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业宫的晨雾还未散尽,校场上已响起了将士们的呐喊声。朱桓的步骑正收拾行装,吕范的水师在濡须口扬帆待发,全琮身着铠甲,正站在宫门外等候孙权亲征的旨意——整个江东都弥漫着战前的紧张气息。

就在此时,一辆青盖马车匆匆停在宫门前,须发皆白的张昭从车上下来,不顾侍卫阻拦,拄着拐杖直奔太极殿。殿内,孙权正与诸葛瑾商议粮草调度,见张昭闯进来,不禁皱起眉头:“子布,朕已下令出兵,你此时前来,莫非有要事?”

张昭“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拐杖重重顿在金砖上,声音带着几分急切:“陛下!合肥不可攻,亲征更不可行!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孙权脸色一沉:“子布,朕已与众臣商议妥当,朱桓、吕范皆已整装待发,你为何突然阻拦?”

“正因将士整装,臣才更要进言!”张昭抬起头,眼中满是恳切,“陛下以为,庞统在陇右大胜,曹魏便真的无暇东顾吗?司马懿虽败于木门道,却仍有凉州兵马;曹叡若知我军攻合肥,必会调曹爽从关中回援——届时我军面对的,不是王凌一支孤军,而是曹魏的东援大军!”

全琮恰好进殿,闻言当即反驳:“子布先生此言差矣!曹爽在关中损兵折将,早已是惊弓之鸟,即便回援,也需时日。我军十日便可破合肥,待曹魏援军赶到,我们早已站稳脚跟!”

“十日破合肥?”张昭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全琮,“建安二十年,张辽以七千兵马守合肥,我军十万之众尚且不能破城,如今王凌守合肥,兵力虽不及张辽,却也有三万之众。全校尉凭何断言十日可破?若合肥久攻不下,粮草耗尽,曹魏援军再至,我军岂不是要重蹈当年赤壁之后的覆辙?”

全琮被问得语塞,孙权却仍有不甘:“子布,朕并非鲁莽行事。如今蜀汉占陇右,若我军不趁势取淮南,日后蜀汉壮大,东吴危矣!”

“陛下可知,蜀汉壮大,最先忌惮的是谁?”张昭缓缓起身,拄着拐杖走到案前,“是曹魏,而非东吴!庞统若真想一统天下,必先灭曹魏,再图江东。如今他屡胜曹魏,正是在替东吴分担压力——我们若此时出兵,反倒成了曹魏眼中的首要敌人,让蜀汉坐收渔利!”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臣听闻,司马懿已遣使者入吴,许以淮南之地,劝陛下共击蜀汉。陛下难道忘了,当年曹魏劝孙权袭荆州,事后却拒不兑现承诺的旧事吗?今日若攻合肥,无论胜负,东吴都将陷入险境——胜则引曹魏全力来攻,败则损兵折将,再无与蜀、魏抗衡之力!”

孙权沉默着,指尖在案上的舆图上轻轻滑动,目光落在合肥的位置。张昭的话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急切——他想起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的惨败,想起荆州之争后吴蜀关系的裂痕,也想起司马懿那看似诱人、实则暗藏杀机的承诺。

殿外的校场呐喊声渐渐低了下去,诸葛瑾见状,轻声道:“陛下,子布先生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不如暂缓出兵,再遣使者入汉中,与庞统约定合兵之期——待蜀汉攻关中,牵制曹魏主力,我军再出兵不迟。”

孙权长长叹了口气,抬手揉了揉眉心:“传朕旨意,朱桓、吕范暂且按兵不动;全琮率先锋部队驻皖城,探看曹魏动静。另遣使者星夜入汉中,见庞统,问他何时攻关中——若他愿出兵,朕便出兵;若他只愿坐收渔利,东吴也绝不做这出头鸟。”

张昭闻言,终于松了口气,躬身道:“陛下英明,此举既能保东吴无虞,又能逼蜀汉表态,实为万全之策。”

孙权望着殿外渐渐散去的晨雾,心中暗道:庞统,你想让东吴为你冲锋陷阵,朕可没那么傻。这天下的棋局,该怎么走,还得看朕的意思。

校场上的将士虽不知为何暂缓出兵,却也遵旨停下了动作。濡须口的风帆缓缓落下,皖城的兵马也驻步不前——东吴的出兵计划,终究还是被张昭拦了下来,而远在陇右的庞统,还在等着江东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