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函谷关大捷的消息传遍关中,各郡县守将或献城归降,或弃城而逃,不过旬日,整个关中平原便尽数纳入蜀汉版图。州牧府内,庞统与诸葛亮正对着案上的户籍册与粮秣账册商议,窗外传来百姓晾晒新麦的欢声笑语,与数月前的萧索截然不同。

“长安城内现有流民三万余,周边郡县荒地二十余万亩,若不尽快安置,恐生祸乱。”诸葛亮指尖划过账册上的数字,眉头微蹙,“且曹魏留下的苛捐杂税繁多,百姓早已不堪重负。”

庞统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街上穿梭的粮车,沉声道:“民为根本,要守关中,先安民心。我意推行三策,稳固根基。”他转身指向舆图,条理清晰地说出计划。

第一策:均田劝农

- 下令清查所有无主荒地,按人口分给流民与贫苦百姓,每户授田五亩,官府提供种子与农具,前三年免缴赋税。

- 派军中擅长农耕的老兵,下乡指导百姓耕种,同时兴修水利,疏通渭水支流,解决灌溉问题。

- 几日之内,长安城外的荒地上便出现了忙碌的身影。曾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农户李老汉,握着新发的农具,望着自家分到的田地,泪水直流:“多谢军师,俺们终于有地种,能活下去了!”

第二策:轻徭薄赋

- 废除曹魏时期的“算缗钱”“户调绵绢”等苛税,只保留“田租亩四升”的正税,且遇灾年可申请减免。

- 简化吏治,严惩贪污勒索的官吏。郝昭奉命巡查郡县时,当场拿下了两名向百姓强征“劳役钱”的县尉,将其押回长安问罪,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第三策:整军扩编

- 从关中子弟中招募新兵,凡年满十八、身体健康者均可参军,参军者家中可免徭役,且每月有粮米补贴。

- 庞统亲自制定训练计划,将新兵与老兵混编,由赵云、魏延等老将带队操练,同时选拔识字的士兵进入“讲武堂”,学习兵法与阵图。不到半月,便招募到两万余新兵,关中守军规模扩充至五万。

新政推行半月后,关中局势日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粮草也日渐充裕。这日,庞统正与诸葛亮在府中议事,亲兵来报,说有一位白发老者带着一群百姓,捧着新收的麦饼和布帛,在府外求见。

庞统与诸葛亮亲自出门迎接,只见老者正是此前献上汉旗的长安老民。他捧着一盘金黄的麦饼,走到庞统面前,深深作揖:“军师推行新政,俺们百姓才有了活路。这是刚收的新麦做的饼,请军师和丞相尝尝,略表心意。”

庞统接过一块麦饼,咬了一口,麦香四溢。他笑着对老者说:“这饼是百姓的心血,也是关中的希望。老人家放心,我等定会守住这片土地,让大家再也不受战乱之苦。”

送走百姓后,诸葛亮感慨道:“士元这三策,看似寻常,却精准地解了关中的燃眉之急。如今民心归附,粮草充足,兵源也有了着落,北伐的根基算是稳住了。”

庞统却面色凝重:“曹魏不会坐视我们经营关中。曹真兵败后,必然会向洛阳求援,司马懿老奸巨猾,恐会亲自率军而来。我们需尽快整军备战,同时派人联络凉州的羌胡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夹击之势。”

他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两封书信,一封派使者送往成都,向刘禅禀报关中局势,请求调拨粮草支援;另一封则派心腹送往凉州,联络羌胡首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州牧府的匾额上。庞统望着案上的舆图,指尖从关中移向凉州,又转向洛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关中的稳定,只是北伐路上的一步,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将是曹魏最精锐的大军与最狡猾的对手。但他心中毫无惧色——只要民心在、将士在、君臣同心,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打不赢的仗。

窗外,汉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呼应着他心中的壮志。兴复汉室的道路依旧漫长,但此刻,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