逆流险滩中,风帆之力显得微不足道。

真正的动力,来自岸上。

近千名纤夫,如同蚂蚁般聚集在两岸的栈道上。

他们大多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在稀疏的阳光下泛着油光,肩上勒着粗大的麻绳或竹篾编成的纤绳,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喊着低沉而整齐的号子:

“嗨——呦——!”

“加把劲嘞——!”

“过滩口嘞——!”

每一步都踏在祖先留下的脚印坑里,每一步都凝聚着全身的气力。

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脊梁沟壑流淌而下,滴落在古老的石道上,瞬间便被蒸发或踩踏得无影无踪。

除了官府征调的纤夫,还有一半是临时招募的流民,为了几口活命粮,在此搏命。

负责此次押运的清军统领哈尔胡,骑着一匹来自关外的健马,立于北岸稍显开阔处,眉头紧锁,警惕地扫视着两侧幽深的密林。

他麾下有五千兵马,其中一千是八旗精锐,另外四千是汉军旗和绿营兵。

作为经历过松锦大战、山海关战役的老将,他深知此地之险,绝非仅仅在于水道。

“传令下去!”哈尔胡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前哨放出五里,严密搜索两岸山林!各船护卫提高警惕,弓上弦,刀出鞘!没有本将命令,纤夫队伍不得停顿!”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清军士兵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弓弩,目光紧张地游弋在绝壁密林之间。纤夫们的号子声似乎也因这肃杀的气氛而压抑了几分。

与此同时,在南岸密林深处,距离纤道约二里的一片榛莽之后。

大顺制将军刘芳亮,如同一尊石雕,趴伏在一丛茂密的灌木后,锐利的目光透过枝叶缝隙,紧紧盯着山下如同蜗牛般行进的船队。

他身后,是上万名屏息凝神的大顺精锐。这些老兵经历过无数次血战,尽管面有饥色,但眼神中只有狼一般的嗜血和冷静。

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隐匿着,除了偶尔被惊飞的林鸟,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将军,鞑子哨骑过去了。”一名哨探悄无声息地潜回报告。

“李过将军所部已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可以封锁下游河口。”另一名传令兵低语。

刘芳亮点了点头,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低声道:“告诉弟兄们,沉住气!等船队过半,等他们的队形被拉得最开,护卫力量最分散的时候,听我号令动手!我们的目标,是粮食!尽可能减少弟兄们的伤亡!”

他看了一眼身边几个特意挑选出来的、臂力惊人的掷弹手,他们身边摆放着几十个用藤条包裹的陶罐,里面装满了混合了碎铁片的“轰天雷”。

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能进行远程攻击的利器。

时间一点点流逝,江风带着水汽和山林的气息吹过,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

纤夫们的号子声、江水的咆哮声、木材摩擦的吱呀声,交织成一曲诡异的行进乐章。

船队的中段,几艘最大的粮船正缓慢地通过一处尤为狭窄的河湾,这里的纤道也格外险峻,纤夫们几乎是在贴着崖壁挪动,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岸上清军的注意力也大多被吸引过去,队形在不知不觉中被拉长。

刘芳亮眼中精光一闪,就是现在!他猛地举起右手,然后狠狠向下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