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十六年的冬季,似乎比往年来得更为凛冽深沉。河北大地银装素裹,掩盖了去岁征战的创痕,却掩盖不住那在冰雪之下涌动、积蓄的磅礴力量。南北双雄,刘衍与曹操,在短暂的表面平静下,几乎同时开动了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了争霸天下前最后的、也是最疯狂的冲刺。

河北:深根固本,虎视中原

青州平原城,这座北方的权力心脏,跳动的节奏愈发急促而有力。

· 甲胄铿锵:并州、冀州的各大工坊,炉火日夜不熄,映红了半边天。在高顺与工械官的严格督造下,环首刀、长矛、箭簇、铁甲如同流水般产出,尤其是关羽“春秋刀营”所需的特制长刀,以及许褚“铁壁营”的厚重札甲,更是优先保障。张辽的骑兵部队则不断接收来自幽州和羌胡贸易的优质战马,马蹄践雪的轰鸣声在太原盆地久久回荡。

· 粮秣如山:荀彧、田丰等人将屯田制推行至极致,广袤的华北平原成为了巨大的粮仓。新建的官仓、义仓遍布四州,从世家豪强手中清丈出的隐田,以及安置流民开垦的荒地,所产出的粟米、麦子被源源不断地征收、转运、储存。通往黄河渡口的道路上,运粮车队络绎不绝,蔚为壮观。

· 舟师初成:青州临淄,于禁、徐晃督造的战船陆续下水,虽然尚无法与江东水师抗衡,但已能承担沿海巡防、物资转运之责,更为将来可能的渡河作战或跨海牵制提供了可能。

· 西线暗手:贾诩坐镇长安(刘衍势力已渗透司隶部分地区),与西凉马超的联系愈发紧密。大量的军械、布帛、盐铁以“贸易”之名输入凉州,换取马超的忠诚(或至少是中立),以及关键时候西凉铁骑的侧击承诺。马超在得到刘衍持续不断的“馈赠”和“尊重”后,对曹操的戒心更是根深蒂固。

刘衍本人,则不断巡行四州,检阅军队,慰问将士,接见地方豪强与名士,进一步巩固统治。他采纳郭嘉之策,表奏朝廷,自请加大将军、督河北四州诸军事,虽被曹操控制的许都朝廷以各种理由拖延,但其势已成,名号不过锦上添花。

中原:秣马厉兵,固防待机

许都,曹操面临的局面则更为复杂险峻。

· 内固根本:毛玠、程昱等人全力推行“屯田许下”,招募流民,兴修水利,竭力恢复因连年征战而凋敝的河南经济。同时,加强对兖、豫、徐三州的控制,打压内部潜在的反对声音,尤其是清理与袁绍、刘衍有旧的门阀势力,手段可谓雷厉风行。

· 外布防线:黄河天险,成为曹操的生命线。曹仁驻守白马,夏侯渊驻守延津,夏侯惇屯兵官渡,乐进策应黎阳,构成了一道自西向东的坚固防线。各处关隘加固,烽燧林立,斥候游骑日夜不停,警惕地注视着河北的任何风吹草动。曹操深知,一旦此防线被突破,中原腹地将门户大开。

· 外交周旋:面对刘衍可能形成的战略包围,曹操也积极行动。他利用玉玺和天子名义,再次遣使安抚荆州刘备,加封其官爵,极力稳住这个摇摆不定的邻居,防止其与刘衍联合。对江东孙权,则采取羁縻策略,承认其对江东的既有统治,并挑唆其与刘衍在青州、徐州沿海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 密探纵横:双方之间的谍战也趋于白热化。曹操派往河北的细作,试图离间刘衍麾下文武,或打探军情;刘衍也遣人潜入中原,散布流言,联络对曹操不满的士族。许都与青州平原之间,无形的战线早已铺开,杀机四伏。

暗流之下,引信嘶燃

在这紧张的备战中,几处微小的火星,预示着更大的风暴:

1. 荆襄疑云:刘衍派往荆州,试图联络刘备共抗曹操的使者,在归途中于南阳地界“意外”遇袭身亡。虽无直接证据指向曹操,但双方心知肚明,荆州这块肥肉,谁都不愿让对方先下口。

2. 江淮余波:原袁术部将雷薄、陈兰等盘踞潜山,时而劫掠。刘衍以“清剿余孽”为名,派小股部队越境打击,实则试探曹操在淮南的防御虚实。曹操则命乐进等将加强戒备,冲突小规模爆发数次,虽未扩大,但火药味已弥漫淮上。

建安十六年的春天,就在这极致的压抑与躁动中悄然来临。黄河两岸,数百万军民被卷入这场两大巨头主导的备战狂潮。粮草在堆积,刀剑在磨砺,士卒在操练,谋士在算计。所有人都明白,那决定天下命运的终极对决,不会太远了。平静的冰面之下,暗潮已奔涌如雷,只待那最后一声裂响,便将滔天而起,吞噬一切。